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美国的越南人自己心目中并没有“越南帮”这个概念,从越南**吞并南越后,大批越南难民逃往美国,很大一部份被美国政府安排在唐人街,当时来自亚洲的黄种人太多,给政府带来很大负担,也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少影响,甚至有人称为“黄祸”,尤其是非法移民,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也得不到福利保障,干些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的事就在所难免了,所以不免成为警方重点“照顾”的对象,他们的组织更为松散,流动性极大,这个长年处在战争状态国家出来的人都有不怕死的胆量,作风极度张扬,不顾后果。不要说当地的白人,就是外国移民也对他们头疼不已。
唐人街的越南人同中国人更是水火不容,当时中越战争结束不久,本就是“世仇”,加上美国政府为了抑制华人势力在三藩市的扩张,有意把越南人安排在这一带,更是引得冲突频发。早在七十年代末,以早期由中国台山移过来的华人曾有过一个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称为“华清帮”,势力一度庞大,但越南人一来就把她给灭了,其张狂程度可见一斑。这件事也成为后来登陆美国的“大圈帮”领军人物刘文远所谓“复仇行动”的导火索。(注:刘文远其实叫刘文“革”,但文“革”这两字会被和谐,不得已只好用了化名。)
带领越南难民赴美的越南人领袖也在多年不断的重组与合并中完成了由难民领袖到“帮主”这一身份的转变过程,不过他们由于地域限制和组织松散,尤其是这时的越南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难接触到高层的黑色产业,接触到也不会做。所以不要说像黑手党一样成为一个宗派,哪怕成就像道宁集团这样的中型社团也是他们能力范围以外的,干的也就是些蛇头、黑劳工买卖,组织越南女性卖春,或者跟在一些高层集团后面做打手帮工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一帮土匪混混,始终上不得大场面。
与布兰科这样的人物搭上线的几个越南人也就是巴勃罗在外围雇用的几个押货仔,但能与这样的家族共事收入当然要多一些,加上这几人在美国资格较老,也就形成在越南人圈中一定的声望,说是唐人街的越南帮领袖也不过份。
唐人街的越南人多数居住于贫民窟的加文路(注:八十年代街名,现在叫东城街),基本上是等人来雇用的非法劳工。越南人对外国人狠,对自己人也狠,这儿的越南帮头目垄断了劳工雇用,雇主经他们之手雇用越南人工作,雇工从事工作必须有中间人,需交三分之一的收入给所谓的“大爸爸”,如果是女人出去卖春更是要被盘剥近八成的收入,但即便如此,不受外国人待见的越南人依旧因同乡原因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大爸爸”有着较高的号召力。
这天一大早,火祥开着一辆破烂的摩托车像个快递员一样在整个加文路兜了一圈,一个多小时后,他钻进了加文路远处路边一辆车里,狄森和铁十郎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样?”
“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先说坏消息吧。”狄森道。
“这些越南人都一个样,连在劳工处管事的人也跟个肺痨鬼似的,我实在是看不出谁像当老大的。”
“那好消息呢?”
“好消息是我只发现两个说英语的人。”
铁十郎点点头:“这个发现很重要,他们总不可能用越南语和布兰科交流吧?”
“那也不一定,也许人家懂只是你经过时他没说呢?再说,只是押货仔罢了,打几个手势都能明白要他干什么,不需要多复杂的交流。”
“你的意思还是要打?”
“只能打,越南人的作风很猖狂,都是些亡命徒,给他们当头首先就得能打,出什么事必须冲在前面。”
“但这也不是办法,到时情形一乱鬼知道前面是不是押货仔?再说,万一他人不在怎么办?”
“所以还要使点手段。”狄森从口袋掏出一袋白色粉末,火祥问:“疑?你哪来的这么多货?”
狄森笑道:“是洗衣粉啊。”
他戴上墨镜,四面看看周围后下了车,来到街口,同一个抱小孩的越南女人叽哩呱啦说起话来。火祥惊道:“他还会越南语?”
铁十郎感叹:“狄兄弟会的东西真不少。”
狄森重生前与越南人打过交道,会简单的越南语,他知道在街口从事非法交易的联络人通常都是看起来最不起眼的人,比如这个抱小孩的女人,她在这儿踱来踱去已经很久了,但就是不走远。
女人听着狄森的话频频点头,不久牵着小孩离去了。狄森回到车里,火祥忙问:“你同她说什么?”
“我说出两千美金一个人,找人帮我带货。她现在去找人去了。”
“他们会同华人做生意?”
“当然不会,所以我说我是日本人。”
火祥怒道:“你冒充哪个国家不好,非要充日本鬼子?”狄森笑而不语。铁十郎喝道:“少这么幼稚,重要的是把事情办好。”转而问狄森:“这样能引出那几个押货仔吗?”
“我不确定,但我相信两千美元的高价应该当头的不会落给小卒子去赚吧。”
火祥忽道:“那女人回来了。”
狄森下车,同那女人说了几句什么,女人带他往一排平房走去。
见狄森进了屋子,火祥担忧:“他一个人去行不行啊?”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