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空系列丛书>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三章 少年2 第二十一节 死亦可幽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三章 少年2 第二十一节 死亦可幽默(2 / 2)

听到“中秋”二字,金圣叹突然仰天大笑,高兴地说:“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

并要儿子马上去报国寺告诉老方丈,他对出了下联。

可是,一代文坛巨子,再也不能为佛经批点了。

那年雪早,行刑前下起雪来,悲伤的雪花或是为金圣叹而落。

只听他最后高声吟了一首诗:“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伴着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寒光闪过,一代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不畏权贵的文坛巨星过早地陨落了。

只留下他字字珠玑情真意切的对联和诗,让后人每每读罢,都悠然神思,涌起深深的怀念之情。

传说中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还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不过值得补充一笔的是,在哭庙惨案中冤杀金圣叹的两位昏官,后来得了报应,没有好下场。

朱国治后来去了云南,以刻剥军粮,将士积忿,"乃脔而食之,骸骨无一存者"。任维初也因为犯了别的案子,被判杀头,行刑地点正好和金圣叹相同,是南京的三山街。

因为喜欢读史,言羽发现,有很多人的死法都极幽默有趣。

特别是中国古代,战争极多,战场有很多幽默搞笑之事,很多人的死法也很奇特。

比如牛皋,程咬金,都是超级福将真英雄,两人性格和战斗路数都很像,就连死也都是活活笑死的,死得很开心很有福。

也有些人,蠢笨呆瓜,懦弱狗熊,却也死得十分搞笑。

比如“曹爽不听贤人言,身死族灭无人哀”: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招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进前,令二人同为顾命大臣,辅助八岁的幼子曹芳。曹爽当政后,却忌司马懿及其二子,不久就以明升暗降手法,转司马懿为太傅,而自己大权独揽。司马懿韬晦忍让,装病卖傻,以麻痹曹爽。十年后,趁曹爽与皇帝一同出首都谒陵之际,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将首都洛阳城门紧闭,大军部署四周,然后令曹爽兄弟马上拥帝回城,听候处理。

曹爽一听此信,如五雷轰顶,惶遽不知所以。大司农桓范得知此事,火速骗出城门,急趋曹爽营中,献计道:赶紧带皇帝到许昌去,然后号召四方将领,共同来讨伐叛逆。曹爽兄弟听了,面面相觑,一言不发。桓范又大声道:此去许昌不过一两天路程。到了那儿,以皇帝命令号令四方,谁敢不从。赶快去啊!曹爽兄弟楞楞地仍然没有反应。磨蹭一夜,曹爽终于决定投降,道:罢了!罢了!让司马懿那老头去折腾吧,回去我就做个富家翁舒舒服服过一生吧。于是垂头丧气地带着皇帝回去。孰料司马老头连富家翁也不给他做,没多久就以谋反罪名处死了他并夷灭三族。

世间居然有如此无能之大将军,实在是太幽默。想当年曹操千里奔驰,就为了能将皇帝掌握在自己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卒能统一北方,打下魏家基业。曹爽已有皇帝在手,如桓范所云,以皇帝之名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况且当时司马懿威望虽高,却不足以篡党夺权。皇帝号令一出,必然四方响应,曹家天下真不轻易被颠覆。

而世上竟有如此蠢货,闻变而呆若木鸡,最后乖乖送上头颅。既然后来如此怯弱,当初又何苦先按人头皮?人说狗急跳墙,他竟一跳不跳,真正连狗也不如也!司马懿碰到这种对手,真正夜里做梦也要笑了。最可怜的是那桓范,皇帝不急太监急,最后也惨遭灭族下场。

类似的还有“赵桓不听老将言,国破身虏悔何及”:

公元1126年,赵桓临危登位,当上皇帝,是为宋钦宗。不久,金兵就大举南下,直攻京城汴梁。所幸汴梁城墙高坚,城中人气尚旺,金人一时间攻不下。

不久,各处勤王大军纷纷来到,其中尤以种师道多年治兵,名高天下,时人称为“老种”。金军听到他来,气焰也大为收敛。赵桓听说种师道来了,也十分振奋,连忙请他入宫,请教对付金人方略。

种师道说:金兵孤军深入,难以持久。我们只要利用和议,拖延时间。等他们粮草用光退军之时,从后掩袭,必然大胜。

赵桓刚刚登位,既怕打仗,又怕失面子,虽然认为种师道讲的有理,却又听从另一将军的夜袭敌营之计,希图侥幸取胜,结果夜袭大败。

偷袭大败其实无防,但赵桓忽然害怕,连种师道的计谋也不用了,匆匆和金人订立了城下之盟。

盟约既定,金人退军,种师道又献计道:金人占了便宜,又没死伤人马,必然看轻中国,以后侵略不断。不如趁他们撤军渡黄河到一半时,发兵猛击,大挫他们一下,使他们从此不敢南犯。赵桓听了,认为有损大国形象,不从。结果金人果然没过几月,又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山西、河北相继陷落。宋兵一败再败,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种师道见金人来势汹汹,中原已无抗击兵力,汴梁又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急忙上书,请赵桓赶紧避往长安,保持国家法统,积蓄力量,再与金人战斗。

“不行,不行!这不成了投降主义、逃跑主义了么!”在一批自以为最爱国的大臣的起哄下,赵桓又不听从。结果被金人打破京城,掳了两个皇帝北去,给堂堂大汉人留下了亘古未有的奇耻大辱。赵桓此时才后悔道:这都是不听种师道的话,才有如此下场啊!!!

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就写的是这一段“靖康之痛”,实为汉人千古之痛也。惜乎赵桓,青春登位,力除六贼,方图大兴敝宋,天下举目以望,而突遇金人入侵。当此之时,若能破除重文轻武习气,听从老将的话,金人岂敢欺我汉人如无物焉!岂有后来山河残破之痛焉!即使最后,若能及时避往长安,又岂有后来被掳往并惨死于五国城之辱焉!诚如《宋史》所言:“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而最神奇的,却是名将周亚夫之死: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限于自己的条件,完全没有做王侯、当丞相的野心。但当时有个叫许负的老太太,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绝对不可能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轮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却并不相信。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后来他果然升了中尉、左骑将军和太尉,还平定了七国之乱。他在军事上有三大贡献,一是改变了以车骑为主的战术,提出,短兵、利刃、鲜护的方略,使之更利于迎战匈奴骑兵。二是,声东击西,布疑兵于山西、河北,主力却出宁夏、甘肃,使匈奴首尾不能相顾,一战将其击溃。为后来汉武帝彻底扫除侵边的匈奴,奠定了基础。三是,以少胜多平定七王之乱。当时七国之军有五十万,汉朝廷仅有军十万,周亚夫力排众议,派三千奇兵袭敌粮道,尽夺其粮草。七国不战自败,连军回封地的能力也没有了。七国之乱遂平。

而且周亚夫后来因性格原因,与帝交恶,最终果然绝食而亡,活活饿死,不得不说古时的相术实在是十分神奇。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