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歌> 第十四章:火药新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火药新法(1 / 2)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等曹德辛,就是曹化淳的太监侄子,把怀柔的兵器厂建立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夏天快秋天的时候了,猛回头,一年又即将过去。时日迅速的向前飞着,难以把握的时间啊,不知道你这么快的飞逝,究竟是让小朱尽快升天?还是在提醒小朱要尽情享乐?

在皇上的影响下,每到夏天,大家都会吃斋念佛的,祈雨问蘸。你说做秀也好,迷信也罢,反正现在已经带动的整个国家都在讨论,这持续不断的天灾,究竟是因为皇帝昏庸?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不好回答。如果说不是,那么请问,既然‘天子’的言行,同神迹扯不上关系,那这天子还是天子吗?

如果说是因为昏君当道,那小朱不是自己骂自己?底下也没人敢这么说啊!即便有人敢这么说了,也没人相信。最起码是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点自信心小朱还是有的,他当政这几年,虽说毛病不少,也没少惹祸,但是,大家对皇上的评价,是怎么也跟昏君挂不上钩滴。

赋闲在家的刘鸿训,有一次在跟自己的学生、亲朋聚餐时,就说了一句话:

“今主,才属中上之质,又兼年幼,而致国事于斯,诚明主也。”

另一个年龄不大的老学究,就是那日给小朱经筵廷讲的陈子壮,他到处跟别人说,

“当今圣上,日躬国事,勤俭吝于安享。那日,本官亲眼所见,今上所穿内衣的袖子已破损,留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的把它塞进去遮掩。一国之君节朴若此,国何愁不兴?”

除了对皇上勤劳、节俭赞扬之外,大家还对皇上增加诸子后裔,翰林院五经博士名额的做法也表达了感激。(诸子后裔:先儒程颢裔孙接道。邵氏一人、先儒邵雍裔孙继祖。还有王守仁…)

再有,就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认债诏书。一国之君,能亲拟圣旨,对国家历来积欠表示认可,并承诺一定归还,这份大度和慨然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并且到了今年,认债诏书上面认可的数字,小朱已经还清了,前后用了五年2000万两银子。很多家庭,都是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工资,被一次性补发完毕,就这一下子,所有补发工钱的军人、官吏、匠户,都对皇上感恩戴德。

同时小朱还创造并完善了不少新名词:金饭碗、海关、员外、投选、玻璃、银圆、一品豆腐、穆刀、圆周率、金(红)薯、陈(白)薯等等等等。有的时候小朱就在想,人有的时候如果自私一些,也许过的会非常快乐。就拿这些新名词来说吧,即便他最后依然难以挽狂澜于即倒,逃到南京去混吃等死,就凭自己创造的这些新名词,怎样也算古今名人了。

但这样一来,小朱反而来不得历史上的崇祯伟大了,‘国君死社稷’这句话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说出并且履行的,如此壮烈千古的慷慨绝唱,崇祯做到了就永远的与伟人等同。所以,小朱只好继续的走下去,迁都南京,想都不用想了。

有时候,小朱也拥有着小小的得意,那便是前一段时间,他利用‘石子和铜钱投票’的方法,救下的那名农妇,如今更是开了一个小茶馆,老姐姐每日不用干别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说上一说,客人就络绎不绝。这增长了小朱的仁厚之名。

对了,对了,还有义师,两届义师了,明年又要开始春闱了。这第二届义师的大考也要开始了,这些义师无论是为了顺利当官,还是为了每月有10两银子的工资,作为正统文人,对于小朱致力开蒙的举措,都赞誉有加。前几天,国子监祭酒,还特意立起了一块石碑,“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碑文很地道,之前也没请示下皇上,但大家居然把这几句话当成皇上的心思给转载了,呵呵,平白无故的又得到一个好名声。

但小朱的名声这么好,却未必是好事儿,因为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皇帝是勤勉节俭宽仁文睿的好皇帝,那么就是说天灾与皇帝无关喽?既然皇帝好坏都和天气无关,那么!!!

皇帝真的就是天之子吗?

要知道,皇权天授,这可是横亘古今的一个天理。一旦皇帝和上苍失去了联系,必然导致皇帝权威的下降。这可是一干文人士子们所不敢想像的一层窗户纸。第一挑头捅破它的人,必然要被传统势力所碾杀。于是,一群脑筋有些单调的士人们,开始选择了另辟蹊径。

这些不良文人们,竟然根据《水浒传》中的情节,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义不容辞并且毫不脸红地开始了造谣生事儿。

夏商三兴三落,无非是天道对皇族的考验,现在上天用迁延数十年的天灾降临在大明,无非是要将大明复兴的重任落在了当今君臣的肩上,连绵天灾是考验华夏民族的方式之一,呵呵。

同时,因为蒙古人曾盗掘过汉家的陵墓,致使汉、唐、宋等皇族的龙脉外泄,这些外泄的龙气,被一些宵小之徒所利用。就如同《水浒传》开篇中提到的那块石碑,石碑一偈,108颗天罡地煞全然涌出,早就了108条梁山好汉。

呵呵,如今的大明形势,与《水浒传》中何其相似,正因为汉、唐、宋的历代王陵,被蒙古人掘开,以至于现在的天罡地煞,来的更为凶悍!比如后金的皇太极,比如陕西的李自成。还比如那个自称八大王的张献忠,和自称闯王的高迎祥。李自成是现在流寇中上升极快的煞星了。

后金那边自古就是相对汉家的邪门外道,屡次入犯中土,这回也依然是跳梁小丑。

这些牛鬼蛇神闹腾完之后,自然会回归正朔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咱们大家可说好了,一旦平定辽东,一定相约过去大挖那里的祖坟,将那边的恶龙之脉,尽根除去。

这都那儿跟那儿?但却是现实。其实,知道21世纪,人们也宁愿去庙里烧香拜佛,也不愿意多背一个单词,希翼借用鬼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通过雅思,嘿嘿,更何况17世纪的现在呢?于是小朱,只好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些奇谈怪论。

随后小朱便惊喜的发现,认可这些自欺欺人的论调,对现在的大明政权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如果这个时候搞个百家争鸣,让大家坐下来共同探讨皇权与人权的问题,就中国这一亿多人,还不谈出花来?

能谈明白也好,但小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正所谓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如今大明这么个烂摊子,皇商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远远没有发展成熟。奢谈什么皇权天授还是民授的观点,无疑于自己给自己埋地雷。

“皇上,臣妾有要事禀告!”

阿萝娇娇柔柔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小朱的思路,不过反正这思路也是乱的,索性不想了。

“阿萝,你怎么来啦。”

不光阿萝来了,炯儿也来了,小家伙如今四岁多了,远远没有慈烺稳重,蹦蹦跳跳的就跑到小朱的书案前,嘿呦嘿呀的往案子上爬。胖胖的两只小爪,拍的书案砰砰的响。

“炯儿,你快下来,怎么这么顽劣!”

阿萝连声的呵止着。

“不妨,不妨,小孩子嘛!淘点好,淘点好啊!来让爸爸亲亲。”

“哎呀,父皇,你的胡子好扎人啊!”

炯儿奶声奶气的嚷嚷着,逗得一边的绯儿、筱筠、曹化淳等人哈哈笑出声来。

等忙活完这小煞星,小朱才想起来,阿萝这个时辰来找小朱,一定有事情。

“阿萝,你找朕什么事情啊?”

“回皇上,臣妾想请皇上移步西学院,我们将火药进行了一项改良呢!”

有了田家南洋的实力,阿萝的身子如今算是好差不多了,中气虽有不足,但气色、精神都比前两年可好太多了。

“哦!”小朱没当一回事儿,转身又逗了逗炯儿,才站起身。

“也罢,今日没什么事情,绯儿,大伴,还有筱筠,你们都随朕一起去趟西学院吧。”

去的路上,小朱和阿萝共坐在御辇上,炯儿被绯儿抱在后面的车架上。炯儿谁都不怕,唯独怕绯儿。

“炯儿太顽皮了,你看慈烺,如今被皇太嫂她们调教的,俨然一个小大人的模样,筱筠的性子太柔,看来还是应该让绯儿多调教调教他才好!”

小朱搂着阿萝轻声的说着。

“咦?皇上,您刚刚不是还说小男孩淘点好吗?”

阿萝一边和小朱温存,一边有些奇怪的问。

“傻丫头,那是在宫里,我这么说其实是说给杂人听的,免得他们又去苓芷那里嚼舌头。”

“哼!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炯儿年纪最小,将来又只是王爷的身份,喜欢玩,如今也成那些嚼舌根子的话柄了!”

“嘿!你瞧你!怎么说着说着,倒嫉恨起人了?炯儿再小,他也是男孩子,怎样也应该学一些东西的,你说呢?”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