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三支蜡烛用完就会收第一张八股文的试卷,然后由知县和学正组织书吏输入开始阅卷。
刘皓轩乘着心情大好,就开始做第二套试卷,诗赋;
《春》;
赋春,这个题目还是比较贴切的,现在正是二月春分时,柳条吐新芽,万山披绿装。刘皓轩此时那是诗赋如泉涌,顺手拈来。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zhuàn),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旋律非常美丽的一首《春赋》先是草稿,在是按照高考写作练就的习惯,在仔细地抄录上去。
第三篇刘皓轩也仔细地看了下,《治安策》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当前治安的问题,同时叫考生相出对应的办法,看来这潘知县虽然是官场老油条,但还是有点忧国忧民的思想,刘皓轩看到这到头目就知道自己以前是小看潘为臣了。
这道题目范围可大可小,可以着眼于本县,也可是本府,甚至本省都可以,最后就是全国的治安问题,先前的部分就是写流氓地痞,然后就是海盗,最后就是反贼的大问题了。鞑子的问题不是治安的范畴了。
想到这里刘皓轩反而放下笔,收起写字的案板,在放入下面的卡槽,拼成一个简易的床。
脑海的在仔细回忆后世高考时候所背的历史知识,反贼灭明那是有他的历史原因的。
首先就是连续十多年的小冰川气候,造成大面积的灾害,许多农田颗粒无收,食不果腹的农民聚而造反。这是根本的原因。
大明与鞑子的连年战争,消耗了大明最后的精锐兵力和天量的财富,国家早就不堪重负了。
在者就是收税出了大问题,占有天下百分之七十财富的,士大夫,勋贵,皇族,奸商却不交税,所有重担全部压在老百姓的头上,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必然崩溃。
税收问题牵扯的面积太广,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庞大,现在刘皓轩哪怕是露出一点点的苗头,可能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刘皓轩现在不去会去踩地雷,那不是勇敢,那是不识时务,刘皓轩当然选择做一个识时务的人撒。
既然刘皓轩现在无力去改变现实,那就不用去写那些东西,就写点关于本县的治安问题就可以了,反正这策论又不黜落谁的。
刘皓轩的打算是有那种能力就做那种能力的事,最终目标就是为中华民族不在经历后世的那么多磨难,为中华民族留下最后一点血性¬——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崖山之后在无华夏,明亡之后在无中国,想到这里刘皓轩已经的泪流满面。
撕裂乱世明末还复浩荡中华,在是刘皓轩至死不渝的信念。
吃饭睡觉,明天才写最后的策论,想通了的刘皓轩很快进入梦乡,第二天刘皓轩很快就写了关于本县治安的策论,对付流氓地痞对于刘皓轩来说实在是没有难度系数的。
三天后好不容易熬到出关,一帮同年围着刘皓轩说是去庆祝下,其实很多人都比较累,最后不了了之,相约放榜之日在见。这让刘皓轩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这文人还是比百姓好的多,最少不会来围观刘皓轩。
回到家的刘皓轩就两件事,闭门读书练武,去朱家和赵家提亲的事,有自己的父亲打理,自己撒也不懂,就没有去添乱。
最让刘皓轩高兴的事,唐灵珊的回信到了,这丫头虽然生刘皓轩的气,但还是接受了刘皓轩的建议——夫妻就是相互妥协的艺术,自己做正妻,别人只能做平妻或者妾,唐灵珊的王侯夫人命第一个条件算是满足了。
县试二月十日开考,十四到十六日阅卷,十七日放榜。
十七日放榜这天,贡院的大门在度打开,虽然是县试,程序是一样都不会少的,一来是让考生熟悉,二来显出县令对士林的重视,哪样都马虎不得。
准备报喜的衙役什么的也都围在贡院门口,这个县试的喜报就简单的多了,就是一张红纸写上你中了第XX名,一个喜子自己找面锣就可以上路了,还有一样东西叫文碟,那是朝廷统一印制的,相当于*,越往上越是精美。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去贡院门口看榜,不用花费打发喜子的钱。
刘皓轩在十七日起的很早,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此时的刘皓轩很是紧张,简直比冲锋陷阵还紧张,杀红了眼就一路冲锋,那管其他的,可这等考试结果不能冲锋啊!冲了也没用。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