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中旬,汉堡。
谢长炳推开“水手馆”酒吧,里面烟雾缭绕。任大强皱着眉头进了酒吧,这个环境太糟糕了,简直是二手烟桑拿。
这是中国水手开的酒吧,在唐人街鼎鼎大名,在德的华人华侨时不时的进来喝一杯,新来德国的华人也会被介绍应该先去“水手馆”,那里能获得德国的最新信息和部分帮助,同时,从中国过去的同胞在酒吧很受欢迎,那些离别故乡有点久的华人华侨都想打听一点最新的故乡消息。
两人要了一杯啤酒。
酒馆的老板陈纪元熟练的到了两杯生啤,放在两人桌上。
“请慢用,这是德国的生啤,柏林产的,口感很不错。”
任大强听老板的口音像是浙江一带的,很像他在上海听过的上海话。问道:“老板是上海人?”
老板个子比起欧洲人稍微矮了点,但是总体给人感觉比较强悍,手臂的肌肉结实,连谢长炳都觉得比气力不一定搞的过这个老板。
“先生好眼光,我是宁波人,原来在上海跟洋人跑轮船,后来,家里没人了,国家又乱,干脆在汉堡搞了个水手之家协会,长期跑这条线的几个华人出钱开了个酒吧,我算是替大家出个头,经营这家酒馆。再说我也腻了在海上的rì子。”
“生意挺好的!我们一上岸,打听住的地方,当地人就给我们指了这个地方。”
“我们华人大都都集中在首饰街,当地人喊这里是唐人街。久而久之,这里的名气当是出来了。对了,两位还没住下吧,干脆住我们这里,虽然简陋一点,但是安全便宜。”
任大强与谢长炳对视一眼,任大强点点头:“那行,麻烦老板帮我们安排一下,反正明天我们还要去柏林,也不讲究。听你的。”
老板听说他们去柏林,有点yù言又止。
任大强看出来了。问道:“老板,有什么不妥吗?”
“两位是去柏林求学还是经商?”
“主要是来谈生意。”
陈纪元低声在两人面前说道:“两位,这段时间柏林不太清净,能不去最好不要去,据说市区里面不太太平,两位要是挨到可不得了。”
“老板,在给咱们来一扎啤酒,你也坐,跟我们两人扫扫盲。”
“哟,我也想听听故乡的消息呢。让你破费,我这就去安排。”
没多久,陈纪元拿着一扎啤酒,还有一小盘烤肠切成的小片。
“小店也没啥好招待客人的,还有点烤肠,与君佐酒。”
任大强和谢长炳也不客气,三人满上啤酒先干了一杯。
两人从前也在酒吧喝过德国黑啤,罐装的,比起这原生态的味道,差了很多。口感醇厚,泡沫微甜,苦味不太明显,也没有普通啤酒的涩味,喝下去感觉就像爽到底。
陈纪元的声音很低,略低着头说道:“外国人在柏林好像不受欢迎,动不动就要查验证件,要是没带就要关进集中营,我们华人还好,听说犹太人在柏林经常被莫须有的罪名抓走。如果两位去柏林,最好住到学校里面的招待所,这样稍微安全一点。”
“陈老哥对柏林的情况知道的不少啊。”
“呵呵,在柏林学习的中国学生不少,从汉堡回国的,都会跟我说说柏林的事情,所以消息比别人灵通一点。这两个月回国去的比原来多不少。哎,德国也不太平,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任大强清楚,用不了多少年,汉堡的唐人街就会消失在历史之中。
“陈老哥,你说我们去柏林住哪个学校合适?”
“当然是威廉大学最安全,那些哥廷根、墨尼黑读书的学生去柏林,都是住在威廉大学,又安全又便宜。你们要是去那里住,我介绍个中国学生,他很热心,同胞找他帮个忙带个路什么的都是有求必应。”
陈纪元拿了一张小卡片,沙沙的在上面写了个名字和地址,递给任大强。
“诺,去了威廉大学就找他,这是他地址。”
任大强仔细的收好卡片,拿起酒杯跟陈纪元碰了一下,说道:“陈老哥,太感谢你了,没你帮忙,说不准我们去柏林指不定出什么事呢。”
“谢啥,中国人就要帮中国人。”
汉堡到柏林230公里,坐火车四个小时到达柏林。
虽然1935年是个糟糕的年份,金融危机刚刚走出低谷,失业人口超过六百万,德国又刚刚经历一次干旱,作物歉收。但是,在科学领域,德国的高校仍然继续着辉煌。
无敌的英格尼玛电报加密系统、拖曳声纳、厘米波雷达、音响制导鱼类还有启动了人类创造核武器的进程。这一切都在昭示德国的科技界鲜受政治的影响。
不过,这跟特区无关,任大强他只关心贸易,谢长炳则关心那几个正在轰击铀原子的科学家。
维尔纳・海森堡及奥托・哈恩,德国威廉大学化学研究所工作。他们正在根据好友利奥・希拉德教授的理论进行试验验证。如果一切照旧,38年10月8rì他们将幸运的用中子流轰击铀原子,裂变发生了,世界再也阻挡不了人类进入核时代。
特区安全保密会议后,人大临时会议批准了jǐng卫二处提出的行动计划。一百年内保证任何国家所有的核计划stop!而负责这个全球计划的单位,就是刚成立的总参战略特勤局,直接由周大江常委领导,人大授权这个部门使用任何手段对目标进行处理。当然,清除名单必须获得人大的审议。
首批名单就是利奥・希拉德、维尔纳・海森堡及奥托・哈恩。
柏林,凯宾斯基宾馆。
任大强和谢长炳住进了这个帝国最华丽的宾馆。
住的是最豪华的套间。据说曾经是冲锋队老大罗姆长年包断的房间。不过长刀之夜后,已经没有德国人敢住进这个套间。
因此,两人相当容易的成为宾馆最显眼的人物。
戈林,作为帝国元首最忠实的伙伴,帝国的第二号人物,现在他遇到了一点小小问题。
失业,这个问题直接决定zq的稳定xìng。为了解决问题,戈林负责的经济部门甚至要求各农业和工程项目停止使用机械设备,但是这不符合经济规律,项目上总是偷偷的在用,对这条命令置若罔闻。这在戈林看来,xìng质就变得严重了。
所以,他和他的部门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政策,要求收缴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所有能被人力代替的设备都被收缴。这样迫使项目的用工量上升,从而解决部分就业。
在上个月,帝国的元首以非凡的勇气践踏了《凡尔赛条约》,虽然英国和法国表达了不满和抗议。不过,元首以强烈的民族jīng神顶住了这些压力。
陆军从十万突破到三十万。在戈林看来这是军事和经济的双重胜利,不仅提高了国防军实力,而且部分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这为纳粹获得了声誉。德国的人民相信元首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获得德意志的复兴。
帝国要求妇女在家做全职太太,生孩子,生够四个帝国予以奖励。这个政策极大的减少了从事生产的劳动力,社会稳定获得了暂时的保证。
同样,这些政策在解决就业的困境中,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即生产不足。工业产品全球过剩导致工业品价格降低,而食品和原料的价格则不断攀升。这样的状况使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倾向于战争工业,国家的支出剧增,外汇枯竭。
戈林召集帝国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在凯宾斯基宾馆商讨目前的经济问题。
“我们需要汽油、需要铁矿、需要食物,这一切都需要各位去动脑筋解决,元首给我们四年时间储备足够的物资。为帝国的复兴做好物资准备。”戈林说这番话时也清楚,这些东西不能一下就变出来,只能通过挖掘潜力来提升。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帝国甚至已经决定开发低品位铁矿,低品位油田。
底下部长们讨论的时候,戈林走出会议室点了一根烟。
可惜东南欧国家的市场潜力太小,即使帝国竭尽全力向他们倾销工业品也解决不了帝国庞大的生产能力,而且英国佬在经济上极力阻挠帝国与东南欧国家的生意。周边的大国,法国和俄国对帝国的敌视又使处于欧洲十字路口的德国处于被包围之中。
“哎.”戈林叹了口气,心中想到那个遥远的国家,那是唯一让帝国感觉爽快的国家。每年帝国向中国输出的武器和工业品为帝国换回了不少外汇,可惜实在太远,而且rì本几乎垄断那里的原材料市场。否则,那里会是帝国的一条出路。
正在胡思乱想,看到党卫队的卫兵正在查验两个中国人的证件。
那是两个穿着考究的中国人,戈林确定他们是中国人而不是rì本人的唯一依据是这两个人的身高已经完全超出了他见过的所有rì本人高度。
戈林朝卫兵挥手,让两个中国人过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