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诗阳皱起眉,问:“也就是说,‘迪里曼’在今天早上开始对‘瑞源国际’展开全面收购了?”
对方想了想,然后回答道:“这么说也可以。他们的‘杠杆收购’已经开始进入最后阶段了。”
邓诗阳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装出一副带着不满的口吻,说:“难道之前一点先兆都没有吗?”
“噢,抱歉。”对方有点尴尬地回答:“他们这次的动作真的很突然,我刚接到消息时也吓了一跳。”
“好吧。”似乎接受了这番解释,邓诗阳的语气缓了下来,他顿了顿后问:“对‘迪里曼’的调查进行得怎样?”
“请稍等。”
听筒中传出一阵翻东西的声音。几分钟后,那名职员说:“调查进度不是很快,但已经有了点眉目,报告就在这里,传真给你吧。”
“长吗?”
“不长,还不到一页纸。”
“你先念给我听。”
“好的。”对方清了清嗓子,然后读道:“按照委托的要求,我司对在泽西岛注册的‘迪里曼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背景调查。根据从‘extel’得到的资料,该公司成立于一九二三年,原名‘迪里曼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是家主要从事橡胶种植和轮胎制造的公司。”
“公司的创始人叫西恩·普鲁默·迪里曼,他看准一九二〇年代汽车热会对轮胎需求增加,于是在马来亚投资橡胶种植园。但事与愿违,公司成立后不久,受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影响,橡胶的需求量锐减。三十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曾经短暂地令情况略微好转,但两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rì军入侵把战争带来的好运化为乌有。”
“战后,dú lì运动在东南亚各个殖民地越演越烈。在马来亚******发动的暴动和叛乱困扰下,公司艰难地经营到一九五七年。这一年,种植园被dú lì的‘马来亚联合邦’zhèng fǔ收归国有。公司自此一蹶不振,股价也一跌再跌,去年底被收购前,每股价格仅四十三便士。”
“今年初,位于卢森堡的‘国际商业银行’开始购入‘迪里曼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他们控制董事会后,把公司从伦敦迁到泽西岛,并改名为‘迪里曼控股’。”
“真是家理想的空壳公司。”这句话邓诗阳没说出口,他静静地听对方念完,然后问:“能查出是谁收购这家公司么?”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回答道:“这恐怕没办法,我们只查出他们通过七个人去收购‘迪里曼’的股份,由于每人所持有的股份都不到百分之十,所以银行不需要公开买家的身份。”
英国的企业经营法规定:任何人想买下一家上市公司百分之十以上的股票,都必须在两周内向这家公司的董事会证明身份。这条法律的作用在于,使公众了解买家身份,以及他从哪家公司买了多少股票。
出于这一原因,证券掮客如果要代购一家公司百分之十以上的股票,就必须把买主的真实身份告诉那家公司的董事会。只有购买的股份少于百分之十时,买主才可以匿名。
所以,如果有位打算隐姓埋名,悄悄地收购一家公司大部分股份的金融大鳄。可以分别委托几个代理人出面,以绕过这项法规。但这种做法很容易会被识破,到头来这些掮客也会迫于法律交待出幕后的真正买主。
因此,一家不受英国企业经营法约束的外国银行,可以拒绝答复谁是幕后买主,也不用透露其它细节。
“……先生,你还在吗?”
听筒中的声音仿佛在很远处传来,打断了邓诗阳的思绪。他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抱歉,我刚才在想事情。”
“目前对‘迪里曼控股’的调查结果就是这些,您觉得满意么?”
“嗯,你们干得不错。”
“谢谢。请问,接下来您打算怎样?”
“什么打算怎样?”
“您是希望结束调查呢?还是继续调查下去?”
“继续查吧。”邓诗阳托着脑袋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接下来需要调查的事,你用笔记下来。”
听筒中又传出一阵翻东西的声音,大约半分钟后,他说:“请说。”
“接下来需要你们调查两件事:第一,‘迪里曼’现在的管理层情况,那七名掮客如果不想暴露身份,肯定会任命一名代理人进入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我要你们查出这名代理人的身份。”
“另一件呢?”
“第二,‘迪里曼’的资金来源。我要知道他们除了贷款和发售债券以外,从哪里弄到钱收购‘瑞源国际’。”
“好的。”
等对方作完记录,邓诗阳才问:“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第一项问题不大,一天内就能完成。但第二项比较困难,干这个的都是老手,他们都有很多渠道转移资金,要追查恐怕很麻烦。”
“你们尽力去查吧。”邓诗阳无可无不可地应了一句,然后结束了通话。
-----------------------------------分隔线-----------------------------------
注释:
extel(exchange_telegraph_pany):总部位于英国的商业调查公司。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