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怀柔检阅的事情非常圆满,群臣对皇上在后来几天,领着礼妃爬山登高的乱玩,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容忍,但为了警示这种行为。回到京师之后,仍有数名言官,上书,弹劾了陪王伴驾一起去怀柔的那些群臣,说他们没有做到劝谏天子的职责,说的是群臣,实际上是在说皇上。
好在小朱的脸皮还算厚,全没放在心上。
从各方面的改进成果,小朱认知到了一点:改革与开放,其实‘开放’最容易,说冠冕一点,圣上开恩,允许这样干,允许那样干,然后你就等着开放的结果就是了。因为之前管的太死,大家宁肯犯法也要偷摸的去干,现在你放开了限制,大家久久压抑的爆发力是惊人的。
当然,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诱民以小利,则大利国之备也。
好了,开放容易,但改革最难,因为你之前的体制是为了管制而设立的,现在开放之后,你为了应对新的形式,就必须出台新的制度,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改革’,只有法律的相应改变,才是真正的改革。不能嘴上说改革了,而实际上,仍然沿用老的东西去束缚人。久而久之,大家仍然走回当初犯法也要干的老路上去。而犯法以某私利,远远要好过犯法以某国利,前者动心,后者动国。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徐光启的工部上来吧。
那个范西礼,小朱兑现了十万雪花银,这钱花的还是值得的,因为开花弹和西礼镜的造价降了下来。
开花弹的造价是15两银子一发,虽说其中还有每十五发一枚废弹的损耗,但15两银子至少杀十人,这买卖划得来滴。
西礼镜的造价更是彻底便宜了,只和五两银子一套。阿萝得知她盼望多年的千里镜,竟然只有几两银子后,气恼的臭骂了范西礼一通,骂的范西礼一头雾水。
光启炮造价仍然很贵,高达1万2千两白银一门。小朱狠了狠心,仍咬牙让户部拨了200万两白银去度造了。两百万的白银,其实也不过是刚刚够用而已。
因为国家要花钱的地方还是太多了,赈灾就是一个大窟窿,没法子,这天灾起码还要持续20来年,能挤出两百万银子造炮,已经是不错了。
为此,小朱特意安排孙承宗和徐光启,把武器的形制尽量缩减,现在光火铳就十多种,减少规格,也是节省军费的手段之一,淘汰下来的废弃火铳、火炮、旧式炮弹,小朱全安排给毛文龙贩卖到朝鲜去了。此刻后金那帮人还没正式征服朝鲜,卖点军火给朝鲜,也可以加强一些他们的抗击打能力。一旦与后金交兵,能拖一点时间,是一点时间。
至于像前朝万历年间一样,派兵派将的去援助抗倭,国家现在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只好作罢。
不过军火贩卖的另一个好处是:进口国产生惰性思维,反正只要有钱,购买就是了,但这样一来,进口国在武器研究上的脚步将大大放缓,武器质量始终落后于出口国,久而久之,出口国对进口国,就形成了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对于朝鲜,小朱就想达到这么个效果。
毛文龙带着一大堆的军火批文(九边淘汰的军火都直接发往天津)和一百万的银子回东江了,这些银子,加上他这些年招募收集的,自建虏那边逃回的汉民,足够他组建一支成规模的镇海舰队了。他很满意,因为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君臣一起,复兴大明’的希望。临走的时候,老毛诚恳的跟皇帝认了错,说以前不应该太蛮横了。小朱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
负责给老毛在天津和山东组织货源的皇商是田弘遇和另外一个人。田弘遇在成为皇商后,‘人缘’显著提高,很多人都称呼他为田老。呵呵,田家虽说还没见到太大的利润,但根据推算,年底应该交给礼妃的银子,可能有9万两之多,至于户部和内帑,那更是海了去了。其他的形势也大体如此,因为大家其实都是看着田家来定自己上交的银子。因此,缴银计划,提前就报了上来,乐的温体仁和毕自严跟什么似的。
再过几天,刘鸿训、钱谦益、孙承宗联名推荐的袁崇焕,也就到北京了,为了掩饰小朱心中激动的心情,小朱特意让内阁拟个召见的仪式出来,以显示皇上对袁崇焕的重视态度。
内阁对皇上这么重视袁崇焕,均表示理解。因为老袁在这个时代的名气着实的响亮。当然,他们不知道,老袁的名声,岂止在现在啊!这也是小朱激动的原因。
在这个时间差里,小朱还打发了范西礼,先按‘周制’封了一个男爵的身份给他,让他再次兴奋起来。然后又加了他300两银子做路费,赶他回家去。小朱心说了,‘你赶紧回家乡去发泄发泄吧,顺道也替俺大明宣传宣传。’
只要有技术,这么个破落贵族都能顶着皇家男爵身份的同时,还能以大富翁的身份回家乡炫耀,这个效果一定是惊人的。
这小子倒也乖巧,用毛笔在纸上勾勾划划的纪录下小朱需要的人才、技术、东西和他所能承诺的条件。最后实在演不下去了,才拿出鹅毛笔,蘸着墨,用花体文写了起来。
写完之后,小朱立刻让他滚蛋,因为他明显知道小朱比较了解和宽容他们这些人的风俗习惯,因此时常流露出对礼妃的赞美,搞的小朱不胜其烦,他可以当面夸赞贵妃的美貌,这点小朱是能够容忍的。但背后对筱筠的阴暗心理,小朱还是恶心的。所以,赶紧让他滚蛋才是上策。
袁崇焕,袁崇焕,这个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响当当的汉子,小朱在见他之前,非常紧张,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而造成困扰。
但丑媳妇,难免见公婆嘛!小朱还是在建极殿后面,云台门、云台左门、云台右门之间的玉阶上,亦称‘平台’处接见了他。
袁先生长得不算英俊,眼睛也不亮,鼻梁也不挺,个子也不高。但他的气质,却能够让人沉醉其中。他迷人的风度,优雅的谈吐,睿智的见解,和真挚的忠诚。都让小朱着迷,他的条件小朱全答应了。
并且亲手赐他‘穆字金刀’,还亲手给他佩戴上。他曾想推托,但小朱说:
“自古拜将封候,乃吾华夏风俗。现在朕只是替先生佩刀,何来的僭越之事?复辽,朕不吝封侯。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小朱的真心举动,真的是真心的,出于对英雄的景仰,出于对英雄的补偿,小朱都要这么干。但好像袁崇焕理解上有偏差,他哭着跪在小朱面前,指天发誓:
“苍天在上,天子阶前,袁崇焕誓定辽东,以慰君心,以告黎民。纵身死,魂亦守宁锦!魄亦守辽东!”
说的多好,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袁崇焕。
袁的职务和官制,在历史的惯性下,不是小朱说变就变的。一切都跟记忆中一样。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军务。兵部尚书是个虚职,明代官员的俸禄太低,即想拿高薪,有不想贪污的清官们,国家对他们的补偿,就是多封官,封一个官,加一份工钱,想想真是不够累的,直接涨工资不就结了。呵呵!
原本还有个天津军务的,但因为毛文龙,所以给消了,这细微之处的不一样,意义是深远的。老袁现在真真正正的管不了毛文龙了。老哥儿俩一个是陆军,一个是海军,东江镇,也成为海军的战略要地。因此,在小朱一系列动作和一再叮嘱下,袁崇焕也明白的把话说透了。
“臣原本是想杀毛文龙的,但现在臣属边军,其属水师,臣请皇上放心,臣已无此心,亦无此权了。”
君臣的平台相见,得到了以刘鸿训、钱谦益、孙承宗为首的东林党人的极高赞扬,其中尤其是小朱搬出古礼,为袁督师佩剑的行为,更是被他们宣传成君圣臣明的盛世典范。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