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夜临天下> 本书三大教—道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本书三大教—道门(1 / 1)

()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关尹、庄周、彭蒙、田骈等。

《史记》中《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jīng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yīn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cāo,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

《汉书·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yù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1.中国人的特xìng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2.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源于道家。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

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历史起源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dú lì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

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xìng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dú lì自存的zì yóuxìng,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xìng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xìng的zì yóu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rì益、为道rì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yīn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

道家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恃”。在庄周的《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恃”的,大至鲲鹏,小至蜩鸠,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活动。而他的最高境界是“无所恃”,这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大同”,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私有制度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对道家的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结合一下该书的成因,我们就能知道,老子心底还是希望给碌碌无为或者忙碌妄为的人一点指点。

什么是常道?常道就是驱动万事万物运行的力量,它无法解说原理,只能以心体会。可以解说原理的就不是常道。

什么是常名?常名就是事物的实质。“非常名”是指物之指,并非是所指之物。

人和动物野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心智,而动物只有yù望。心智的发展带来了衡量道德价值的判断力(儒家),和破除人类中心论,到达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人类是地球上现存唯一有思考能力的生物,这样给予人类一种大局观,打破人类原有的认知限制和人造价值观念,上升到一种大气的世界观上,去俯视万物和自然,从而感悟道无所不在。

随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在说名:

在天地混沌之时,无“名”可言,而等到“名”出现了,也代表了万物的诞生。

再后,常无yù,以观其妙;常有yù,以观其徼。就是无为。

单纯以yù望驱动行为,那和动物没有区别。所以,要经常忘记动物xìng的驱使的yù望进入理xìng淳朴的状态(道家这一点后来发展成为jīng深独到的养生术,堪为国学jīng华之圣);但也不可完全脱离实际,常在yù望显然的时候,自我观察,这样才可以明白yù望的xìng质(简单来说就是体验无yù与有yù的义理,明白人之常态)。

老子主张出世,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学会出世才懂得入世;同样,入世才能懂得出世。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功成而弗居,才算万代功名,如同天地恩德一般。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