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上,”温体仁随便抓了两片香肠,塞进嘴里,嚼也没嚼,就吞下去,然后喝了一口绯儿送上来的暖茶,拱手冲小朱说道:
“皇上,这香肠味美,肉又多,臣刚才在想,不知能否推广到军中呢?”
“呣”真是难为他们了,又变着法地让自己高兴,还要顾及到国事方面,真是难得,小朱心中真是稍稍有些感动。
“温先生,你果真是我的好首辅,这点子太好了!”
“臣愧不敢当,此等妙计,实乃礼妃娘娘所想。”
咸肉、腊肉,味咸质干,军中食用,太过艰难。如今有香肠来做补充,实在是大事情。
况且现在大明在小朱的带领下,全然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只要对民对国有利,全部的配方都是公开的。只不过各家制作贩卖的作坊之间,有金字招牌这种划分。御赐的、皇商专营、老字号来作为竞争手段。这点其实最好了,什么都像藏宝似的藏着掖着的,时日久了,其实对科技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天早朝,小朱就把军用食品问题提交给了百官,并且再次提出标准化的概念,一根香肠多重,才算合适呢?找人去试验去。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或者说即便到了21世纪的中国老百姓,一顿饭吃一根香肠,怕就腻住了,非得再吃点蔬菜水果不可。因此,香肠作为军中食物的一种,必须不能太多,还要管饱。
这么一提,连带着,后勤保障问题也给带了出来。
国防建设,本来就那么五大块:装备、训练、政治、参谋、后勤。
现在的大明,装备由西学院负责发明创造,工部兵器铸做局负责设计试验,小曹的炼厂负责生产。这个模式基本通畅。一般来说,只要国家有钱,国力扛的住,装备一般不成问题。
训练:
北京武学属于军官教育系统中的文学院,某种程度上,也是高级军官培养基地了。天津武学则是基层军官培养学院,学制是七年,但大多数的学员,都会在七年之中,就被准予结业,发往各个战斗系统中,任命为小军官。这部分军官,通常处于战斗最前端,伤亡率非常大,第一批的学员,如今只有十之一二的人员还有命效力。当然,这些人的官职也在逐年提升,最高的已经是参将了。
通过这些在天津武学进修过的学员,可以将目前为止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带到军队的各个级别,从而带动整个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加上国家财政比较宽裕,日常训练用的损耗,足以承受,也就保证了训练水平。
北京武学毕业的最差也是把总级别,这些青年军官的素质、人品、战斗素养,都是最高的,再通过实战的磨砺,足以担当大任了。
说道政治这一块,反倒是最不用操心的。因为忠君思想,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要皇上不是昏君,上阵拼杀的觉悟还是有的。加上这么多年来,义师的洗脑灌输,政治觉悟那是相当的高滴。借着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名义,却行使洗脑的手段,虽说有些下流和卑鄙,但对于统治层来说,确实是有里有面的事情。
参谋:
参谋好说了,各个国家的模式都差不多,除非您还是原始社会的初建文明,否则,通常的做法都是发挥老军人的做法。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人精,但不是所有人精都有可能成为元帅,因为就是国家决策层不考虑人脉的层面,也还要有个胜仗率、败仗率的问题。
那么好了,一般的政权都有个几百年的历史,60年一循环,也从头到尾的转了几圈还富裕了,谁没打过仗?谁又能光打败仗?这么多的胜仗下来,怎么也能给您沉淀几个名将出来。在咱们中国更有一个令世人骄傲的东东:兵书战策。《孙子兵法》《吴子军书》《白策》,萧何、魏征、刘伯温也都写下了自己多年的心得,留给后人参考。更有《二十四史》中多如繁星的著名战例做参考。
不客气的说,在中国,认真读史的人,都有成为名将的潜质。《三国演义》现如今就是后金的军事教材。这点已经得到了历史的确认,真的是史实。据说到了三百来年后的鸦片战争时期,《三国演义》仍然是军事人员的标准学习范本。汗吗?呵呵!
稍稍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大明军事最高决策层当中,净打败仗的人数还真不少。即便是孙承宗,其实也是败绩多过胜绩。梁廷栋是后勤干部,指挥阵仗还缺了点内涵。唯一算得上常胜将军的,还就只有洪承畴一个人。因此,大明最高军事参谋机构成员,皇帝、梁廷栋、温体仁、洪承畴和孙承宗。前三个基本是摆设,洪承畴算小脑。孙承宗算大脑。
孙承宗现在是鸿儒社的主讲官之一,但这是个不发工钱的虚职,一般来说,老孙每年会过来两三个月,毕竟退休的老人家了嘛!孙承宗在老家抱孙子的时候,倒是经常与梁廷栋有书信往来。于是梁廷栋就同各地方的七大都督,想出了一个很可行的法子:凡是有关兵甲之事的折子,要先写诉求,再写应对措施,应对措施还要做上、中、下区分,以便决策层参考筛选。
也就是说,大明的参谋机制,是七大都督加曾经是七大都督一员的洪承畴,来制定各种各样的军事布置和战略规划。也还成不是?
后勤就简单了,后勤应该分三个方面:
运输方面,全国各地正在大修特修以及快修国家主干交通网,不出三年,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速度,将大大缩减。战备物资的运转、兵力的调动、讯息的传递,都将超越一个层级。
物资方面,吃饭很简单,有面、有肉、有菜,全国各地的种植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耕种红白薯还有培养地力的好处,就是说,种几年红白薯之后,土地的肥沃度将达到良田水平。
现如今,流水生产性的军用食品也被提上了日程,香肠只是一个引子,更多的便于储存、加热、携带的食品,将持续被开发出来。战士吃饱肚子,打仗才有力气。
服装上,由于西方冶炼技术的引进,铁器的份量越来越轻,牢固度越来越强。
纸包弹的推广,不单是火器上的标准化装备,还提高了训练与实战的结合度。训练水平永远高于实战水平,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但是,降低二者之间的差距,只有标准化才能做到。
功钉的引进,可以说是军制改革中最灵动的一环。尽管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敌人冒服偷袭,但施行多年以后,功钉似乎弥补了东方军制的一个****,那就是军衔制的缺失。
军衔是配合军人实际职务存在的,对于提高士兵荣誉感、上进心都有很多好处,而且军队是纪律部门,有了军衔加入,更加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
功钉刚好具备这样的功能,一名北京武学毕业的青年军官,虽然领着参将军职,但因为其名下的功钉甚至少于普通士兵,他必然要在血的洗礼面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因为功钉,是做不得假的,相反,很多人的功钉,仅仅是其辉煌战绩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不是每仗,你都有时间或者精力,去收割自己的战绩。战后的时间,往往都是勇士伤重不起的时候。因此,一个盾牌上镶铆四颗铜钉的老兵,国家叙功系统承认的数目是28人,但事实上,经其手亲自斩杀的敌人,往往要多个0.8~1.6倍。
将骁兵勇,主将如果不再骄横跋扈,作战效果势必良好。
经济上,将全国各地的金、银、铁、铜、铅诸矿,交给工部柴炭司统一管理、开采。皇商曾经想承包,但被小朱否了,这可是不可再生性资源,让私人开采的后果,就是掠夺性开采。
然后听从温体仁的建议,下旨撤免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五省五年以前逋赋(地方欠国家的税赋)。
铁山那边,最近也消停了不少。后金那边好像也没什么力气折腾了,这些年的多次‘交流’,他们没讨得半点便宜。
鸭绿江以南包括铁山在内,已经重归朝鲜的怀抱了,唯一令小朱小小不安的,是朝鲜王弟凤坪君李觉,这老先生很有一种功高盖主的趋势。要知道保持朝鲜稳定,可是重要一环。
李觉本人对大明的态度倒是不错,但毕竟是朝鲜王室的远房偏支,他要想得到王位,只有一个途径,杀人。
而李倧对大明同样持友善态度,本身又有正朔的号召力,如果被李觉给搅乱了大好局面,是大明政治所不愿意看到的。
水不来,先筑坝,小朱让毛文龙借着去朝鲜过年的机会,去找李倧商量赐赏世子的事情,只要以大明的名义,赏赐这个世子一些东西,就变相的宣告:大明认可了这个朝鲜王位继承人。有了这样的姿态,足以打消李觉的念想。当然,也不能对不起李觉,人家这些年转战南北,现在又有了一支百战之军,总不能太简单粗暴了。
于是约定,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封地的形式,回头替他找快地界,划到李觉的名下,爵位为公。但至于具体地点,等等再说。
写完发给毛文龙的圣旨,小朱又考量了一下自己家门口的这点破事儿。
辽东南部,包括金复二州在内,形势一片大好。毛文龙的水步两军,于今,已经彻底战稳脚跟。后金的铁骑甚至都很少有骚扰的现象了,从后金逃散过来的汉民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预谋的趋势。
内地的汉民,也开始了移民屯田。当然规模不敢太大而已。但唯一令小朱遗憾的是,刘家这几个混蛋兄弟,竟然修起了长城。
他们修的长城更像是墙,当然不能与真正的长城划等号,但规模和作用却很类似。为这小朱没少跟内阁吵架。因为内阁认为构筑防线是很有必要的,但小朱想的是,将来这都是口实。人家会以长墙为证据,来论证被长墙所隔离的土地,究竟是不是大明的国土。越想越堵的慌。
济雪堡那边就没有这么多的事儿,济雪连星堡,现如今可是牛大发了,有了朵颜西十九家的帮衬,整个连星堡范围内,甚至出现游牧民族定居的景象。
并且这片区域,彻底的成为辽西南部的军事缓冲地带。其屯田的数量和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之前的设计方案。
这样,后金所掌控的范围虽说还是不小,但他向南、向西的两条路都被堵死,如果马背上的民族,被固定在特定的区域,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自我毁灭。
***
呵呵,小朱又开始溜号了,底下的大臣们,忧心忡忡的对视几眼之后,由温体仁,这个在皇上面前最有面子,在群臣面前最没面子的内阁首辅大臣出面了。
“启奏万岁,臣有本要奏。”
温体仁的本子,是关于金钱石子断命判案的。
小朱当年用铜钱和石头来解救了一名犯妇的性命,时至今日,刑部的相关规程已经出来了,由主审官员来定命案的性质,一旦主官认为该案件可以套用‘铜钱石子’案例,便逐级上报,请得监察御史或是巡抚的首肯,便可以自民间乡里,抽调四十名老百姓,一同进行投票定案,因为当年小朱是第五十一人,所以,主审官员将成为第四十一人,一般来说,这样行事的结果会非常客观,很多案件的审理,都异乎寻常的顺利。
可是温体仁禀奏的这个案子却出现了偏差!【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