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歌> 第四章:窗明几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窗明几净(1 / 2)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没过多长时间,到夏6月的时候,肋尼就屁颠屁颠的从遵化赶过来,又很快的跑到河南那边去了,这一来一往,把个肋尼先生给乐的,险些因为乐岔气而弯过去。大明现在有钱,他也清楚;小朱这个皇上很开明,这他更清楚。

还没到北京呢,肋尼就给小朱写了封信,说这个工程,远远不是三年能完成的,起码要十年光景,至于银子,他没敢说,怕把小朱他们吓退了。不过小朱也知道,这事儿2300万根本不够,但先改造两京三都还是足够的。到时候,再骗骗老百姓,发动大家干点义务劳动,这事儿没准十年内就见亮。

整个大明,两京三都(管道)——各地省会、首府(驿路)——进而推广到全国各地(马路),并最终将目前的1936间驿站,扩大2136间。这么浩大的三步走工程,也是他的建议。

所以,一众君臣都同意将工程总设计交给他负责。这就意味着路桥工程总工程师——肋尼先生,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犹太人。2300万白银的5%,就是115万两白银啊!更何况还有水路的分包工程,他赚钱是一定的了。

肋尼风风火火的干活去了,小朱的现任内阁也都忙着配合去了,毕竟牵扯了军制改革,大家这点儿眼力价儿还是有的,搞不好就会引起兵变,加上国家现在拨款额度也还够,所以大家都很上心、很负责。

同时前两天,小朱悄悄地跟曹化淳说,

“大明驿站,向褆骑为丞。前些年多有失管,于今,可借修路之事,重建密报系统。但人数不得太多,没驿多不过3人。”

刑部捕快算警察系统,东厂算情报系统,锦衣卫算内政部,这样的国家架构还是很有先进性的,现在国事不错,借机重建,也算合乎时宜。

***

小朱这届内阁,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第二届内阁,无论军政大员,都不可能同上届相比。孙承宗、钱谦益、杨鹤的声望,不是说说就能达到的。

老孙在军界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在近5五年内,小朱是没找到可替代的。能有希望达到他这个高度的人,只有三个: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

洪承畴已经被小朱按住了;熊文灿官声不是很好;剩下的就只有老袁了,只要辽东那边在安稳几年,老袁就可以入阁接替了。

钱谦益在士林的威望,是很难有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超越了,存在这种可能的是周延儒、杨嗣昌二人。

杨嗣昌太年轻,资历稍浅。还应该再通过剿匪锻炼锻炼;周延儒又不是东林嫡系,现在来看,士林领袖的位置,仍然还只有老钱能担当。

杨鹤素以清廉闻名于世,为人又刚正不阿、气节风骨都是当世翘楚,唯一在官场上与他比肩的只有一个人:卢象升。

卢象升的人品、才学上与杨鹤比起来,不遑多让。能力上更是能文能武,比杨鹤还稍强。但还是那句话,资历的问题。卢象升的官声,起码要再积累十年,才可以达显天下。因此,还不能太快的提拔他,山东是粮食大省,又兼着镇海的军务,确实离不开卢象升,这样倒好,避免了言官的口诛笔伐,对卢象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原籍江西吉水的李邦华。

他现在可以说是南京系统的最高实权人物,但他与杨鹤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怕得罪人,也就得罪了不少人。与其说他达到了杨鹤的高度,不如说他达到了海瑞的高度。

有李邦华在南京那边坐镇,是很令人放心的,加上他‘性好别黑白’的特点,对北京这边的阁臣九卿也产生了威慑力。

综上所述,这届内阁的行事风格低调很多。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大家都没怎么提及出征、改制的建议,多数是在延续上届的成法和创意。

小朱自己也时常提醒自己,这几年属于夹起尾巴装熊的日子,千万别乱开战,国家现在根本谈不到一战定乾坤,更别提连年讨伐了,索性闷头搞好内务,借着争取来的喘息机会,把国家各方面整顿出眉目,才是正途。

现在大明官员的工资已经是以前的四倍多了,每年光官员薪俸就是1500万两白银,贪污的事情确实下降了一定的比例。加上皇商的分红,大明官员的小日子,还是挺滋润的。虽说贪污现象不可能杜绝,但毕竟是好转了,而且已经见到了曙光。

……

夏天的温度很高,但是坐在文华殿的明堂之中,却不觉得。外面的暑气被游廊、木隔给挡在了庭园中,南北窗一开,穿堂风一过,房子里便更凉快了,坐在侧面的耳房中,既不觉得吹的慌,又不觉得热。

“绯儿!绯儿!”

“回皇上,绯儿姑娘今儿个按例轮休,所以出宫采买去了!”

“嗬,王坤!你小子有日子没见了,是不是都快把朕给忘了?”

“哎呦,我的万岁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小的可担待不起!”

“呵呵,那方正化和李凤翔呢?都休息吗?”

“回万岁爷,今天是什么,什么礼拜日,一早啊!那个费力就领着几个教士入宫,为几位娘娘讲经来了,方公和李公就都过到那边帮忙了。所以,王都叫小的来随堂听事。”

“噢!朕觉得口渴,你去给朕冲被蜜水去吧。”

“得勒,万岁爷您稍候,小的这就回来。”

说完,王坤这小子笑嘻嘻的跑了。不大一会,王坤端着水进来,等小朱喝光,才又开口说道:

“皇上,徐老先生央人送来了两块金彩玻璃。”

‘水琉璃’、‘玻璃’这两个词,原本就互相通用,所以这两年,基本定名了。就叫玻璃了。今天这金彩玻璃,说来还真是话长。

穿衣镜的事情,小朱始终觉得是个遗憾,徐光启出于报恩的心理,也一直很遗憾。但没法子,谁让中国的化学研究,始终处于发展阶段呢?更何况,在玻璃上镀层的技术,现在属于高端科技。

不知道威尼斯人是怎么掌握这项技术的,反正他们对技术的保密工作很严谨,甚至达到了不惜派军队追杀的方式,来杜绝一切泄密的可能。

大明屡次提出购买这项技术,他们都打哈哈的不予理睬。倒是为了不伤和气,白送了不少大镜子过来。但阿萝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大中华沙文主义的色彩。

“若我中华无此物之法,阿萝索性不用。以免增那些红毛番夷的志气,相信我大明鸿儒之士,断不会永不知晓此方。”

就是说大明礼贵妃殿下,只想用中国国产的穿衣镜,至于外番西夷的物件,娘娘她不稀罕。

听着很了不起吧?一个女孩子,能有这番志气,也算难得了吧?但说穿了,是她在跟皇后她们较劲呢,当年第一面穿衣镜原本是贾奇力等人送她的,但因为措辞上的模糊,反被群臣给划到周苓芷的名下,她这口气还没缓回来呢,这丫头,够记仇的。

徐光启呢?因为赐婚的事情,加上西学院的长年合作,老徐跟阿萝的感情比较好,也一直为这事儿闹心。一直想找个法子来弥补弥补,这么一来二去的,最后还是高起潜出了个主意,汗!瞧出主意这人!

高起潜的主意很简单,也很挑事儿:

“玻璃既有金彩、琉璃之分,不若请徐老为礼妃娘娘制作几块大窗如何?”

在中国的建筑理念中,房间的采光好坏,决定了房间主人的地位高低。以四合院为主体形式的明代建筑,北房因为可以享受到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日光照射,体现了一家之主的决策性地位。

西厢房因为可以感受到东面、西面两个方向的阳光,因此,通常是客房,有客为乐嘛!

南房通常住下人,东方通常是生活用房,如厕所、厨房等等。

女眷一般是住在北主房的再北边,俗称后园。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