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宦海风流(起点)>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七章 剿匪失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七章 剿匪失利(2 / 2)

好在,谷城有牛畏。

牛畏在规定的时间内,彻底整顿了谷城治安,完美地完成了丁晋交付的任务,而这一次,牛畏又将建立功勋。

事实上,乱哄哄的土匪大军们刚奔出大山,牛畏已经接到了急报,按照情报上的分析,匪众大概有将近一千人,而且他们的来意很不善,目标明显是富蔗的县城。

县令邵凤康等官吏,立即被这个消息吓得目瞪口呆,一个没出息的官员还喊出了不如弃城的糊涂话,好在邵凤康虽然胆子小,还知道轻重,守土之臣有守土之责,如果放弃守城,即便这次避过凶悍的土匪,以后朝廷也轻饶不了自己。

这时,牛畏站了出来,成为所有人的主心骨。他并没有被情报上的数据吓到,牛畏依据自己剿匪时对大洪山众盗的掌握和了解,认为匪军最多不超过五百人,除非他们打战时还将妻儿老小也带了出来,但是那样的话,牛畏会更高兴,这代表土匪是来送死的。

于是,牛畏一边安抚众人,一边布置城防之事,不过只是简要的布置,他其实另有算计。

很快,探子又送来了更准确的情报,这些情报证实了牛畏的推测,匪军果然只有五百人之数,而团结兵的校尉武平虽然已经带兵离开,但是谷城县内,还有衙兵、差人三四百,实力并不是太过悬殊。

此时,邵凤康等官吏已经六神无主,牛畏干脆接过了所有权利,开始发号施令,他的目的不是守城,而是出城和土匪决一死战,但是,现在不能将实情告诉手下的士兵,牛畏知道,自己虽然成竹在胸,不代表士卒也有决心和勇气,而他们的士气,是胜败的关键。

牛畏谎称校尉武平并没有离开,而是诈做离去,实际上正躲避在一个地方,专等着这群山中土匪出来自投罗网,果然,匪人们中计,呼啸而来,这一次,谷城县将和武平校尉再次合作,来个前后包围,彻底歼灭大洪山土匪。

士卒听后,果然欢声大作,邵凤康如果不是知道武平确实已经离去,恐怕也会相信牛畏的狡言,正在他心中诽斥牛畏的狡猾之时,牛畏竟然决定要带兵出城和敌人决战。

邵凤康当即阻止,喝斥道:有坚城不守,却要以卵击石,牛县尉你到底居心如何?

牛畏懒得和他多费口舌,让人将邵凤康绑了起来,关入密室,并派心腹看管,临走时,牛畏对一直骂骂咧咧的邵凤康道:如果俺死了,都休提,如果侥幸未死,俺还回来和你这老东西勾弄心思。

牛畏领着三百衙兵,悍然无畏地出城迎战,临战时,他广布谣言道:你等匪人只顾着恣意打劫,却将家人置于何地?我大军现已在山中集结完毕,顷刻间便能将你等家小搜寻而出,到时候,可怜老人小孩人头落地,都是你等造孽而致。

土匪们本就没有想到谷城县不仅不守城池,反而倾兵而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又听得牛畏威胁之语,心中难免慌乱,战意已是减了七分,土匪比之正规军,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只能打顺风战,稍有挫折就不免生出退却之心,而现在和牛畏军纠缠在一起,顷刻间难分胜负,又忧心家人安危,于是战斗了没多长时间,匪首就下令退兵,而牛畏自觉人少,也没有让士卒追击。

虽然没有取得多少战果,牛畏有些遗憾,不过这一次,他还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丁晋直到接到牛畏的战报,还有些后怕不已,如果不是牛畏,万一被土匪冲入谷城县城的话,那造成的后果,想想都让人心惊胆颤,只怕自己这个刺史,也就算当到头了。

丁晋当即下令让解放退兵,现在最重要的事已不是剿匪,而是避免再触怒土匪。公文中,他的语气异常严厉,容不得解放有丝毫的懈怠和违抗。

而接到命令的解放没有理解丁晋的意思,只以为刺史大人对自己的征剿行动很不满,于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带领着一群垂头丧气的士卒,退出了大洪山。

出山后,铁保、牛畏又带来了丁晋新的令喻,命令副使段宝玄立刻接管解放的权利,并任命铁保、牛畏、彭大翼三人暂为守山校尉,各自领五百人,封闭大洪山的各条出路,避免再发生类似匪军冲击谷城县的严重事件。

而解放,被命令立刻赶回襄阳,就剿匪之事,接受刺史府司功参军袁公瑜的调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托武平走动丁晋的关系,希望能减轻自己的罪责,还有一个用意是,解放希望戴罪立功,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建立功勋,那么即便丁刺史包庇自己,自己身上的责任也逃不了多少。

丁晋赶走武平后,将幕僚叶僧找来,就此事询问他的意见。

叶僧道:“大人做得很对,解团练虽数月未建寸功,又险些酿成大错,不过好在其人谨慎,我部也没有遭遇挫败,朝廷即便知悉,也不会追究,大人现在卖他个情面,他必感激万分,对大人必效犬马之劳。”

丁晋微笑道:“叶兄想得深入。其实本官倒是没有多考虑其他,只是觉得此次征剿,某也有失察之责,也不能全怨解大人无功,所以对他不欲深究。”

“哦?看来大人对此次剿匪失利的原因,已经心有所得了?”叶僧也笑道。

“见笑了。某本是门外汉,说是心得,未免太过标榜。”顿了顿,丁晋接道:“本官将铁保大人的剿匪经历、牛县尉在谷城的治理情形,以及解大人的情况,做了对比,倒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小部队剿匪,屡立奇功,而大军征伐,反而迟迟无法建功,这其中有何问题呢?”

叶僧沉默片刻,分析道:“解大人驱大军征讨,行为骄躁,不将敌人放在眼里,结果轻慢下吃了暗亏;而铁、牛二位,正因为兵少,反而谨慎小心,数次征役,无不是思虑周密下才发雷霆一击,因此屡立功勋。”

丁晋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道:“你之分析,是从统兵官的心性出发,自然有一定道理,而解放失利,也有此方面的原因。但是,本官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关键原因,那就是团结兵操练得是阵仗之法,如以大军行动,并不适合对付那些灵活机动的匪人。”

叶僧想了想,点点头同意道:“大人言之有理,那么大人是要撤回团结兵,而改用衙兵为主力剿匪了?衙兵的话,刺史府加各县署衙兵包括三班衙役,其实已经有上千人,对比盗匪,人数已占优势,再选用得力之人为将官,那么,一举毕其役也未必不可能。”

没想到丁晋还是摇摇头,皱眉道:“团结兵不能撤回,而衙兵也不能多用。此次,团练兵将士闹了一场灰头土脸,只怕心中无不气愤郁闷,如在此时将他们撤回,或以衙兵替代他们,无异于说明他们的无能,非是明智之举。”

叶僧苦笑了一下,终于知道自己和丁刺史的差距在哪里了,丁晋的目光看得不仅仅是当前的形势,而且还关注着以后的变化,经他这么一分析,叶僧也认为团结兵确实不能撤,失人心容易,得人心难,一个考虑不好,可能无意之间,就让很多人对你心存怨恨。

想通了这一点,叶僧马上为丁晋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不召回团结兵,而是换将,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员担任团结兵的新指挥官,以新的战术和方法,来对付山中土匪。

而且,叶僧还提出,这个人选不能在团结兵中选取,因为团结兵的将领军官们,已经熟悉了长期训练的那一套战法,思想已经固化,已经僵硬,选取他们其中任何一位,恐怕下场还是和解放一样。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