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份,是一年中降雨最多的季节。当然,这是对位于北半球的a省、c市的高天县来说的。人们通常把这一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的这个时间段统称为“汛期”。每当汛期来临之前,各地区、各单位,都非常重视防汛工作,严防洪涝灾情的发生。几年前我国南方抗洪抢险、救灾的一些画面,至今还清晰地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所以,每年的冬chūn两季,各级zhèng fǔ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并对一些河、渠进行开挖和疏通,目的就是预防和减少汛期雨水偏大而造成损失。
就高天县而言,每年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资金就不是一笔小数目。特别是林峰出任高天县人民zhèng fǔ的县长以来,他非常重视农业和水利工作。在高天县财政很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有计划地逐步改造各乡镇的水利条件,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在他的印象中,去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他视察了每个乡镇,感觉在排水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当时,每到一个乡镇,书记或乡长都汇报说:没有问题!可为什么大桥乡、朱庄村的老百姓的庄稼还会被淹呢?
下午六点时分,小轿车驶入了高天县的县委大院。林峰本来想回zhèng fǔ院里,可一看到高明书记yīn沉着脸一言不发,就跟随他下了车来到他的办公室里。
高明书记的秘书和通讯员,一看两位领导脸sè不喜欢的样子,就默默地走进了屋子,连忙给他们的水杯注满开水,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间。
林峰瞅了一下子高明,征求他的意见说:“我给蒋家安打个电话吧?”
高明书记点了点头。
“家安,你们是怎么回事?老百姓都跑到市zhèng fǔ去找市长告状去了,难道你们事先前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吗?!”
话筒里,传来了蒋家安抱屈的说话声:“哎呀,林县长,这真是一个想不到的事件。这个事儿我问了,是因为水路不通的问题。当时有关干部也做了工作了,可是有几个事儿多的群众一煽呼,一、二十个群众就一起跑到市里面去了。真对不起,林县长,给您脸上抹黑了。”
“这样可不行啊,你们可是给全县带了个不好的头。要是都像你们一样去大闹市zhèng fǔ还不乱套了吗?!因为你们朱庄村的这件事儿,下午王市长已经狠狠地批评高书记我们两个了。如果这事儿不尽快处理好的话,我们都会被问责。问责事小,民生事大!你要亲自去处理这件事,我希望你明天上午十二点前,把处理的有关情况向我和高书记汇报一下。”
蒋家安一听这话,连忙叫起屈来:“哎呀,林县长,前一段时间因为艾滋病的问题,忙得我半个月都没有进家。好不容易才算轻松一点儿了,没想到又出现了这个事。哎,真倒霉到家了!这差的乡镇和好的乡镇工作就是根本没法比--累死也不行!哎!好,林县长,啥话也不说了,你放心,我很快就会把这个事处理好。我马上就到现场了,我亲自办理这件事!办理不好了你处理我,我绝对没有怨言!我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你劝劝高书记,千万可别让他生气了,生气对身体不好。你们平时rì理万机,忙得不得了。因为我们这件事让您和高书记挨了市领导批评,我已经很惭愧了。如果领导再因此生气而气坏了身体,可真是我的罪过了。您千万不要生气,也劝高书记不要生气,我一定处理好这件事,一定!您放心吧,林县长,好吗?”
“你还说呢!你们的乡村两级干部是干什么吃的?群众那么大的声势就一点儿也不知道?是不是你没有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你抓紧时间处理!还让我劝说高书记不生气呢,要是你当县委书记,出了这样的事,你会不生气?好了,就这样吧,赶快去处理!不管有什么困难,你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好!明天上午我等着听你汇报处理的结果。”
林峰放下电话,笑着对高明说:“高书记,蒋家安现在正处理这事呢。他让我劝劝你,可别生气把身体给气坏了,那他可就罪孽深重了。”
一听这话,高明的脸sè缓和了一些。他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烟盒,抽出两支烟卷递给林峰一支,自己留了一支含在嘴上说道:“你考虑着我们什么时候召开信访稳定会议合适?”
林峰连忙用打火机打着火凑到高明的嘴边,高明连忙用双手捂住吸着烟。然后,林峰自己点燃了烟卷,吸了一口说道:“我考虑着明天让群工部把有关情况整理一下,再结合一下老许的意见,后天或者大后天召开负责人会议怎么样?再说了,看明天蒋家安把问题处理得怎么样。如果明天没有一个好结果的话,那我们就应该动纪律了!”
“这件事处理好了也要动纪律,何况处理不好!”高明看着林峰“哼”了一声说。
----------
下午的六点多钟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此时的太阳由正午那耀眼的金黄sè已经变成了橘红sè,正在慢慢地下坠、慢慢地接近地平线。满地快要成熟的庄稼,在夕阳的映照下,涂上了一层美丽的sè彩。它们浑身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让人有一种想上跟前去抚摸它们一下的感觉。
这时候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大部分都收拾好了工具,准备回家做饭去了。等到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太阳就会落下去,天也就慢慢地黑下来了。
可是,朱庄村的许多老百姓,就站在庄稼地头前,在大声地吵嚷着。
朱庄村是大桥乡一个比较偏远的村,距离乡zhèng fǔ所在地有十二里远。全村有一千三百多口人,人均耕地二亩多一点儿。据统计,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两千六百多元,大部分村民以种地为生,外出打工的人不太多。从朱庄到大桥乡有一条三米宽的柏油路,属于乡级公路,是三年前县乡争取到上级分配的“村村通”指标修建的。村子的东头有一条小河叫朱庄沟,往南蜿蜒约有八公里注入一条大河。朱庄村一共有三条街道,在修建“村村通”公路的时候,顺便也把村里的街道给修整了。不过,村里的柏油路面没有村外的宽,只有两米宽。大的胡同也给修了,柏油路面是一米五宽,窄胡同没有修。为此,有关的住户还非常不满意,一直吵嚷着让修柏油路面。
全村的道路都没有修建下水道。临路的农户就简单的用铁锹顺着路肩挖了几十公分宽的小沟,用来排雨水和生活用水。这样的小排水沟家家户户相连接,弯弯曲曲,如同一条破抹布带子缠绕着整个村子,然后,流入到村外的路沟里,再流向朱庄沟,然后向南汇入大河里。
可是,最近几年老百姓都热衷于在路边建房子了。他们认为在路边建房子的好处是:外出方便、便于开个小卖部什么的搞点经济。于是,那些孩子到了结婚年龄的人家,就向村里申请宅基地,要求批在离路近的地方。如果村里不答应,那些自家耕地离路近的农民,就自作主张盖起房子;离路远的,就想方设法换块地皮来盖房子。为了扩大房前的用地面积,一些人家干脆把路沟给填平了。本来,朱庄村一带的地势就有点儿低,这样一来,村里下雨的水就流不到河里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