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会变得。
任何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还是原来的你吗?
不考虑身体上的变化,什么男生长了胡须,女生开始发育之类的。不考虑那些。单是来看看思想上的吧!
小学时候的你,对世界的认知是什么样子的?有着什么的愿景?心态又是什么样子的?
到了初中,你又发生了什么改变?高中呢?大学呢?
走上社会之后,你反过来看看自己,看看和小学时的自己相比,是否单单意识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rì的你和昔rì的你并不一样。昔rì你视之为珍宝的东西,今rì你会视为草芥。反过来吗,昔rì你满不在乎的东西,你则会在今rì加倍重视。中国人又是会用脱胎换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的改变之大――这不就是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吗?
我们可以举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俄国作家。经历过死刑――枪下留人,然后流放西伯利亚这一连串的事情之后,这个曾经的倾向于社会主义的进步作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丢弃了他青年时代的梦想与希望。他拒绝政治斗争,转而投入到宗教的温暖怀抱。曾经写出《穷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终用《群魔》一书表明:他已经站在了革命mín zhǔ主义者的对面。
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发生了这么剧烈的变化。但是他依然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是被哪个人给冒充了。有些根子没有变,例如说,对于下层人民的同情等等。
人,总是要变得,必须告别旧rì的自己,迎来一个新的自己。人在幼年的时候,可爱是好的。可是倘若到了成年后,可爱就意味着幼稚,幼稚就意味着好欺负。为了生存斗争,人就要强迫自己发生改变,变得长大成熟,以能够保护自己。只不过这个过程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明显,有些人不明显。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再加上生存上受到了确确实实的危险。谢向明才真正决定吸收那个土著的记忆。没错,那将是一次剧烈的转变,谢向明将在极端的时间之内变得与昔rì的谢向明不同。但是适当如今,也只能作出这种丢卒保帅的举动了。毕竟早晚要变,毕竟变化之后,最基本内核还能存在。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回去的道路上,谢向明就开始尝试着融合了。他没有接触过奴隶主,但是从文学作品以及今rì之资本家身上可以想象得出,奴隶主怎么可能养没用的废人呢?
要变得有用。而且是那种为了别人的取乐而失去尊严与人厮杀的有用。
这很残酷,但是为了生存下去,他暂时也只能这样做了。
对自己狠,这可是成功者的秘诀之一。韩信的胯下之辱自不用说。越王勾践那可是尝了仇人的粪便啊!
他们连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谢向明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暂时当好一个角斗士的。
是的,暂时,暂时……作为一个读过《人权宣言》等著作的现代人,他怎么可甘于就那么一直失去zì yóu与尊严?
他一定要努力的奋斗出一条通往zì yóu的道路――哪怕这条道路意味着别人的尸山血海,他也不会退缩。谢向明是讲人道主义的。但是面对生存斗争这种事情时,他会迫使自己的心像千年玄冰一样。
怀着这类的决心,谢向明开始了慢慢的吸收……
……
不能说一夜没合眼,这一夜谢向明都是闭着眼睛吸收记忆的。但是可以肯定,这一整夜谢向明的神经都是绷得紧紧的,生怕融合中出了什么意外。
吸收他人的这段记忆可不是什么美妙的差事。此中痛苦难以诉说。头疼yù裂或者面赤心跳之类的生理上的反应都不严重,关键在于人格上的混顿感。
你没有感受过,自己不再是自己的那种感觉?
不过,最终当谢向明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是微笑着的。
记忆融合成功了,虽然他出于谨慎,除了融合语言方面的记忆之外,只碰了很少的别的记忆。但是这些就已经极为有用了。
更重要的是,谢向明目前并没有被别的人格抹去了,谢向明的人格也没有被扯开再塞上源自于别人的一部分什么的变成一锅大杂烩。虽然谢向明的人格还是受到了影响,但是总归是可以接受的。就好比馒头变成了花卷。差的还不是太多,没有像谢向明担心的那样由变成包子或者饺子。
“幸亏这么做了,要是还和一个瞎蝙蝠似地瞎摸索,那可太难受了。”谢向明不由得感慨道。这时他甚至感谢起来那个黑人带他去了角斗场了。否则,他绝不可能这么快的就下定吸收的决心。
说曹cāo曹cāo到。正在这么想着的时候,那个黑人又一次的推开房门。
“怎么样,你好点了吗?”黑人问道。
“以及,好,好多了,至少,我,我已经记起,来,来怎么么说话了。”谢向明磕磕巴巴的答道。毕竟是吸收过来的东西,没有经过他使用过,所以难免有点不兼容。不过都是小毛病,打个补丁就应该没问题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