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侯爷——钦差大人,皇帝使者赵正阳,带着一班人马已到儒士楼,正往这里赶来,小的特来禀告!”
平武侯一听大怒,“帝使来临,为何不在正堂等候?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太子少保,征南主帅?”
那小厮惶恐至极,汗流浃背,小鸡啄米的磕头,“赵正阳大人手持圣旨和帝君宝剑,无人敢阻!”
这小厮说的倒也没错,要换成往常,一般的帝使荣家也不会放在眼里,可是这赵正阳是何人,二十年前是整个大靖国文武双魁状元,挂职兵部总督,虽然没有获得爵位,但在大靖国庙堂上的影响力,还要略微超过平武侯。
再加上这位总督大人,手持帝君宝剑,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力。毫无疑问,得罪赵正阳,等于得罪夏侯皇帝,其结果只有一种——诛其九族。这样的凶威,荣家护卫不敢阻拦锋芒,颇在情理之中。
平武侯大致已经明白事情的原因,不过侯府刚受火劫,铸造逐鹿鼎的材料也被盗取,像他这样心高气傲的强者,心中恶气难以发出,愤慨程度可见一斑。当下一掌甩出,直接把这个下人抽飞,贴在墙面上。
“把他抬下去下去救治,这几个月不用来侯府,另外给些汤药费。”在总管家李秀莲的示意之下,几个仆人抓紧把这倒霉鬼抬走。
便在这时,这一众帝使已经阔步来到讲武场前。
为首者怒发冲冠,双手托住承装帝君宝剑的尚方盒子,上面压有一卷金色诏书。头戴正一品大员的朱雀帽儿,身披五彩祥云衣服,足下宽底云靴。
这人正是赵正阳,虽是撞马境圆满阶高手气息,但由于儒气浩然扑面,给人的压力好比是文魁星下凡,这种文治武功的气度,让观者心生敬畏。
就连善读的易航,也觉得这帝使文气深不可测,与武道高人相比,气度更加从容,易航心中暗暗赞叹,“这天下文魁,赵正阳排在第一位,果然非同凡响。今天一见,我才发现自己好比井底之蛙。若再给我十载光阴,我都未必能达到这种高度!”
赵正阳身后,随行帝使有七八人之多,都是武道四重天破兵境的高手,不过这些人显然在武道上略有荒废,更多时间是扑在儒学经典上。
平武侯一眼就认出这随行当中,绝大部分是大靖国翰林院的儒生,从衣着穿戴上,不难发现这随从的官位品阶,应在正四品,从三品上下。
“喔,原来是赵大人,幸会!”荣之隆面无表情地道。
这次赵正阳前来,虽然备足了礼物,但恐怕还留有许多后招。因此,荣之隆并不待见。
大靖国疆域辽阔,整个南疆加起来,约莫占据十分之一的领土。正所谓人杰地灵,虽然现在大靖国军事渐渐式微,但文治昌盛繁荣。
全国各省当中,大量的学院林立,立上古圣贤之祖孔夫子雕塑。
拜天拜地,拜祖宗,再拜孔夫子!
翰林院名义上是修书正史,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智囊,这数千儒生,绝大部分是为皇族提供各种分析数据,从银钱计算到赈灾救济,从军事布局,再到帝国外交策略!
因此,天下士子无数,莫不以入翰林院为荣。而统帅翰林院近千儒生的首领,就是平武侯面前的赵正阳。
走到荣之隆前面,赵正阳略微收了一下厚物载德、拯救苍生为己任的文君气息,以示对平武侯的尊重,淡然道,“隆兄,我们已有十多年未见,阔别多年,正阳一直心生挂念。这次前往庆州,除了有皇帝诏书以外,正阳还想与隆兄多多叙旧。”
荣之隆面色稍缓,这个赵正阳是什么角色他心里非常清楚,不但是兵部总督,翰林魁首,更是夏侯皇族忠心耿耿地奴才。
平武侯自幼时,整个荣家都被皇族软禁,那时候赵正阳还未取得功名,由于两人都有一腔进取之心,所以在偶然相遇后,产生了一丝共勉进取的情谊。
不过二三十年过去,现今赵正阳官大一级,再加上又是皇族首席智囊,这种情谊已经被阵营对立的矛盾所取代。
平武侯大手一挥,做出一个“请”的动作,两人并排朝室内方向走去,只听荣之隆略带回忆色彩地说,“正阳兄,我还记得那年隆冬,应该是在二十七年前,先父风湿腿寒,在牢狱中疼痛无比;我去子午街买二钱黄酒的时候,你看着我的小酒壶,半天不愿意走开。哈哈——没想到正因为那次,让我结识了正阳兄,此生无憾啊。”
赵正阳心中一颤,当年初识时,自己确实穷困潦倒,借宿旧庙,日不能果腹。不过荣之隆也好不到哪里去,皇族一直忌惮他们是圣贤之后的身份,软禁了其祖上好几十年。或许正因为身份卑贱,却有鸿鹄壮志,两人一拍即合,成就了士子界的一段佳话。
如今时空斗转,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数年以前,赵正阳的智囊团就已经对平武侯的外围布局,安插细作,收集各种平武侯篡逆的证据;此外,赵正阳说服皇帝,在外围对平武侯的势力圈,进行弧形包围态势;再进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蛮族,意图对整个南疆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
如此算来,两人真正交锋,历来已久。互相斗法,胜负各半。
(和各位读者兄弟姐们汇报下现在的情况,目前这书还没进入新人新书排行榜,不过就差那么一点点了,小爆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在登陆账号的情况下进行,然后轻轻一投,推荐票和收藏给了俺,这样本周才有进首页的可能,不然孤独一周,伤感一世啊。饥渴,哭求,真心,都不足以形容我现在多么、多么需要你们的帮忙!)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