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哈!”
第二天一大早,董不白就起床练拳。靠山王府有一座很大的练武台,此刻,靠山王就泡上一杯苦茶,看着董不白挥汗如雨。《蛮荒巨象劲》很适合打基础,要不然许广汉也不会传授给董不白。
董不白练来练去,还是象音、象形六招。一身修为,还停留在天马姿态,主要是没时间练习。所谓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董不白只要继续荒废下去,别说天马姿态,连骏马姿态都不一定保得住。
“武学进度,还是差劲了点!”靠山王看后,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看样子对于董不白有些不满。
许广汉山笑道:“近rì来殿下事多……”
“事情多不是借口!老夫在官场沉浮,事情难道不多,老夫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依旧每rì抽出时间练拳练脚。太子尚未成年,就这么懒惰,如何能成事。大胤王朝,自古以来就是武学为尊,武学不行,就是贵为天子,又有何人能看得起?霍神庭之所以独揽大权,还不是因为他天下无敌!”
靠山王越说越严肃,最后沉声道:“不行,我东方一脉,不败等于是颗独苗,决不能荒废了武学!从今天起,老夫亲自来抓太子的武学修行!太子太保,老夫来做!”
太子三师中,太子太傅为三师之首,教导太子帝王之术!太子太师传授知识,太子太保督促武学。
“皇室武学,千姿百态,大胤王朝数十代累积,什么样的武学都有。不过,在龙马和入海这两个阶段,武学的种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通过练武来打熬身体和锤炼意志。监国之事,由老夫厚着脸皮去请玉华娃子帮忙,你专心习武!”
靠山王说到做到。当天就坐着马车入宫,拜见了皇太后张玉华。第二天张玉华特意召开朝会,在朝上直言要退去临朝之权,yù加封董不白为监国。张清流估摸着也得到了张玉华的指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玉华的旨意。
靠山王、旧党、后党权力支持,霍党和阉党还要再争执,霍神庭却挥手道:“皇太子殿下年纪尚幼,昔年更是流落民间,虽贵为帝胄,大胤王朝的主宰。但是当务之急还是以学习为重,臣提议,太子可加监国之权,但朝堂议会当以耳听为主,不得妄谈附议,干涉朝政。”
皇太后准奏。
遂,加封东方不败为大胤王朝“监国皇太子”,行事临朝听政之权。
而后朝堂中对着太子三师三少之职争论起来,靠山王第一个直言道:“老夫yù自领太子太保,皇太后意下如何?”
张玉华淡然道:“予(皇后退政后自称),无意见,众卿家的意思呢?”
兵部尚书“邱挥摰”朗声道:“靠山王乃是镇南都护府大都督、南蛮边镇大都督,麾下三十万雄狮,一向镇守西南剑阁,西挡吐蕃,南拒南诏诸小国,对大胤有不可磨灭之功劳。担任太子太保,无论是地位还是威望,亦或者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不过,臣以为,一旦靠山王重回边疆,太子太保之职,也就名不副实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
靠山王冷哼一声:“邱大人多虑了,老夫已经决定辞去镇南都护府、南蛮边镇大都督之职,专心留在大兴城,督促太子武学。太子是老夫皇兄的唯一一位四代骨血,事关大胤兴亡,老夫必须当仁不让!”
“靠山王想过没有,镇南都护府与南蛮边镇,保卫西南边陲,为国之重器,何人有威望,顶替靠山王?何人能,护卫西南边疆之安危?如今天象有异常,四方滨夷蠢蠢yù动,大胤境内也不安稳,正需要靠山王镇压宵小,焉能轻易请辞?”吏部尚书“须弥陀”拱手道。
靠山王将目光转向霍神庭:“霍大将军既然发下十二道金令,调遣一半重臣回京,自然早有定论。不妨听听霍大将军有何见解。”
霍神庭点点头,上前一步,先对皇太后拱拱手,接着面对众大臣,朗声道:“一月前,星坠于野,预兆着天下乱象将临。我与诸位已然商议过,调遣各路将军、诸侯,回京拱卫大兴城,庇护大胤龙脉绵延。其中内情,有些大臣知晓,有些尚未知晓,请容我再解释一遍。”
天下有三部风水之法,连山、归藏、周易。虽然做不到未卜先知,却能推断天下大势,明理世道走向。当rì,星坠于野,观察天象的钦天监监正,便用归藏易法,推断出赤龙将断的危险局面。
赤龙将断未断,随时都可能断开,一旦断开,就预示着大胤王朝数百年的基业将要断送。这个局面不可谓不凶险,才有了霍神庭连夜召集百官议事,拿出解决的办法。
天象之兆,如何扭转?
第二天,答案就给了出来,十二道金令,调集国之重器回京。天象预示的是人间祸福,并不表示天象就一成不变,一旦人间的气运有大变化,天象就会被干涉,从而改变大势。
什么样的举动,或者说,什么人能改变人间的气运?
国之重器!
传国玉玺、九州镇鼎、尚方宝剑、天子冕旒是国之重器。皇帝、太子、皇后、皇太后,也是国之重器。六部魁首、枢密院要员、地方州牧刺史、边镇大将都是国之重器!
大兴城内的国之重器没有变化,但是天象却有了变故,说明大兴城聚集的气运,已经不足以维持国祚绵延,因而赤龙将断。既然大兴城内不足,就调遣其他国之重器回京,聚敛气运,改变天象。
这才有了,一天之中,十二道金令飞往边疆。
第一道,调遣镇南都护府大都督、南蛮边镇大都督、靠山王东方无畏回京。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