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倭奴帝国> 第二十四章 岩仓使节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岩仓使节团(1 / 1)

明治二年,兵部省发出公告:因已废藩置县,原属各藩之兵已无存在之必要,除上调国家常备军者,其余就地解散,解甲归家。

不久,兵部大辅山县有朋,少辅西乡从道(西乡隆盛的弟弟)共同上疏朝廷,请求建立“征兵制”,鉴于四民平等的原则,国家二十岁以上男子不论等级,都必须服兵役。明治天皇准奏,随之发布《征兵诏书》,大致内容:我朝上古制度,海内皆兵,天子为帅。战事一息,即归乡里,为农为工,或为商贾,原本无后世之配双刀,称武士,抗言坐食……

这份诏书抨击了武士的特权思想,同时也透露出这么几点信息:让他们放下屠刀,去从事“贱民们”的职业。服兵役也不再是武士的特权。世代相传、赖以糊口的家禄也将逐年减少至取消,或一次性买断。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喽!大批被勒令回家的中下级武士们纷纷表示强烈的不满。数百年来,他们都是靠祖辈相传的家禄为生,以能够为国征战而荣,平时则有着高人一等优越感,这一下什么都没有了,无论从哪个方面都难以接受。

明治天皇当然有他的苦衷,为此大臣们也在御前会议上屡屡争论,不可开交。为缓解矛盾,近卫军(御亲兵)都督西乡隆盛上疏请求朝廷为退伍士兵发放一定的抚恤金和遣散费,天皇准奏。

朝臣会议上……

大藏大辅井上馨奏道:“家禄之事已到非处置不可之时,现我国每年的地租收入为6000万日元,仅家禄一项支出就占到1804万日元,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朝廷财政运转不灵。”

大久保利通也奏道:“家禄制度本是旧幕府时期产物,是和对藩主的尽忠联系在一起的,现藩主已无存,尽忠自然也谈不上了,那么家禄就该取消。从四民平等的角度说,他们更不该白拿这份钱。”

天皇一直蹙着眉头坐在那里认真思考,没有发表意见。

井上馨又说道:“臣已拟好一份提议,先将家禄削减三分之一,剩下的在六年之内付清,即可永久消除此患。”

桂小五郎急急闪出说道:“此言差矣!今若硬夺此二、三百万人之衣食,使其失去养老育幼的根本,他们必然会害怕落到饥寒交迫的地步而起来作乱。若如此,岂不成了坏事。”

明治说道:“卿言极是!大辅之提议过于刚猛、激进。我们应徐徐削之,以免生乱。”

大久保利通又说道:“不如这样,陛下可宣称家禄支付虽不变,但是为了建设海军要加征家禄税。如果愿意一次买断的可以不征税,一次给付七年的家禄。先付一半,另一半以债卷给付,年息百分之八,三年后给付本金,七年付清。武士们有了这笔钱,就可以做点小生意之类,以求自养,他们就不会作乱了。政府的资金运转也不会出现什么困难。”

“嗯﹋”明治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

明治四年十一月的一天,横滨港……

天气已然十分寒冷,海浪永远不知疲倦的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刺骨的海风吹着空荡荡的码头,天上偶尔响过一两声海鸟的叫声。就连港口里停泊的巨轮彷佛也冻僵了,默然的停在那里……

十点钟,港口忽然热闹起来,成群成群的人往海边走来,他们不惧寒冷,谈笑风生,兴奋的谈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嗬!竟然全是日本当今的政要,他们办公、开会改到海边来了?没有。他们这是受天皇所托,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桂小五郎、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为副使,率考察团前往欧美考察,以决定日本以后的发展方向。全团一百余人,政府部门几乎是倾巢而出。

留守的太政大臣三条实美、近卫军都督政府参议西乡隆盛也赶来港口送行,双方一一道别。

岩仓具视说道:“这一去,或几个月或年余,诸君都要保重啊!”

三条实美看着他合作多年的老伙计,难以抑制激动的泪水,大声说道:“外交内治,此国家前途之大业,成败与否,实在此举。万望诸公牢记陛下之重托,惟勤惟勉,饱学而归!”

大久保利通也说道:“我等走后,老大人和陛下就不要进行重大改革了,暂且维持现状,等我们归来后,再视考察情况而定。”

三条实美答道:“那是自然。”

西乡隆盛走过来与大久保利通拥抱,道了珍重。

“嘟——”汽笛长鸣,载着岩仓使节团的邮轮满怀希望的驶入太平洋,驶向他们心中的圣地——欧美。

其实,1860年胜海舟前往美国时幕府也派了考察团。不过那时的日本人对洋人的态度跟大清还有着很大的相似,对西洋文化嗤之以鼻。在考察了美国的议会制度后,考察团成员这样写道:“美国国会,这么重要的国家部门在商议事情时,竟有一人起立,大声叫骂,手脚比划,宛如发狂,宛如我日本桥头之鱼市。”

五条誓文中第五条是求知识与世界……要向洋人学习,每个政府要员的嘴上也都在讲这个。那西方什么样?怎么学?却没人知道了。正如大久保利通说的:“国家渐渐稳定,政治上以何种方略来发展本国,外交上以什么样标准同万国交往,皆成烧眉之急,迫切需要解决。”最终促成了这次使节团的出访。

曾有人给天皇上疏说我们不妨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干脆我们不讲日语了,全民讲英语,学校里也只教英语。天皇下诏“准!”自己也专门请老师,在宫中学起了英语。结果试了试不行,因为日语特殊的发音和英语实在不一样,明治天皇总是把英格力士说成英格里希。

也有人说洋人那么聪明,个子又高,我们同洋人通婚,改造一下人种多好!天皇陛下也批道“准!”但很快就证明那也是不可能的,洋人男子娶日本媳妇的有,日本男人娶洋媳妇的几乎没有。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明治在吃饭上也做起了文章。他宣布朕不吃饭团、寿司了,改吃牛奶面包,吃肉。也不用筷子了,改用刀叉。要知道,大和民族世代以蔬菜稻谷为食,视牛羊肉为“贱品的动物尸体”。现在天皇不但要吃这贱品的动物尸体,还要喝贱品的动物的奶,想起来就令人作呕。

天皇自己吃了两天,脸都绿了,不得不改回饭团寿司。也不用刀叉了,不注意再把手指头锯下来就麻烦了。他总算彻底结束了这种没头脑的全盘西化实验。

对于如何引进所谓开明文化这件事情,西乡隆盛倒颇有见地的说道:“若是想博采各国制度之长,以期jinru开明,则必须首先发扬光大本国的传统文明。然后,再斟酌别国之所长,慢慢的引进。否则,胡乱仿效,则国体衰微,风教萎靡,终将受彼之制。”

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有选择性的学习别人的长处,西乡隆盛的话显然很有道理。不过他接下来犯的错误,改变了他的生命进程。

说起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明治元年的十二月十九日,明治登基后派出的第一个对外使节团到达朝鲜,住进了釜山草梁倭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向朝鲜通报日本国内政权更迭及新皇登基的情况,并要求做一些贸易。

很快,执掌朝鲜大权的大院君接待了他们,但对他们呈上的国书表示异议,因为书中有“天皇”“敕书”等词。在大院君看来,这些词语只有他的宗主国大清才可以用,日本人纯属“僭越”。他说道:“皇乃一统天下,率**尊之称。此书虽出自贵国,但自交邻以来,往来书中,从未有过此等言语。如此句,绝不可受!”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