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奸臣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 伯嚭:不是我狡猾,而是你无能(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伯嚭:不是我狡猾,而是你无能(下(2 / 2)

但是,人都有一种心理,本来知道自己错了,也想着改正,就在这时,你给我一通严厉的批评,反而激发了我的叛逆心,我开始找理由证明自己没错。这样一来,自然更不会改正啦!

比如,忠臣都欣赏“嗟来之食”的故事,觉得那个宁可饿死也要维持尊严的乞丐,实在是学习的榜样。然而,忠臣却没有想到,自己就是那个舍饭的人。他们认为我舍饭给你吃,为你好,所以就没有必要讲究语言技巧。而君主呢,就是那个乞丐,明明知道对方是为自己好,但是话不中听,就拒绝接受。试想,就连乞丐都这样挑剔语言,何况一直高高在上的君主呢?

因此,对上司一定要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这不是吹牛拍马,也不是假话连篇,而是把真话换上漂亮的包装,让上司乐意接受。汉朝的东方朔是不是忠臣?为什么他说的话汉武帝就愿意听呢?你们这些忠臣就好好琢磨去吧!

不过,我虽然不大瞧得起伍子胥,但是,若是他一旦找到我和越国勾搭的证据,夫差肯定就要翻脸不认人了。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幸福,这样的人还是越早除掉越好。没办法,政治是你死我活、不讲私情的。

这机会终于被我等到了。

夫差自从大胜越国之后,就有了争霸的野心。当时的霸主是中原的齐国。于是,夫差便想找机会跟霸主较量较量。

伍子胥当然又过来制止,说吴国最大的威胁还是越国,而不是齐国,现在去打齐国的主意,是个严重的错误。

现在的夫差,是一听伍子胥说话就烦,他当然不会听从,仍然按照计划进攻齐国。结果,吴军在艾陵大败齐军,杀死对方主帅,并把邹、鲁两国也吓得够呛。这样一来,夫差更是不相信伍子胥的谋划了。

过了四年,夫差又要攻打齐国。伍子胥又过来劝谏:“齐国好比一片石田,就是得到了也用不着。希望大王放弃齐国,而先考虑越国。如果不这样,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乘机对夫差说:“上一次大王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不行,但是大王不是大胜而归吗?就因为这件事,伍子胥感到很羞耻,竟然产生埋怨情绪。现在大王又要进攻齐国,伍子胥仍然一意孤行,强行劝谏,不过是妄图败坏大王的功业,以证明自己高明罢了。如今大王亲自出马,伍子胥居然装病,不随大王出征,大王不能不提高警惕啊!上次他出使齐国,竟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这到底是何居心?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受重用,就一肚子牢骚郁闷。因此,请大王早日除去子胥,以防不测!”

我说这番话,都是查有实据的,并非信口雌黄。所以,夫差一听,当即勃然大怒,赐给伍子胥“属镂剑”,令他自尽。

当得知伍子胥自杀之前,还留下这样的遗言:“我死以后,请将我的眼睛悬挂在都城东门,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的侵入、吴国的灭亡!”夫差不禁大发雷霆,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子里,投入江中。

伍子胥死了,我彻底松了一口气。这时,我不禁想起后世那句经典电影台词:“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其实,这是红果果的借口。我要告诉天下那些所谓的忠臣:不是奸臣太狡猾了,而是你们太无能啊!

六、我也尝到兔死狗烹的滋味

夫差杀了伍子胥后,就挥师进攻齐国。正赶上齐国发生政变,夫差就借口讨伐齐国的叛乱分子,结果没有获胜。

不过,在我的吹捧和鼓动下,夫差的称霸野心已经极度膨胀。为此,他开凿河道,使长江、淮河连接起来,从而开辟出一条通向齐鲁的水道,准备与中原的诸侯国会盟。

公元前482年,夫差参加黄池会盟。为了在会上实现称霸目标,他是精锐尽出,准备以势压人。

精锐走了,留在国内的只有太子友和一些老弱残兵。这么好的机会,勾践当然不会放过。

当夫差在黄池与诸侯争论不休的时候,勾践和范蠡率领越国大军正气势汹汹地朝吴国扑来。吴军的那些老弱残兵能有什么战斗力?而越国是多年练就的精兵,加上打着复仇的旗号,更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结果吴军大败,也太子友也被杀了。

这天,夫差和我正在探讨下一步如何行动,忽然有使者来报:“越兵入吴,杀太子,焚姑苏台,吴国危急!”我一听,当即拔剑,杀了使者。夫差大吃一惊,连问为什么。我镇定地告诉他:“国内情况不明,留下使者,一旦泄漏风声,于争霸不利啊!”

夫差一听,虽然心惊胆战,却又不敢泄漏半丝惧色,甚至还配合我,连接杀掉七个报信的使者。

好在在吴国的强大压力面前,晋国退让了,夫差终于尝到了霸主的滋味,也算是有失有得、不虚此行吧!

等会盟一结束,夫差赶紧班师回国。一路上,夫差忧心如焚,就掉过头来骂我:“你不是保证勾践不会反叛吗?我听从你的建议,放他回去了,现在又怎么样呢?如今之计,你必须给我去向勾践求和,否则,杀子胥的剑就会用来杀你!”

这回,我是彻底慌了。我知道,现在勾践跟夫差已经撕破脸,越往后走,我越没有展转腾挪的空间。换句话说,我伯嚭的好日子一去不返咯!

怎么办?还得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到哪儿算到哪儿吧!

我这次过来,勾践还算给我一点面子。最重要的是,他考虑到,现在还不是灭吴的最好时机,我还有利用的价值。既然夫差已经警告,我若是议和不成,就会变成尸体,那么,勾践不想我现在死,自然得答应议和咯!

因此,当吴越议和成功,夫差摆下庆功宴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心思享受了。

于是,我开始装病,尽量少见夫差,尽量少露面。

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伐吴。显然,他这次是下定决心灭掉吴国。夫差本来还想利用我和勾践的关系(至于什么关系,他一直不清楚,只知道勾践比较给我面子),再次劝退越国,但是,见我病得很重(当然是装的),他也只好另外派人前去乞和。

勾践考虑到夫差曾经放过他一马,甚至临走时还为他饯行,咱必须有点感恩心态,就想答应。没想到,这时跳出一个范蠡。

说起这个范蠡,跟伍子胥一个德性,都是那种脑子特明白、特得势不饶人的主儿,不过,有一点他比伍子胥强,他是一发觉情况不对,就赶紧开溜,不像伍子胥非守在那里等死。

范蠡话也不多说,所谓响鼓不用重捶,他只对勾践说了一句话:“大王隐忍二十年,为什么就要功成时又要放弃呢?”

见勾践还是有些不忍心,范蠡便对吴使说:“越王已经把军政大权委托给我了,现在是我说了算。你要是再不尽快离开,我就要得罪了!”他这边一说完,那边越军就击鼓传令,大张声势。无奈之下,吴国使臣一路哭哭啼啼地走了。

吴国灭亡后,勾践还玩弄一手假仁假义,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海中小岛作为夫差的封地,让夫差够吃够穿就行了,还美其名曰“君临百家”。

夫差蒙受这番耻辱,悔恨交加,便用麻布蒙面,拔剑自杀了。

据说,夫差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悔不听伍子胥之言,终有今日之祸!我实在没有面目见他啊!”

显然,夫差的话是对我红果果的谴责,但我已经没有时间跟他计较了。

勾践进入吴宫后,我第一个上前称贺,但勾践看都没看我一眼。刹那间,我全身所有的汗毛都直竖起来。

我本来还打算找个机会溜掉,没想到,勾践这个家伙实在太雷厉风行了,居然在这个大喜的日子,下令将我斩首,罪名是“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越国勾结”。

妈的,真是好人做不得呀!老子若是忠于夫差,现在还有你勾践的小命吗?现在你咸鱼翻身,就开始说风凉话了。或许这就叫“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吧!

据说,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听到我的事迹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伯嚭这人做事,一味顺从君主的意思,以达到个人目的,这是拿国家当儿戏呀!”

我死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的。我唯一遗憾的是,我不是死在吴王夫差手里,而是死在越王勾践手中!

让我开心的是,一心一意帮助勾践的文种,最后也逃不脱和我一样的命运。按照范蠡的话说,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当我在地下遇见文种的时候,我开玩笑说:“我伯嚭是死得其所,你文种文大人呢?难道也该死吗!”

经过深入探讨,我和文种共同得出一个结论:奸臣没有好下场,忠臣也没有好下场。不过前者曾经快活过、享受过,而后者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忧国忧民。他们唯一的快乐,只能寄希望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怜的忠臣哟!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