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来吗?你那皇兄又怪罪我了,德清,以后就别出宫了,不然我真保不住你了。”
德清若想到什么,神色一暗,努努嘴道:“姐姐,德清知道了,我以后都不出宫了。”
“但愿你说话算数,既然你无事,我要回去了。”
“恭送姐姐。”
张皇后摇摇头道:“你这丫头,往日百般挽留我,今日就像不愿待见我似的,姐姐白疼你了。”
“哪……哪有,德清只是想着姐姐还要去陪皇兄嘛。”
张皇后笑道:“德清,你终于长大了,懂得体谅姐姐了,对了,德清,别忘了我告诉你的计划。”
待张皇后走后,德清慌忙从桌下取出衣衫握在手中,德清四处张望之后,将青衫放在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
做完这一切,德清似轻轻叹了一口气,心中像多了什么,又像丢了什么。
小倩从门外走进来说道:“公主,今日你怎么会和那人在一起,而且公主你身上怎么披着他的衣衫,这是怎么回事?”
“小倩,这是宫里,今日的事情,你要烂在肚子里,知道吗?你要是再好奇,别怪我不讲情面。”
“婢女知道了。”
德清沉吟半响道:“对了,今日那公子叫什么来着?”
“婢女不知道。”
“我是真的问你。”
“婢女真的不知道。”
德清挥挥手道:“你下去吧,帮我准备明日的衣衫,我要去国子监。”
“是,公主。”
翌日清晨,于小川依然觉得有些鼻塞,但还是坚持到国子监去当值,一路之上,于小川费力地回想着有关国子监的资料。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到了明朝中叶,国子监依然保留了其几个功能,其一是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其而是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其三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于小川回忆着国子监有关的资料,不由有些头大,自己虽然是人见人畏的锦衣卫,可到了这国子监,这些士子未必能将自己看在眼中,至少,以如今自己的身份来说,不过就是现代保安一般,负责国子监基本的安全罢了。
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于小川有机会接触代表大明最高条件最好的先进文化群体,从这些天之骄子身上,能窥见大明文化的冰山一角。
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位于紫禁城东城区安定门的成贤街,与雍和宫相邻而建。
于小川进入国子监,寻到了接头之人,只见此人年约四十,虽然身上穿着一件鱼尾服,但一脸病恹恹的样子,他见于小川前来换班,面带疑惑自语道:“锦衣卫啥时候出了这么年轻的校尉?既然这么有能耐,怎么又会到这国子监来?”
不管怎么说,这名校尉都难掩脱离苦海的笑容,于小川面露疑惑,不由想道:“我刚刚升迁为校尉,胡百户不会是想考验我吧,这地方怎么看都像个监狱呀。”
于小川寻了个住处,简单打点了随身携带的日常用品,便打算去探一探国子监的人文风貌。
国子监分为国子学,太学,广文馆,书学,算学等,内有官员祭酒一名,相当于后世的校长,司业,两名,相当于副校长,监丞一名,相当于后世人见人怕的教务处主任,另外便是授课的博士,贡生,监生等等。而这些贡生,监生主要学习礼、乐、律、射、御、书、数等。在明朝时期,谋求仕途发达的文人学士们最大荣耀莫过于毕业于国子监、殿试时考取进士金榜提名并刻名于孔庙,从而光宗耀祖,在家乡刻立牌坊;还可飞黄腾达,在朝中作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