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轮回。
他依旧清晰的记得‘一窍轮回’法决记载在《凡心种道》那页金书的拐角,而且被人人为的标注上‘无用’、‘鸡肋’等字样。
当时周凡就疑惑,这是著书者自己添上去的,还是后人的注释,以免后人误入歧途?
时隔这么长时间,他还是觉得一窍轮回绝对称得上是逆天的法决,之所以这么标注,起他大一部分原因是无人有他这么强横的精神力。
逆转轮回,一脉相承。
这八个字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募得,周凡的脑子里出现这样一个念头,一窍轮回可吸纳一切,化为己用,可以吸纳对手的真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以沟通镇国狂刀封印力量克敌制胜,也可吸纳自身释放出去的真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前提是先伤己再伤敌。
如果是这样,可不可以试着吸纳山川江河、苍穹大地的‘势’与自身融合?
而且‘势’这个东西无形无态、不可揣测,给人的就是一种灵魂上的压迫,不像真气、能量那般锐利棱角分明,假若吸纳所谓的‘势’,在自身肉身强度能接受的范畴之内,是不是就不再自残,点到即止?
‘势’无处不在,可以这么说,它是一个柔软度相当大的‘对手’,吸纳它的‘真气’并不是与其对抗,而是借用,需要多少吸纳多少。
周凡现在已经开始想,如果有‘势’加身,会不会和无名圣人的半刀有异曲同工之妙?
越想越兴奋,周凡的一颗小心脏开始砰砰直跳,说试就试。
“‘势’虽然无处不在,但生活在天地间的人类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势’,很难感应沟通,即便是我的精神力也不能准确的锁定,除非是壮丽奇景、山川大河,其‘势’才雄浑磅礴,对,找一处巍峨高山。”
周凡远眺过去,天边有一处山脉,绮丽巍峨,连绵不绝,画着优美的弧线,好似将天地一分为二。
“观音山……”
观音山南北纵横,接壤楚国晋国,其十八座主峰高耸云端,藏青翠绿,白雾袅袅,景色怡人,与此同时十八座主峰险峻异常、断崖飞旋,崖壁上不难看到一些奇景。
乍眼望去,心神不觉一震,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
这就是所谓的‘势’!
薄雾弥漫,周凡再次来到观音山主峰之下,绿水缭绕,生机勃勃,招眼望去,依旧是一大片的水杉树,银白的花瓣漫天飞舞,树林间穿插着蜿蜒曲折的小溪,带动着花瓣流向远方。
周凡正面对观音山主峰,高耸入云,磅礴大气,一眼望去只能看到云层缭绕,而周凡知道云层的上面,恐怕千丈不止,这等壮丽景色,不得不感叹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周凡按照一窍轮回法门,很快就将自己融入到这片大自然当中,感受着流水飞鸟、云卷云舒、好像山上每一块岩石都在自由的吐纳天地灵气,每一颗植物都在入定修炼。
周凡进入到了一种无我我万物的境界,只有一片空明。
“这就是山川大地之‘势’吗?”
周凡的每一个毛孔都自然地舒展开来,用心去感应沟通这座高山自身以及其带动起来的‘势’。
但凡巍峨秀丽之景,汹涌澎湃之色、无限苍穹,苍茫大地俱都是钟灵鼎盛、聚集天地间最为强盛的天地灵气、日月精华,这种地带,最能养气、聚‘势’。
久而久之,其‘势’浑然天成,令人敬畏。
大到强如远古圣地、荒古世家建立基业都要选择奇地盛景,小到平常百姓选宅挖坟要依山傍水。
阴阳二气通天地,是为生气。
山水之势、天地之势,是为大‘势’。
周凡这一个念头的萌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冒天下之大不韪。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