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空系列丛书>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九节 斑蝥的钥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九节 斑蝥的钥匙(2 / 2)

。。。

有一次课间,言羽出去玩了回来,正想走回到自己座位上,斑蝥就拦住言羽问道:“你是不是拿了我的自行车钥匙?”言羽感到很诧异,回答说:“没有啊,我没事拿你车钥匙干嘛?”

斑蝥却很肯定地说:“李老酸说是你拿了,说肯定在你这儿,你快还给我!”

言羽听了哭笑不得,心想肯定又是李老酸拿了钥匙藏起来,然后赖在我头上,于是对斑蝥说:“怎么会在我这儿呢?我刚才出去了啊,绝对没有拿你的车钥匙,肯定是李老酸藏起来还骗你的,你该去叫他还给你啊。”

斑蝥却不依不饶,一口咬定就是言羽拿的,扭着要言羽赶快还他。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坐好了,可斑蝥还是拉着言羽不松手。言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对斑蝥说:“我对天发誓,真没拿你的车钥匙!你的车钥匙真没在我这儿,要是在我这儿,是我拿了你的钥匙不还,那我就是一头猪!你天天叫我猪我都答应!”

斑蝥却说:“你的话我才不相信!李老酸刚才也发过誓的,他说钥匙绝对在你那儿,不在你这儿他就跟我姓。我不管是不是你拿的,反正钥匙肯定在你这儿,你快把钥匙还我,不然我放学就只有去告老师了,你不会是和李老酸一起串通了来耍我吧!”

言羽一看英语老师都走进来了,同学们都看着自己,赶紧对斑蝥说:“钥匙真的不在我这儿不是我拿的,行行行我知道你钥匙丢了,你快放了我,一下课我就去找李老酸问清楚,不管他藏哪儿,我保证让他交出来放学以前一定把钥匙还你,成了吧。”

斑蝥看到老师也进来要上课了,这才松了手赶紧回自己座位。

言羽也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回自己的椅子准备上课。

这是一节英语课,是言羽最喜欢的课之一。言羽刚打开抽屉盖想拿出英语书,却一眼看见了放在书上面的一把自行车钥匙。

言羽登时就傻眼了,连忙拿了英语书,慌乱地把刚打开的抽屉盖又合上,生怕其它的同学看到钥匙。

言羽这下犯难了:究竟该怎么办呢,难怪李老酸敢发誓说钥匙在我这儿,这厮的真毒啊,肯定是他趁课间我不在偷偷放进抽屉里的,李老酸这狗东西也太坏了,简直让人百口莫辩啊,呆会儿我怎么跟斑蝥说呢。。。

结果一整节英语课言羽都心神不宁。心里就像敲起了阵阵鼓点,翻江倒海般乱成一团。

一会儿想着下课了要不要偷偷找个机会把钥匙放回到斑蝥或者李老酸课桌里去,一会儿又想着直接叫上李老酸当面对质跟斑蝥讲清楚,或者干脆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

终于下课铃响了,言羽还来得及行动,斑蝥就已经跑来站到言羽身边,又要言羽还钥匙了。

这下可要命了,刚才想的办法一个都不行不通了,言羽一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上课前才矢口否认钥匙在自己这里,可现在却已经知道钥匙就在自己抽屉里,那该怎么办呢?如果现在拿出来给他,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斑蝥又会怎么看我呢?岂不是以后天天要叫我猪?要不干脆还是撒谎说没有,等会儿再找机会扔李老酸抽屉里?

这时候,看到斑蝥着急的样子,言羽脑中灵光一闪,忽然间就做出了决定。

因为他一下子想到了最近语文课上才学到的“知错能改”的故事,想到语文老师讲的,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犯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反思自身,却一再强调其他客观理由,然后一个错误出来了,就用更多的错误去掩盖,结果越错越多,越错越大。而只要知错能改,错误就会越来越少,路就会越走越宽,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言羽想到,之前确实是自己错了,自己虽然没有拿斑蝥的钥匙,但是也没检查抽屉就说钥匙不在这里,还乱发誓说不然自己就是猪,看来自己还真够笨的,被李老酸坑惨了,简直就是一头大笨猪啊。

而最初自己不知道错了也就算了,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钥匙就藏在自己抽屉里,如果再撒谎骗斑蝥说不在这里,那和是自己拿了钥匙藏起来不给斑蝥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反正都错了就应该承担责任,何必让斑蝥再担心着急呢。

于是言羽立刻把钥匙拿出来给了斑蝥,然后实话实说地告诉斑蝥,是李老酸把钥匙藏在这儿的,自己也是上课的时候才看到。本来还担心斑蝥误会真的是自己存心戏弄他,可是斑蝥听完就相信了他,一点儿也没有怪言羽,而且以后也没天天叫言羽猪。

言羽就想,原来老师说得对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遇到困难想解决问题,有时候直接认错改错,直接说出实话,可能反而是最好的办法,比想方设法地撒谎欺骗更来得简单更为有效。

语文课上,那时正好学到了周处知错能改的故事: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典故,讲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殴,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其实最早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也是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后来知错能改这个习惯,让言羽一生之中、将无数的大难和风险,都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