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宦海风流(起点)> 人物篇 第十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物篇 第十三章(2 / 2)

卢士琼回到了住处,外面的天气是风卷雪花。他紧挨着炭火炉坐下,一方面在为自己的前途愁叹,一方面也在想着怎样筹备贺礼向朋友卢光祝贺。

这座临时居住的房子有些破旧,一扇窗户已经损坏,风雪本来就是见缝就入的,如今面对这这么大的破损之处就更是拼命的往屋里钻。卢士琼不得不想办法堵住这扇破窗,他找来一根长竹竿,把一张席子固定到竹竿上,并把这个遮风挡雪的席子固定在窗户外面。

呆在屋里的卢士琼发现了异常现象,有几只猫头鹰落在了固定席子的竹竿上,它们在不停的鸣叫。

猫头鹰的正式名称叫枭,人们认为枭是一种不吉祥的鸟类,所谓夜猫子进宅。枭的叫声让卢士琼感到心惊神散,他拿起一根棍子出门去驱赶,那些枭似乎并不惧怕卢士琼,它们飞起后又重新落在竹竿之上,就这样一来一往,枭和卢士琼纠缠了很长时间才离去。

卢士琼很气恼,他暗自思付:我考试如果失意那是自己的水平问题,倒也怨不着谁,可这些枭如此作怪却是很不吉利的事,难道我真的面临着横祸?

就在这种惶恐的状态下,卢士琼熬到了晨鼓敲响,完全出乎预料的事,门外传来报喜的声音:卢士琼榜上有名。此时朋友卢光也让人给卢士琼送来了马匹和衣裳,走出陋室的卢士琼顿时焕然一新,无论是穿戴还是心情。

卢光这个贵人以后成了卢士琼非常好的朋友,卢光就是后来的卢光庭,他改名不久后就死了,死的时候很年轻,但这个人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永远不可能被磨灭的痕迹,正是有他的存在,武澄宇和曹斐两大实力派人物才可能结盟在一起,并且卢光庭还是武党的智囊,可惜这个人在大宗四年底就病逝了。

卢士琼出仕后,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史馆编撰,这个工作没做多久,泰丰三年,他受卢光庭的引荐,拜在了卢光庭的岳父—吏部侍郎尚哲门下。尚哲是个喜欢提携后辈的厚道长者,很快就将卢士琼安排在翊卫做兵曹参军。

翊卫属于禁军系统,按规定必须从长安本地居民选取成员,里面的兵将多是亲贵子弟,卢士琼到任未久,就发现了问题:按制度,所有“长上”以上的官员,平素均须在办公机构值勤待命,并依五天一次的规定轮流休假。但是这个规定在具体实行时又变了样:只有按额定数字向本机构提供办公经费的人,才可以享受休假。这一来,很多靠德行才学被荐的寒士,便因不能按时定额交钱被剥夺了休假的权利,甚至“岁余不得休沐”。相反,那些有钱人的子弟,却以“多财善贾”,还能占用别人的休假,“日出游戏”。

卢士琼认为,像这种无钱者过度劳累、有钱者随意缺勤的风气蔓延,势必影响宫禁侍卫机构职能的正常行使,因此他大胆呈书给天子,请求废除这种陋俗。

顺宗看后,大表赞赏,赐给他彩物一百段,并颁下严令不得违规休沐,但是这个陋俗并没有废除,富贵人家的子弟照样整天嬉戏。

泰丰五年的时候,卢士琼以“郎将”职务,陪同礼部尚书韦纲出使回鹘;七年,依芳公主和亲回鹘,卢士琼再一次出使,这一次,他的官职有了重大改变,被顺宗任命为礼部右侍郎,以钦差身份前往回鹘国。

这次火箭升级的原因史书上说是武澄宇的提携史书记载当时武澄宇已经深藏祸心密谋结党,但是稍加分析便觉得很可疑,首先,武澄宇当时是第一次入阁为相,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都要比其他宰相如崔铉、尚哲、杨怀素等人稍逊,如果非要说一个刚登显位还没有站稳脚跟的人就急着垄断朝政,实在是有些令人难以信服;

其次,史书上也说卢士琼是被卢光庭引荐给武澄宇的,但是这个时候卢光庭和他的岳父—宰相尚哲和武澄宇还不是同路人,尚哲因为政见不同和武澄宇颇闹过几次矛盾,卢光庭不可能将自己的朋友推荐给一位有仇怨的政敌,何况武澄宇也不一定接受卢光庭的推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卢士琼因为和亲之行,才得到皇帝火速提拔,那么为什么这块馅饼会掉到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卢士琼头上呢?无它,正是由于卢士琼也是和亲之策的坚定拥护者,他当时绝对是尚哲派系的人,很可能尚哲已经准备悉心栽培这个“小老乡”。

尚哲是和亲政策的提出者,他倡导用和平手段解决周边问题,和亲之策一方面可以缓和大周与邻国间的争端矛盾,另一方面还可以化敌为己用,趋使那些愿意和大周结成亲戚关系的国家消灭那些和大周敌对的国家、民族。

尚哲当宰相时已经七十高龄,他一直想寻觅一个有担当有才望的人,以备以后可以接替自己的相位,继承自己的外交政策。而卢士琼与他是同乡,且有才干,尚哲极有可能是看中了卢士琼,因此对他亲厚无比。

尚哲死后,卢士琼也确实是和番的最坚定拥护者,但是这个外交政策在泰丰九年遭遇了致命威胁,而卢士琼也遇到了仕途中的又一次重要转变。

泰丰九年,宜城公主被派去北方和奚族人的领袖骨力裴罗和亲,送公主出嫁的使节团还是卢士琼带队。

和《红楼梦》所编的情形相似,大周派往外族和亲的“公主”,往往也只是皇家的旁支。真正的皇帝女儿,被视作掌上明珠的宝贝疙瘩,是很少派去和亲的。

前唐时,吐蕃人曾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想娶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可是则天女皇和高宗的眼珠子,哪里能送到吐蕃去?于是,皇室假称太平已出家修道,等风声过去后,就又风风光光地给她选如意郎君,大肆铺张,隆重完婚。

这里这个“宜城公主”,其实就是顺宗的外甥女,姓王。临时被册封为“宜城公主”。

当然,虽不是皇帝亲生,但同样出身富贵豪门,要不然肯定一到别人地头就露相,因为这些世家女子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冒充个公主哄骗哄骗那些蛮夷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然而,对于这些派去和亲的“公主”来说,她们的心情应该比王昭君更加沉痛难耐。她们都是金枝玉叶的皇亲,如果不去和亲,她们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里游乐玩耍,然后在大周的名门贵族、科甲才俊中选一个如意郎君当驸马,过上花好月圆的幸福生活。

然而,一纸诏书,就要离别自己的爹娘,孤身一人远去那地僻人蛮的遥远世界,很难再有机会回到家来。这样的事情,对她们来说,实在无异于晴天霹雳。

所以,可想而知,宜城公主肯定是和上刑场差不多地难受,如果可能,她宁愿不要这个“公主”的头衔,她宁愿像长安市里普普通通的贫家女孩一样过荆钗布裙的生活,她一定恨自己为什么生为一个女子。

可是,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登上远去的车马,去那遥远的草原。在这个稚**孩的心中,自己似乎就是一只小白兔,被送入那可怕的狼窝之中。她按捺不住满怀的愁闷,于是车马在虚池驿停留时,宜城公主提起浸透了泪滴的墨笔,在驿站的墙上题下了一首诗。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当时,卢士琼看了这首诗后,也有些愧疚,说来和亲之举,虽说对于换得和平的环境有一定好处,但对于被派去和亲的公主来说,却实在是一出惨剧。

事实上,早在尚哲提出“和亲外交”时,就有不少大臣反对和亲之举,有一位忧国忧民的名士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卢士琼愧疚心理下,便对宜城公主说:到了草原可能有些中原美食就吃不上了,公主有什么喜欢吃的,我每月让人给你送来一些。

没想到宜城公主却说:我最怀念的是长安故土,你如果不见怪的话,每年给我送来黄土一杯就行。

这句话是宜城公主的肺腑之言,但是听来很不祥,果然,她的悲剧远远没有结束,她是三月份被送到北方和奚王武延宠骨力裴罗的汉名成亲的。仅仅过了半年,到了九月份,这些北方的狼族们就又重新叛周。而他们叛周起兵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将周朝的公主杀掉祭旗!可怜宜芳公主,于豆蔻年华惨死在胡人刀下。日夜不休的万里胡风,也吹不散她的怨愁!(!)尽在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

Copyright (C)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