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异时空之清朝贼王爷> 第二十二章初见曾国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初见曾国藩(2 / 2)

“曾大人?哪个曾大人?”我对他嗤之以鼻,“běi jīng城里大人们海了去了,我哪能认得过来?”

纳荣看怪物似的瞪了我半晌,忽然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说道:“哦,对了,我忘了,你忘了…!”

“什么你忘了,我忘了的?”

“嘿嘿…,老弟,怨哥哥没说清楚。”纳荣低声凑到我耳边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你忘记了过去的事情,怪不得你不知道曾大人呢。这位曾大人颇具才华,不仅四阿哥经常称赞他,就连皇上非常欣赏他。嘿嘿…,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跟你一样,也觉得这人长得跟猴子似的,怎么看怎么好笑…。可不行啊,老弟,皇上面前的红人咱得罪不起啊…。”

“这曾大人什么人啊?”仔细数数这个时期的大臣,姓曾的屈指可数,我心中冒出了一个人,但却有些不敢相信。

“曾国藩!刚从兵部侍郎调任工部侍郎,今儿是特意来拜望四阿哥的。”

果然是他!我虽有思想准备,可不免还是微微一惊,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干巴老头儿就是rì后鼎鼎大名的湘军统帅、洋务运动的倡导者、镇压太平天国的第一大功臣、杀人如麻的曾国藩,“曾剃头”么?

不由自主地,我又多看了他两眼,“原来是曾大人?溥廷倒是失敬了。”

虽说曾国藩在后世大名鼎鼎,堪称清末的理学家、文学家和实践家,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jīng神偶像!而我也钦佩此人的高瞻远瞩和勤勉干才,脑中也塞满了他的辞赋文章和道德家教,但我还是不喜欢这个人。甚至说,对他,我还有种淡淡的厌恶。

厌恶他的假仁假义,满肚子的学问却成为压迫百姓,讨好主子的急先锋。

早在太平天国初期,他便一面鼓励湘军所到之处烧杀yín掠,一面又用“仁义道德”的幌子遮羞。更作了一首《爱民歌》传颂于世,给湘军的罪恶披上了一层道貌岸然的羊皮。岂不知,在他的指使下,地方官吏俘获太平军官兵“一律斩无遗”!以致连有的巡抚司道都认为太无人理。

不仅如此,他更是身先士卒,攻破安庆“大杀三rì,全城男女老幼无一存留”。攻陷天京之后也是“三rì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以致赢得了“曾剃头”的绰号。

与此同时,在对待侵略军的态度上,曾国藩将封建的奴颜婢膝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坚持以“守定和议”为准则。惧怕对侵略军作战,却毫不吝啬将湘军士卒当作炮灰,推上了内战的战场。更有甚者,他甚至赞成“借洋助剿”,借助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任凭洋人屠杀自己的同胞,祸害祖国的百姓!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běi jīng之际,咸丰帝谕令湘军北援京师,他却拒绝北上,坚持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抚”(即妥协)的办法。而他坚持这一战略部署的理由是会失去对太平天国的围困!活脱脱一个“攘外必先安内”的先驱!

到了1870年天津教会案之时,他又一味曲意逢迎法国人,果断地用充军、处死四十余名良民(包括天津知县刘杰),赔款五十万两,并向法国道歉的条件,博得了法国人一笑…!

曾国藩在金钱面前又毫不犹豫地撕下了道貌岸然的虚伪面具。湘军攻陷天京后,“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被湘军洗劫一空。曾国荃抢得财宝最多。但曾国藩却奏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其后曾国荃却在家乡大建私第,置肥田一百顷,不纳租税,名声恶劣之至。…

曾国藩的一生恰如章太炎先生评论的那样“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jīng辟之至啊!

就在我打量着曾国藩,脑海中历历在目地显现出关于他的一幕幕画面时,曾国藩也从纳荣口中知道了我的身份。他恭顺地施礼道:“是,下官就是曾国藩。”

“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曾伯涵?”我追问道。

“正是下官。”曾国藩毕竟久居官场,早已历练得jīng灵剔透。从我的语气中,他也听出了我的冷淡,虽一时之间还想不明白哪里得罪了我,但他却深知,我是得罪不起的,于是急忙说道:“贝勒爷年轻有为,乃是我朝少有的才俊,下官早就仰慕已久,只是无缘相识罢了。相约不如偶遇,加之贝勒爷刚刚晋封了多罗贝勒,又外放了济南府副将,正是值得庆贺呀。不如今天就由下官做东,去聚仙楼一聚,以示庆贺,如何呀?”

“嗯?他怎么知道我的任命…?”我心生疑惑,就听纳荣在旁边解释道:“老弟,在四阿哥的鼎力保举之下,皇上已经恩准了我们的封赏,封我们为多罗贝勒领从二品副将衔,同时外放你为济南府副将…,算起来圣旨应该已经到了怡亲王府了。”

接着,他又作出愤慨状继续说道:“皇上的知遇之恩自不必说。只是外放之事让我懊恼不已呀。我们外放全凭六阿哥做主,也不知他怎么想的,现在山东的捻子会正蠢蠢yù动,据说还有白莲教余孽掺杂其中…,怎么这个时候把你派去了济南呢?不过兄弟,你也别担心,你且去瞧瞧,如果这个官好做你便做,若是不好做只管回来便是,凭咱们跟四阿哥的交情,绝对亏待不了你…”

凭直觉,我感觉到之所以匆匆忙忙把我们外放,固然有奕詝等人为了夺权,耍了手段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却是道光皇帝急于用宗室近戚外放带兵来稳定局势。这正说明,老皇帝自知命不久矣…。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