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袁崇焕、满桂、侯如禄、孙祖寿的军队挟着胜利之势,才向前一冲,整个八旗(五旗)便开始后撤了,镶白旗覆灭之后,皇太极眼见事不可为,继续打下去,只能徒然增加损耗而已,于是,皇太极下令八旗后撤。而大明本次战役的战斗目标也已经达到,这样,大明的各支军队也开始逐步的撤出战场。
双方默契的后撤,很快便见出了效果。两方军队开始逐渐分开,渐离渐远,直到全部的战斗停止。
小朱通过西礼镜看到,有个正白旗的小将军正在疯癫欲狂,
“不知道这是谁啊?”
小朱不知道,孙承宗也不知道。算了,不管了,反正阿济格的镶白旗被吃了大半,这个成果是巨大的。
“传旨意,全军尽快休整,召李邦华、秦良玉、马祥麟、方正化等人入城。诏马世龙、袁崇焕、孙祖寿、耿如杞、张士显、吴自勉、尤世威、满桂、侯如禄、黑云龙等人平台入见。城外援师协防,交由李邦华、虎大威主理。”
“还有,谁人是我大明的济雪伯?也一并入见。”
“臣等恭送皇上!”小朱回宫了,他有理由放自己一假了,原本八旗就没有一口气吃下北京城和城外各路援师的本事。现在又生生断了他一条臂膀。大明就是恭送他远行出关,也够他喝一壶的了。更何况,刘策的军队正在憋着一口气,等着沿途骚扰和追剿呢!原本刘策主防广渠门,但是考虑到他的军队战斗力不行,才进行换防的。
但同时,为了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活命机会,小朱特意留下的这个伏笔。并且交待很清楚,后金此次入寇,抢夺了不少钱粮物资,你只要始终坠着他们,他们就只能选择放弃大部分军资,好加快出关的速度。这个时候,这些物资的收集和上交就由你负责。并且,如果事有可为,还可以趁势斩杀一些落队的小股部队。
刘策接到这个圣旨很高兴,皇上不愿意杀大臣的名声,早传出去了,如今可好,还留了个功劳给他,真是天大的机会。所以,刘策早早就撤离北京,沿途安置哨卡和布置干扰的军力部署去了。
关于济雪伯的任命上出现了麻烦,真正击杀阿济格的人,已经搞不清楚了,唯一的证据是,一共有六个人在围着阿济格打:祖大寿、吴三桂、左良玉、刘士杰、黑云龙、罗岱。其中祖大寿和吴三桂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左良玉等人分数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援师。
而现在,这个济雪伯的归属就出现了争执。总不能都封济雪伯吧?但也不能全不封。更可气的是,阿济格的首级,还是被曹化淳借着出城传旨时,顺手给割下来的,当然他不敢居功,只是说替爵爷进献皇上。但这样一来,这个济雪伯的归属就更成为问题。
后来还是孙承宗出面,摆平了各方面的关系,还请下小朱的首肯,左良玉等人都晋封一级,加武义将军(从五品)。并且赏金千两。
祖大寿成为了济雪伯,吴三桂得到了黄金千两的赏赐,但没有升官。为什么?为了平衡呗!赏金是小事儿,反正现在朝廷为了封个‘济雪伯’,足下了500多万的本钱,各位将领能多拿点也是好的。但祖大寿舅甥二人,一个得爵未得金,一个得金未升官,算是某种程度上,平息了一些反对的声浪。
孙祖寿因为护城督援有功,加上老军人的素质、威望和品德都不错,今后就让他去天津督办卫所、海事和勇卫营去了。李邦华也就可以一直留在京三营,不用来回来去的跑了。
秦良玉晋封忠贞伯,无论如何,女子掌兵,军功若此,不封爵是不对滴!更何况,济雪伯的争议,使小朱必需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来弱化祖大寿的荣光。
等到这一切都消停下来,崇祯三年的春节和上元节也早就过了。皇太极等八旗主力出冷口关时,挟带的物资很少,可以说这次入寇,他是偷鸡没成蚀了把米,这把米还属于伤筋动骨的一把米。
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谈刘策的问题。刘策这个家伙,竟然在追打逃兵的时候,被多尔衮设伏击杀。所率领的3000官军,全被斩杀。死状极为惨烈。多尔衮泄愤之下的行为,果然是狠辣,沿途还屠灭了不少村庄,两白旗最后带出关外的物资,是其余三旗的数倍之多。
“也罢,赏刘策一个牌楼吧。另外诏旨优恤!”
“皇上,据刘策残军来报,皇太极出冷口关前,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及文臣索尼、宁完我、喀木图率领正白、镶红、正蓝三旗军士镇守永平府;
文臣鲍承先、白格率领镶黄、镶蓝二旗军士镇守迁安县;
以滦州系边地,命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为帅,偕文臣库尔缠及高鸿中率正黄、正红、镶白三旗军士守之。
又命察哈喇为帅,与范文程率蒙古八旗军士镇守遵化。”
兵部尚书王洽在这次北京城防的过程中,表现中规中矩,现在已经感觉到有些压力了,但是只要有孙承宗在,小朱就暂时不准备更换他,毕竟他这个活并不好干,谁干都容易出错,索性用他一个忠,用他的干才。王洽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比较清廉。
“王卿家,依你来看,这四城乃是我大明边关内地,为何那后金要占着这几块孤地呢?”
“这个,”王洽又冒汗了,但好在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回皇上,皇太极轻装简从,主力疾进突往,自然没有带出多少掳掠的人口和物资,因此,留兵驻城便是要抢些时间搬运之用。”
“嗯!王卿家说的不错,那,朕不想让他们如此这般的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王卿家可有对策。”
小朱之所以这么难为王洽,目的就是要留最后的机会给他,免得那些言官再次闹事。弹劾王洽的疏奏已经不少了。
“回皇上,现在京师各军均有损伤,若再单独成军,势必令出多门。臣想,不若将八支忠字营和勇卫营合为一军,称忠勇双卫。以孙祖寿、马世龙为总兵,以孙阁老为总兵官。再抽调宣府、大同、蓟镇、辽东四镇的兵卒合为一军,称四镇军,以满桂、侯如禄、曹鸣雷、祖大寿为总兵,以袁崇焕为副总兵官,孙阁老为总兵官。”王洽见皇上和其他几位大人都在静静聆听,信心逐渐竖立起来,
“以忠勇双卫和四镇军分别出兵遵化及滦州。遵化城破时,王元雅大人曾经纵火焚城,现在残墙断垣,攻之可为。滦州乃是边地,正是后金掳掠物资的集散之地,只要掐断滦州,不但可收回大量百姓及物资,甚至其余三城的酋匪,亦有全歼之望。”
“孙先生,你看呢?”
“回皇上,臣认为此计善。”
“好!王洽啊!如今顺天府尹刘宗周屡次上疏,弹劾兵部倚仗火器过甚,现在可是你给自己正名的机会。这合援师为两军,分别进击滦州、遵化的方略又恰好是你提出来的,孙先生也同意了,你们和工部好好琢磨琢磨吧,如何能在短期内拿下这四城。方正化,”
小朱扭头指示一边候命的方正化,
“就按刚才说的拟旨意吧。”
“皇上,各军多有损伤,休整之势不可不行!再有,拜祭城外兵骸的事情,也不可不行!”钱谦益连忙出声提醒。
“也罢,就定在十五日之后吧,于阜成门外西郊,朕要亲自主持瘗祭城外战士骸骨的大典。大典之后,忠勇双卫和四镇军就即刻出征。”
“臣等谨尊圣喻!”
…
京城阜成门外,大雪持续的下着。
今天是崇祯三年三月初六。
今天,是广渠门退敌后的第三十一天。
北京城外四周在三十天前,曾经触目惊心的,是大片、大片,由鲜血凝结成的红色冰块。就在这大片的红色土地上,被高高搭建起了一块土台。这样的祭台是专门为城外捐躯牺牲的将士们所搭建,所有的遗骸被整齐的入葬在高台的南侧,高台的北面和墓地的南面分别被立起了两座石制牌坊。南牌坊里面是长长的甬道,通向高台。甬道两边,立着多块巨大的长方形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满阵亡将士名单。石碑后面是片片隆起的坟茔。
北牌坊里面,是一片广场,在风雪的映衬下,大明的君臣将士,默然肃立在广场之内。
小成和小东,就和其他袍泽并肩站立在北牌坊广场上,他们分别按照各自的军号站列着。勇卫营、八支忠字军、六支边军,在这次战役中损伤惨重,小成所在的忠觉军,只剩下1200多人,而且个个带伤。一同从山西出来的3000子弟,一多半的兄弟就长眠在高台后面的坟茔之中。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