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学士宋祈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被人称为‘红杏尚书’;
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诗中有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四座皆惊,后人便誉女子富有诗才为‘咏絮才’。
名句魅力如此之大,无怪乎诗人对自己呕心沥血得之不易的佳句名句,惜若珍宝,视同生命。
比如唐朝诗人的刘希夷,写过一首《代悲白头翁》,其中有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甚为其舅父宫廷侍臣的宋之问所喜爱,竟厚着脸皮要刘将诗让给自己。
宋软硬兼施,刘坚拒不从,结果竟被宋用土囊活活压死。在今人看来,这舅甥二人都有点迂,一个为诗送命,一个为诗杀人,其实不过只是一句话而已,又不是真金白银,而且就算是金银财宝,他想要给他就是,反正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为了一句诗而牺牲性命?
做得更过分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隋炀帝,他极好诗词,却又缺乏天赋。
有一次,他作了一首押“泥”字韵的诗文命大臣相和,以年轻气盛素有诗名的薛道衡所和的《昔昔盐》最为出色,其中一句‘空梁落燕泥’,尤为人们赞赏,因此遭隋炀帝的嫉恨,找借口把他关了起来,又编造罪名把他杀掉。临刑前炀帝还不忘嘲弄他:‘更能作‘空粱落燕泥’否?’
事隔不久,炀帝又写了一首《燕歌行》,命大臣作和。大家都学乖了,不敢写出好诗。可才子王胄偏不信邪,灵感大发,来了一句‘庭草无人随意绿’,结果把隋炀帝的脸都气绿了。
没过多久,王胄也被他随便找个借口弄上了断头台,马上就要砍头之前,隋炀帝还没有忘记折磨他,得意洋洋地问他:‘‘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
隋炀帝虽然杀了两位好诗人,并没有因此而诗名大增,却留下了嫉贤妒能的万古臭名。
后人没有人能记得隋炀帝任何一句诗词,相反,后人编纂诗集,都不会忘了刘希夷、薛道衡、王胄和他们用性命换来的名句,无论如何不让宋之问、隋炀帝之流跻身其中。
毕竟,诗不是权势的奴婢,在诗神的殿堂里,只有才华、诗情的地位,而不会有专制、残暴的座椅。
所以,一言以弊之,诗是有灵性的东西,并不依附于权贵,茫茫人海之中,唯有那些真正有灵性的能突然产生灵感的人,才能捕捉和创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好词佳句的形成,除了作者本身平时的修养和积累,更多依靠的是偶然的灵感。
这些好词佳句,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仙子和精灵,它们一旦形成一旦被创作出来,就不再仅仅只属于作者本人,而是诗词本身仿佛有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就像蝴蝶,像小鸟,像在空中传播的音符,自有其频率,会影响到所有读到它们的人的心灵和头脑,产生共振共鸣,直指人心,不需要刻意宣扬,就能自行在人心中流行,历而弥香,千古而不朽。
而我觉得,在你的作文里,就能让我感受到这种灵感,所以你应该学会珍惜,以后有机会请多留意这种如诗如画的美妙感觉,多尝试用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并且流传开去,让更多的人去分享,让他们也品尝到这种生命中的美好。”
言羽听了,非常感动,一辈子记忆犹新。
还有一次,言羽因为才看过一本歇后语集锦,写作文时就用了很多的歇后语,一篇不到千字的作文,竟然用了十几处之多,结果郑老师特意把言羽叫到办公室,很认真地对言羽进行了指导。
郑老师说:
“歇后语多是通俗俚语,不适合用在正式场合,偶尔使用固然可以使全文亦庄亦谐,甚至可能成为点睛之笔,但是过犹不足,使用太多就不好了。
我可以理解你对一些好的语句的喜爱,恨不得一篇作文把所有好的句子都放进去。
但是这世间美好精妙的言语实在太多,并不是所有好的东西都需要纳为己用,如果不适合自己要表达的意境和场景,那么即诗句再美,也不能信手拿来,牵强附会,胡乱堆砌。
这就好像盖房子,本来是在修卧室,卧室既然是睡觉的地方,那么就不应该把厕所里的马桶、澡盆都硬摆进去,挤在床边,那样既占地方又不美观,使用起来也不舒适,所以你要记得,不合适的浮华辞藻,哪怕再美,也不能放在不该放的地方。”
顿了一顿,郑老师又问:“你知不知道祖咏”?
言羽回答说:“不知道。”
于是郑老师又给言羽讲了祖咏的故事。
原来唐朝时期,考试举子,试帖诗由朝廷规定格式,限用官韵,一般至少要写四韵(八句)才算成篇。
有一年,试官出的诗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参加了这次考试,他认真思考一番,挥笔写了以下四句: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然后就直接交了卷,试官一看,认为不符合规定,问他为啥只写四句,祖咏回答说:“意思都表达完了,已经完满了,无需再写。”不管考官和旁人怎么说,他怎么也不肯多添一字。
当时,像这种“不符合规格”的诗自然会受到冷遇。
可是,后来历史却证明了,当时祖咏不畏权贵,不为升官发财委曲求全,顺应天道,兴起而至,兴尽而归,诗意圆满,做得非常正确。
与他同时应试的所有“合乎规格”的诗,一首也没有被流传下来,而这寥寥四句,却至今为人所称道,他也成为唐代极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为人传颂。
言羽听了,明白了郑老师之意,学会了言简意赅,后来一生受益无穷。
最后,郑老师又说:“你还记得以前我第一次在朝会上给所有同学们朗诵你的作文吧,你写了国庆放烟火的事,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觉得好,是因为你自己当时本身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你很形象地把你所见的那些美景和你心中很美好的感受描述了出来,因为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有你当时最为真实的美好的感受,所以那样的作品,才会引起人的共鸣,才会让大家都觉得喜爱,而不是像你胡乱堆砌的好的歇后语那样,不是你自己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所以效果就会差了很多,这就叫歌以咏志,歌以抒怀,你明白了吗?”
言羽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而后来得道升仙,帮助儿子创建了先灵派科学,言羽方才明悟,现实即虚幻,万世皆空。
现实世界其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每一个不同的人,透过自己的信念和潜意识过滤后,对他眼中的世界自有的不同的体验和感知。当下你的现实是,经过其意识投射共振,所聚焦出来的无限可能性中最符合其意识频率共振的结果之一。
“一切可能”就是“一切皆空”。
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能量和频率所组成,改变振动的频率,就可以改变物质本身。只要有振动,即可生幻象。
而所有的艺术作品,无论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绘画雕塑,都是因作者创作作品时自身的情感波动,产生特殊的频率,通过其作品,可以激发读者的共振共鸣,产生作者当时类似的频率感受,所以能打动人心。
后来言枫的先灵派科学也利用这一点,使用音乐频率来完善和改变其*人军队的战斗基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