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二月八日。宜婚丧嫁娶,忌动土搬家。
自从辽东广宁打败建奴的战报传来之后,整个京师的人们顿时陷入了一种喜悦当中。
二月的京师,冬季似乎还眷恋着不愿离去。冷风依旧呼呼的吹着,京城周边的山上还笼罩在一片白色中,积雪慢慢融化了,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流。
虽然天气依旧十分寒冷,但却吹熄不了京城人民的热情。
所有人都在街边的酒肆茶楼中等待着,热烈的讨论着。不少酒肆茶楼中还专门请来了说书先生,来为大家讲解这次广宁大捷。
京城各条大街,小路,甚至小胡同里面,都到处张灯结彩,可以看到礼部的一些小吏来来回回忙碌的身影。无数人都在忙碌着,都在憧憬的那一刻,这不光是一次简单的胜利。这是自万历皇帝击败倭寇之后,又一次午门献俘,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希望天启皇帝在加一把劲,中兴大明。
“午门献俘”,皇帝亲自迎接,这样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敢马虎。总从萨尔浒以来,大明朝再外面就一直抬不起头。这一次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这礼仪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这也是震慑外夷,让万国臣服的大事情。
自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建奴此次也在广宁城下铩羽而归。午门献俘就是要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周边小国。天朝上国不是你们能够侵犯的。没有人能够招惹,一但惹怒了,那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诸位,你们可知道此次建奴入侵我大明是如何惨遭失败的?王化贞王巡抚和熊廷弼熊经略在建奴奔袭广宁,广宁兵微将寡的情况下,联手登坛作法。第二天,天色阴沉,云雾弥漫,他们趁势突袭建奴,一举将广宁城下的建奴击溃。”一位酒肆中的说书先生口若悬河,口水飞溅,说的是十分生动,恍若他本人就在广宁城下观战一般。
“这建奴可是十分勇猛的,而且听说他们是会吃人的。可是在王巡抚和熊经略面前,却也是无济于事了。”另一位说书人傲然说道。
无数个说书人,就有无数个版本。
……
看着眼前熟悉的城池,熊廷弼坦然的笑了笑,忍不住感慨万千道,“想当初,我意气风发的从京师出发,来到辽东,发誓要为陛下守住边疆,恢复我大明的辽东领土。如今回来,却已是有些老了。”
两人的恩怨早已在广宁时烟消云散了。闲着无事的王化贞之前刚找熊廷弼一起弈棋,眼见熊廷弼的感慨之言,再看看自己。也不禁有些共鸣,“想我当初也是与熊经略一般,深受陛下重托,欲不惜己身,收复辽东,以回报陛下的知遇之恩。只是也许是我操之过急了,今日闲着无事听了你的看法,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多么的一厢情愿。”
“他们来了。”一匹快马飞快的穿过京城的街道,马上的骑士不停的吆喝着。原本在喝茶饮酒闲聊着,或者听着说书人的胡吹乱侃的人们迅速聚集到了街道的两边。
寒风凛冽,一队整齐的兵马,杀气腾腾,连绵数里,威武雄壮,同时押解着无数俘虏,带着整齐的仪仗队,昂首挺立在巨大的官道上。官道两旁,全部站立着都是皇室御林军,一丝不芶。似乎是迎接这支大军,鸣锣开道的。
官道的两旁,全部挤满了京城的百姓,除了百姓之外,还有许多商贾,还有不少的士子们也居高临下的站在酒楼上眺望。欢呼声犹如天崩地裂一般。
这时,有不少与建奴有血海深仇的,因为他们才导致家中挂起白幡的人们纷纷拾起街上的石头,朝他们的头上扔去。口中不断的厉声咒骂着。
没有人出声阻止他们这种行为,反而是每当一个俘虏被打倒时,身旁就传来一阵阵犹如海啸般的喝彩声。
无数礼部的官员小吏们不停的来回在京城的官道上,时刻传递着前方的最新消息。
此时巨大的午门口,数百名文武百官都分两旁站立着,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员外郎,还有不少京中的武官贵戚,等等等等,足足排到数里开外。同时,还有许许多多观光的各国使节也都在文武百官下面,被御林军隔开,让他们瞻仰天朝凯旋的军威。
天启皇帝穿龙袍衮服,乘舆出内宫。起驾时,午门鸣钟;到太和门时,鸣金鼓、奏铙歌。皇帝到午门前,沿着马道,御楼升座。
也许是事先经过了一番演练,天启皇帝刚刚蹬上午门,远处就已经出现了献俘的队伍。此时走在最前面的熊经略和王化贞,身上穿着官袍,骑在马上,不时对道路两旁的人笑一笑。
在他们身后的赵泽则是显得十分低调,身上并没有穿着官袍,反而是穿着一件儒衫。不过幸好他没有为了装潇洒而手持一把扇子。不然在这寒冷的天,一定会被人视作一个神经病。不过还是有人对他的身份感到十分好奇,时不时的对他指指点点。
整支队伍在众人的注目下缓步的前进,只是走一步,便有一部分停在了原地,最后真正走到屋门前的就只有熊廷弼和王化贞,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几位参将和游击,赵泽也混在其中。
这个时候一个人缓步的走了出来,来到了众人的面前,站到了熊廷弼和王化贞的前面,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张鹤鸣。
在熊廷弼、王化贞和张鹤鸣的带领下,所有站在屋门前的人全都跪了下来,兵部尚书张鹤鸣大声得道:“献俘!”
张鹤鸣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御林军便大声的喊道:“献俘!”同时手中的长枪猛地向着地上一蹲,连着三次,顿时整个广场上和声四起。
不过很快这声音就被压下去了,因为张鹤鸣的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好的鼓乐便响了起来。然后就是一边的礼炮,礼炮的轰鸣声让整个午门前都安静了下来。
在礼炮响过之后,站在一边的典礼官大声的道:“行礼!”站在不远处的御林军把俘虏牵过来,让他跪伏在地。其实这些俘虏只有五百人,而且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兵部尚书张鹤鸣再一次大声的上奏:“奉旨出征辽东,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张鹤鸣的话音刚落,跪在一边的王化贞和熊廷弼齐声道:“臣王化贞与熊廷弼,奉旨讨贼,赖吾皇天恩,合辽东诸军,幸不辱使命。广宁城一役,斩敌首两千有余,俘虏四千有余。今献敌酋于午门,听吾皇发落!”
这个时候站在一边的另一个人又快步的走了出去,这个人乃是刑部尚书官应震。来到午门的门前,官应震跪倒在地上,大声的道:“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站在午门的上面,天启皇帝笑着看着下面的表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只是见到官应震跪下来,忽然想起来,这个时候好像有自己的事情,便挥了挥手,大声的道:“拿去!”
天启皇帝左右的大臣二人,重复高喊:“拿去!”再左右四人高喊:“拿去!”这样,一增为二,二增为四,四增为八,八增为十六,最后大汉将军等三百六十人齐声高喊:“拿去!”声音之大,如轰雷矣。
然后这三百俘虏就被押走了,等待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斩首。行刑的时间是在献俘之后,地点是在菜市口,这个是很多人期待的。鲜血迸流,人头落地,或许是很多人想要看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下了屋门,跟在他身后的是手捧圣旨的魏忠贤。缓步的来到熊廷弼和王化贞的身边,天启皇帝笑着道:“两位爱卿赶赴辽东,广宁一战,凶险万分,方将建奴一举击溃。劳苦功高,居功甚伟。朕亲自来迎,与众位将士痛饮一杯庆功酒。”对着身后的太监招了招手,天启皇帝大声的道:“上酒!”
站在天启皇帝身后的太监立马跑了过来,为在场的众位将军倒酒,天启皇帝则是拿起了酒壶,亲自为熊廷弼和王化贞倒了一杯酒。
轻轻的举起手中的酒杯,天启皇帝大声的道:“众位爱卿沙场浴血,乃是大明的英雄,这杯酒算是朕给你们的庆功酒。”说完天启皇帝一口饮尽杯中的美酒。
------慢慢补吧,不敢求月票,来张红票鼓励下吧。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