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歌> 第十八章:七大都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七大都督(1 / 2)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第十八章:七大都督,

正当皇上为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法’欢喜的抓耳挠腮之际,忽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了起来:

“皇上,师出有名,方能名正言顺,方可无敌四方,因此,杨大人所论,舍本而逐末矣。”

说话之人是熊文灿,要说起来,熊文灿算是比较郁闷的,七都督之中,他成名最早,当年孤身赴会,收降郑家水师。后又变卖家财,一叶扁舟,于安南等国购买应急的粮食。多年来,经营东南,甚至光复台湾,都有他的功劳在里面。还是地方牧守中,第一个获得士责搁笔的,又曾经与杨嗣昌一起为皇上讲授六艺。这种种环节,都说明,他是皇上的心腹重臣。但是,皇上似乎仍在观察他,以至于,七大都督之中,他的提拔,却反倒是最慢的。他最高的理想是户部尚书。呵呵!

所以,眼见杨嗣昌今天风头出尽,熊文灿心中别提多吃味了,偏偏杨嗣昌恃才傲物,还真就被他找到了毛病。

要知道这个时代,对名是很看重的,其实不光现在,后世的老美打伊拉克,也要找一个理由的,更何况现在了。

“哦?文灿可有计较?”

哗!小朱做皇上之后,屡有犯错的劣迹,因此群臣都习惯了。但是作为皇上,在朝堂之上,公开称呼大臣的名字,这‘错误’可就太骇人了。

果然,熊文灿一听皇上称呼的这般亲昵,连忙一揖到地,躬身谢恩。群臣互相之间,交换一下眼神,大家都心照不宣:

‘他日,此人必定入阁。’

眼见一个口误,遭来这么大反应,皇帝稍稍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很快找到了打岔的突破口。

“熊卿家,起来说话,不知你可有出师之名?”

“回皇上,臣有上、中、下三策,供皇上钦点。”

“嗬!不错!说来听听吧!”

“谢陛下。

上名:

征伐北疆,先以额哲召各部会盟,各部定应者寥寥,借此事行霹雳之怒,出天兵助二王征讨。

征讨辽东,以奴儿干都司为我大明府衙为名,平后金之叛。

征讨西域诸邦,以此等地方,皆我中华旧邦,多年未有朝贺之举,想来是被蛮族所欺,现特来求助大明,出天兵以救。臣观西域游商,多莽撞无行,从中选其一二,行以软硬手段,代言‘代其君借兵天朝’,定不是什么难事儿。”

中名:

征伐北疆,以额哲年幼,却图体衰故,为二王巩固行在。

征讨辽东,以沈阳为我大明旧城,收复失地为名。

征讨西域,以西域屡有藐视天朝,杀我商旅为名。

下名:

北方有星宿之海,繁星出其间,其神光可幻化九彩神莲。君子如揽,则国泰民安,故以‘代天子巡北海封莲’为名,出兵征讨,届时,可寻人代巡即可。

东方有大江,黑蛟戏于江上,鸿毛不浮,浊浪滔天。后金无能,致使妖孽肆虐,现天朝出兵,要伏魔卫道。

西域有大佛,与四川乐山之佛,乃为兄弟父子,佛陀现世,有圣物两件,分置西域、乐山,天朝自然要出兵迎取。

***

杨嗣昌是具体的战略布置,包括将来如何分化瓦解那些游牧民族,以利百年的方法。

熊文灿是从出师的借口上,替大明做了准备工作。

等熊文灿说完之后,已经到中午了,一群人从前半宿开始,就饿着肚子呢,因此,皇上下旨,就在皇极门正殿,举办赐宴活动。顺便也让大伙看看,皇上中午吃什么!

小朱定的菜谱很简单,午餐就是一碗面条而已,只是花样上有1百多种,每天一轮,一年吃下来,也不觉得腻。当然,毕竟是皇上赐宴,除了面条,还会配上面汤、小点心、小果盘等物。

可别小瞧了面汤,里面实实在在的配上了十三味中药,熬制出来的面汤,甘醇浓香,对身体大有裨益。

大臣们今天吃的面条是三彩肚丝面,取猪肚、牛肚、狗肚各少许,分别切丝,猪肚红烧(红),牛肚干煸(白),狗肚蒸煮后重味腌卤(黑),面捞出来后,将三丝分别码入汤碗中,再配上凉拌白菜心、花生、什锦果脯,一碗面汤。这午餐面套餐就齐了。

因为天气寒冷,三肚做好之后,可以久存,所以,御膳房的人听说中午皇上要请群臣吃面,心里甭提多痛快了。

“咱们真是侥幸,皇上请大人们吃面,偏偏赶上了三肚面,这要是换个花样,还就栽面儿了不是?”

他们前几天刚刚做了三小缸的三肚丝留存,今天甩开膀子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做了145份的三肚面套餐,送到前面去了。

为了让群臣吃好,皇上等自己那份面上来,就命人在御座前竖起屏风,小朱稀哩哗啦的这通吃,吃的外面的大臣们的肚子,都叫唤了。

等皇上吃好,皇上就回后面的中极殿休息了。这时候,大臣们连忙席地而坐,端着面碗,就着小菜,也开始了爆搓儿。

大家吃完面,小菜也见底儿了,小碟子里剩下的花生米和果脯,往手心一倒,便站起身,相约几位好友知己,大家都三三两两、溜溜达达的跑到殿外唠闲嗑去了。

大明朝的君臣关系,有时候就是这么充满矛盾,说等级森严,有廷杖做映衬。说互敬互爱,这不,吃完饭,大家不是等着皇上回来接着聊,而是自己先散会,出去遛弯去了。

不大一会,杨春指引着手下人,把大殿收拾干净了。先打发自己的跟班去中极殿传信,他自己则拿着拂尘出来高声喊:

“列位大人,午朝入觐啦!”

正外面遛弯打屁的这些个大臣们,连忙把手中的果脯往怀里一揣,排好顺序之后,分班站好,这时,替皇上开道的小太监,已经进来了。

也许是刚刚吃饱的缘故,也许是果脯的美味,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愉快,很轻松的就定下了国策:

师出有名,用熊文灿上策。但下策的那三条,要通过义师多宣传宣传,因为据考证,熊文灿所说的三个灵异现象,确有其事。呵呵。

四正六隅之法,全然采纳,只是杨嗣昌司职剿匪事宜,是以新、细两族的划分,分别交给袁崇焕、陈奇瑜、洪承畴来打理。并且,因为洪承畴已经训练了八支精兵,因此,筹练一事,已经解决了。

由小朱钦定的,是七大都督: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熊文灿、李邦华、卢象升、沐天波。

沐天波是封藩,轻易不得离国,所以,这次就没过来。

现在两大都督都发言了,分别是杨嗣昌和熊文灿。另外的五大都督,眼见如此,也连忙开始表态:

所以,很快的,大家就又定了一个武学的基调,从现在开始,武学的宗旨,是培养基层士官,为整个大明的军队,培养出合格士官。这是长远规划,现在打一仗,胜负都无所谓,要想保证百年安定,基层军官培养系统,是必须要保证的。

基层军官的战斗素质,可不是闹着玩的,领着绵羊的狮子,那是童话故事。现实生活中,领着群狼的狮子,才是战无不胜的。

培育士官的想法,是李邦华提的。七大都督嘛!都是人中龙凤,只要他们真心实意的想办法,那办法绝对有的是。

李邦华发言之后,轮到了卢象升出面:

卢象升跟申甫、毛文龙相交日久,他的治下,又是兵种最全的,因此,提出了细化兵种的问题。

大明军队正式划分出来五种:骑兵、车炮兵、水兵、火铳兵、弩和矛为主战军械的步兵。

多兵种其实不仅是战争的需要,也是统治的需要,一旦兵种被细化之后,单一兵种很难反叛了。尤其是步兵被一拆为三,非常容易控制了。

至于骑兵,不怕说句大话,骑兵在南方根本打不起来,南宋和南明的灭亡,都是因为汉奸太多的缘故。

所以,卢象升的提议,被大家‘举手’通过。

卢象升说完了,洪承畴连忙先做一个补充:

因为启谪兵修桥铺路的理念是他提出来的,所以,他希望在整个出征军队里,配备上工兵。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干劳务,不用上战场。军医们,就统一算在工兵序列中。也就是总后勤了。工兵长官的官衔,为督工校尉。

得,一下子,陆军又被拆分了一个出去,变成:车炮兵、火铳兵、弓矛兵、工兵,这四个兵种了。

同意,一群不良君臣,跟起哄似的高声通过。

……

但洪承畴什么人啊?人家可是曾经的七大都督之一,现如今的兵部尚书,所以洪承畴先生,施施然的又提了一个建议:

因为在地方和兵部的日子都不短,所以他对军功的叙录,很有心得,他提交了一整套的、详细的军功奖励细则:

原有四个等级的军功,被增加到了七种。分别为:(伤劳)初功、(斩)首功、(夺旗破)阵功、(斩)将功、力战功、胜战功、(定)军功。

初功的设立是专门为军医、工兵、辎重、战斗受伤这些人定的,每立一末功,可得铁扣一枚,赏铜钱500。每八次,可换一枚铜制的铆钉。铜钉漆红色。

首功(军中又戏称做头功),变成每四颗敌人的头颅,换得一枚铜制铆钉,赏银20两。平均5两银子一条命。每五次首功,可换一枚银质铆钉一枚。

阵功,斩敌将佐者,夺敌军旗者,率先突阵者、最先破门者,每三次可换得银质铆钉一枚,赏银120两。每五次阵功,可换一枚金制铆钉。

将功,斩敌正六品以上将领,每斩一名,算一次将功,赏金制铆钉一枚,赏银700两。每五次,可换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初功、首功、阵功、将功,是针对个人的奖励。

力战功、胜战功、定军功分别是奖励团队的,因为一场会战中,往往有的战线失败了,有的战线不胜不败的情况出现,但整体上的战役是胜利了,所以,必须要针对这些队伍做一个交待。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系主将之失,则主将不计功,但部曲兵卒,仍要叙功。

全军胜,偏军不利,若事出有因,例如:主帅安排做弃子、或者疑兵、或者诱兵的,则不论主将,还是军卒,都要计力战功一次。全军赏银4千两。主将可得铜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每两次次,可换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胜,偏军亦胜,偏军计胜战功一次,偏军主将可得银质五芒星型铆钉一枚,赏银1万两。五次,可换得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全军大胜,收降部众过5万;溃部过10万;占城过5座;占敌都城;俘获敌酋者,不论生死;全军记定军功一次,赏银5万,敌赀可留折银5万之数。共计10万两。主帅赏金制五芒星型铆钉一枚。

其实,就是将‘首级功’的概念彻底淡化下来,用以完善军功系统。

“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皇帝笑呵呵的问大家,今天简直太顺了,什么事儿都这么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底下人一边有规律的挥着手,一边齐声喊着: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