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歌> 第四十八章:困兽之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困兽之搏(1 / 2)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那个?

……

其实没人愿意听到坏消息,可有的时候情势所迫才让你不得不在坏消息与好消息之间挣扎与徘徊。

对于麦伊-尼斯莱男爵来说,好消息是中国皇帝公开发布宣言(内旨),中国政府将一次性购买五百座航海之钟,专门用于北方勘探事宜。这还只是第一批订单,后续随着勘探工作展开,航海之钟的销售前景,持续看好。他又一次出色的完成了法国任务。

现在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尽管还是一名孩子,但他已经展现出身处国王高位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天赋:贪婪、残忍、目光远大而且意志坚定。

路易十四的母亲与红衣大主教马尔萨之间的情谊很深,早熟的国王是不可能没有察觉的。按中国人的古语,爱屋及乌,法国王太后喜欢那种青花瓷外壳的座钟(南京吉坦然作坊出品),那么国王无论从政治上,亦或是情感上,起码对座钟会产生一定的反感。既然讨厌,那么通过钟表而反向赚取中国人的黄金,并且通过这种商业行为,还能够随时掌握俄罗斯人的动态,为法国将来在北欧与东欧的布局,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此一举两得,又能平复心中某种不平的国家任务,麦伊-尼斯莱男爵是一定要圆满完成的。

航海之钟可以准确计时,不受地磁变化,哪怕翻山越岭,航海之钟也依旧会按时、准确的运行,这部英国人发明的伟大机器,重达50公斤,长宽高都在一米以上,售价被定在了1000两白银。能够把英国人的发明变成法国人手中的摇钱树,充分体现了路易十四的聪明。

当然,通过准确计时工具,来准确丈量土地面积,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创举,也是一个必然,长、宽、高通过时间来佐证,使得四维时空,已经拉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就看人类有没有这个能力,去一亲芳泽了。

以上这些,都是麦伊-尼斯莱的好消息。他的坏消息是:

由于他不合时宜的给皇帝送终,为了避讳,中国皇帝派遣太子来出面接待,这就出现了一个微妙的政治现象,外国驻华使节的地位,一落千丈。

首先,前几年的中国外交,充满了自由民主气息,皇帝高兴了,甚至会徒步去南区约翰教堂,与费力主教一起喝一杯咖啡。其他国家的使节,也都可以拥有随时面圣的资格。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完全通过各使节对君主的影响力来完成。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现在开始,外交程序与外交礼仪,被中国人正式启动。当你连面圣的机会都没有,你如何施展自己的影响力。外国使节变成了代理传声筒,这就使得他们的政治地位,被无限下降了。

第二,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触及避讳的外交风波,太子会同副首相郑三俊、教育部长等大臣,共同出台了一部法典:国外使节来到中国后,都必须接受培训,已经来到的所有使节,现在就开始学习。这种由中国人主办的培训班,其间的屈辱,可想而知。

什么结婚时,千万不要送人家雨伞;与人筵宴时,梨子千万不要分开吃,尤其不能用刀子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欧洲使节们的自尊心都倍受打击。

地位降低,对于傲慢的欧洲人来说,是绝对危险的信号。因为这种降低标准,就意味着在中国人眼中,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是平起平坐的。将来俄罗斯的北方贸易、与法国人的南洋贸易,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最后,前些年的三十年战争中,法国人曾经雇佣了十名瑞典火枪兵,用一种奇怪(先进)的步枪,于高点狙击的方式,打退了保加利亚雇佣的俄罗斯哥萨克。这个战果,素来被欧洲人所津津乐道,于是某天,太子亲自跟他说:

“小王喜欢狩猎,既然那十名瑞典火枪兵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便请男爵阁下,帮忙聘请几个过来吧。”

“是,我的太子殿下,您的命令,我一定照办。”

麦伊-尼斯莱一边有礼貌的鞠躬,心中却不断在转,中国人的火枪技术,其实与欧洲各占胜场,基于这点,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前两年刚刚达成一个秘密协议,今后将不再与中国进行武器技术上的交流。

但这是上流贵族才知道的秘密,麦伊-尼斯莱是不敢乱说的。如今中国的太子想获得瑞典长距离狙击火枪的请求,男爵阁下真的犯起了为难。

“呵呵,”太子慈烺依旧很是和缓的继续说着,他的性格更像母亲,沉稳、温柔,不像他的父亲,整个就是一个跳马猴子。

“麦伊-尼斯莱男爵阁下,”(听凭您的吩咐)“想必您也知道了,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在面临一场叛乱,”(当然知道,愿上帝保佑大明)“为了避免平民的牺牲,父皇那边,一直没有下达全面开战的旨意,这点,您能理解吧?”

“理解,我的太子殿下,请代我转达我的敬意。皇帝陛下的仁慈,就是圣彼得也会躬身致意。”

“呵呵,光有敬意还不够,准确的狙击,”说道这里,太子慈烺还用手比划了一个射击动作,“可以有效避免无谓的伤亡,这对于战争来说,非常必要。”

“我明白,我明白,愿意为您效劳,我的太子殿下。”

麦伊-尼斯莱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他非常清楚,目前正在平叛第一线的部队长官,正是眼前这位少年的亲弟弟,尽管所有的势力都认同慈烺为国家储君,但如果能通过某些实际有效的手段,来改变战争进程,从而降低亲王的作用,自然也是太子的工作重点。

也许这,才是太子希望得到瑞典狙击手的真实目标。

“好吧,”太子慈烺站了起来,一旁的郑三俊自始至终都垂手而立,“航海之钟,属于高消耗品,前日我已经与北海刘惟敬知会过了,中俄北海勘测,确实大量需要。先期500座,不过是样品而已。不过使节若想生意做得长久,礼尚往来,总是应该知道的。”

“…”

这个道理,麦伊-尼斯莱当然清楚。他所头疼的是如何跟法国方面解释,明明武器禁运了,现在非但要把最先进的狙击枪送过来,还要把受过最严格训练的狙击手贡献出来,总是会产生这样那样问题的。

但不论法国大使如何头疼,太子已经跟随郑三俊离开了法国使馆。需要注意的是,太子确实“跟随”在郑三俊后面。因为根据中国的政治传统,太子莫说在未继统之前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就是当了皇帝,如果太后还健在的话,他也要小心一些。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尽管今日的太子慈烺,所担负起的责任,可以说破了一个历史记录,重来没有一位国家储君,会拥有这么大的权力以及掌管这么多的事务,但太子依旧很恭谨的执弟子之礼,让郑三俊先行一步。

“奉国殿下,”太子礼让,不代表郑三俊敢受这个,眼见身边无人,连忙用非常恭敬的语气来商量事情。为了避免张扬的嫌疑,太子慈烺是不会带着太监、宫女出行的,侍卫也不多,并且远远的侯着。十九小子也同样不会在有大臣出现的场合下,离太子过近。所以他们两人,现在刚好是个空地中心。

“奉国殿下,狙击火铳,我朝似乎就有,北海李定国那边,也早就施行过狙击战术,既然如此,为何非要他们欧洲人的?”

“呵呵,”太子微笑起来,让郑三俊感觉很温暖,“他们欧洲人总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售卖咱们航海之钟,已经赚了大头。如果我中华认这个栽,岂不是被他们看轻了。所以我们这时候必须向他们索要点儿物件,有没有好处单说,起码不能让他们太舒坦了。”

“奉国殿下所虑甚是。”

郑三俊连忙小躬身拍了一个马屁,但随着太子清澈的目光,落在他的头上,郑三俊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郑先生,”(臣在)“狙击战法,究竟是否有效,我并不知晓,但既然是北海李定国制定的,想来应属良方。然不动边军入内,乃是父皇钦定国策。因此说,瑞典狙击士一事,只能由本官提出。这其中干系,可谓重大!”

“臣愚钝,多谢奉国殿下指点。”

“…”

这番对话,透出了这样几个信息:头一个就是太子确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战场上施加影响。如若法国人送过来瑞典狙击手,并且安排在武学那边,专门进行狙击手的培训工作,将来一旦应用到战场上,无论战果如何,都将是太子的功绩。

这么算来,太子首先在粮农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民以食为天,在农业为主的中国,如何提高粮食收成水平,是最大的政治;其次在外交领域中,太子先以一袋“菜籽”确立了国家以拉达克为代言人的中亚策略;后又通过“航海之钟”的谈判,调整了国家外交秩序;最后,太子借着瑞典狙击手为契机,在军事层面获得了基础。

政治、外交、军事,三项业务都取得成绩的国家储君,顺利继位也就自然而然了。而且之前的积极参与,不仅是锻炼太子的能力,也起着未来“政策过渡期”的调整幅度不会过大的作用。

另外一层信息,则是太子与“先皇”老臣之间的关系,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中国传统,但仍然不能避免有些大臣提前“投资”的行为产生。狙击手战术,恰恰是郑三俊递给太子的建议,毕竟梅家皇商一直深处北国,李定国、梅信喻主导的对俄贸易;刘惟敬牵头的划界勘测,都属于郑三俊的工作范围,因此他对李定国的“狙击战术”是非常了解的。而正好,太子也需要一个简单的,涉及面不是很复杂的新战术,来完成对军事的参与,因此这个建议对于太子来说,可以说是“金点子”。

现在的问题就是,太子如何施行?动用望海堡已经成型的狙击战士,一定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为征北军为代表的各支军系,都是皇帝小朱一手建立的,太子在没有继位之前,根本不可能动用边军。只能从欧洲人那边入手。

太子刚才的话语,其实是在警告郑三俊,提建议没问题,你有本事我也很清楚,但你现在仍然是父皇的内阁次辅,一切,要以父皇为中心。

连拉带打,太子的政治手腕,显然要高于他的老爹,那个不着调的皇帝小朱。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太子从生下来,就处于权力争夺的最中心位置,从小耳濡墨染,这种宅门里的孩子,就是比那些草根出身的人,来的更狡黠一些。

眼见郑三俊越听越警醒,太子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郑三俊继续“领着”他,向“南衙门”那边走去。

正当他们一行人来到“南衙门”前面的小广场时,只见熊文灿的管家熊全,正在跟几个人咬着耳朵,这些人都是各大隆臣的管家、亲随、跟班,国家层面上,很多信息的沟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的,今天大家都知道太子去法国使馆那边了,但没想到太子会这么快就出来,因此被撞了个正着。郑三俊偷眼看了一眼太子,慈烺垂眉低目,仿佛忽然对脚下的碎石子甬道产生了兴趣。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