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洗烽录> 第六十二章 愁来江湖两相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愁来江湖两相忘(1 / 2)

凌冲去年十月在大都成婚以后,本想立刻携妻南归的,但艾布说甚么也不答应。.26dd.cn“若道路平靖还则罢了,”艾布的理由是,“听闻朱元璋遣兵往山东来了,西边又有扩廓丞相与貊高、李思齐等鏖战,你们总不能绕路河曲,往四川折往江南罢?虽则嫁了你为妻,女儿还是我女儿,怎放心她自战阵中行走?”

反复劝说,艾布执意不允。可是要凌冲留在大都,凌冲却又不愿意。听闻徐达北伐的消息,凌冲心里象有猫爪抓挠般的搔痒,恨不得立刻飞往南边,去助他一臂之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他自幼的理想,理想眼看就要实现,谁肯置身事外,远远地做壁上观?

女婿和丈人怎么谈也谈不拢,没有办法,反复磋商的结果,是决定凌冲和陈杞人先自南归,冷谦则暂留大都保护艾布父女,等到南北通路安全了,再送雪妮娅往应天去。十一月初,陈杞人父子离开大都,取道山东南下。才到益都附近,就发觉山东的中心益都,已经被徐达率军团团包围了。徐达见到凌冲,自信满满地说道:“年前定可平定山东全境,则往北一马坦途,不日便直薄大都去也!”

果然,到了十一月中旬,益都城破,元朝在山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普颜不花死于乱军之中。十二月,徐达兵指济南,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帖木儿弃城而走,退保大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山东全境都已光复。同一月,福建方国珍兵败,向吴将汤和投降。

凌冲腊月回到的应天,朱元璋正忙着登基事宜,也没空招呼他,更没委派任何任务。正月,朱元璋恢复应天旧名建康,登基称帝,建立明朝。他要授凌冲枢密院四品同签之职,凌冲推辞说:“陛下但有差遣,微臣敢不赴汤蹈火,以报君恩?只微臣非是做官的材料,请陛下收回成命罢。”中书参政胡惟庸笑着劝他:“国家肇建,中原未定,陛下自有差事与你做,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无个官职,如何好办事?左右不教你入府理事,便挂个虚衔,又怕的甚么?”凌冲无奈,只好拜领了。

登基没几天,朱元璋就召见凌冲,让他作为使者,送信去给王保保。朱元璋说:“卿与扩廓甚是熟稔,见了面仔细觑看者。他今四面楚歌,若能倒戈来降呵,品位定在众将之上。他若不肯时,也只索罢了,卿且细查中州军动静,归来报朕。若得便时,你更往关中去窥李思齐等人动静,往太白山中访那彭素王可曾归去。朕包容天下,旧恶不究,他若肯来降我,往事便不计较了也。”

凌冲回到清真居拜别义父母。陈杞人道:“保保自小便好大主意,岂是你劝得动的?我与他十数载未见,且待我与你共走一遭去看来。或他觑看往日情份,便不降时,也不会害你。”凌冲心想,王保保绝不致于伤害自己,但义父愿和自己同行,原是求之不得,急忙满口答应。

还有一个原因,凌冲也不想那么快就和义父分开。前此在大都,义父和师父考较他的武功,发现他内力大有长进,问起来,凌冲回答说是修练沛若神功的结果。杞人关照他说:“陆前辈赠你此功,是好大的恩德,你须牢记在心上,得便时必要报答。”冷谦却笑道:“且随缘罢,也休太记挂了。”

凌冲问杞人:“父亲常说,六花拳的第七段,非有深厚内力相辅,不得运用,因此不肯交我,不知儿现今可学得么?”杞人摇摇头:“且再理会。你婚事在即,哪有空闲学拳?”

这次南归应天的路上,凌冲又旧话重提。杞人仍然说:“且再理会。你刀法中破绽甚多,我且先与你讲些运刀的精妙处。前此你内力不足,领会不得,便与你讲了,也是无益。”凌冲大喜,悉心向义父讨教。陈家这套刀法,是从先祖完颜陈和尚处传下来的,似拙实巧,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功夫,凌冲学习其中奥义,苦练一个多月,才领悟了不到三成而已。因此,他虽然受命往山西去,仍希望义父就在身边,可以时时请教。

※※※

于是,父子二人带同十余名随从,晓行夜宿,兼程赶往潞州,见到了王保保。王保保在正厅召集诸将,会见使节。凌冲递上书信,王保保展开略看一看,冷笑着放下:“前孤与你主每有使节往还,以为其身在盗**,心存忠义,今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僭号称尊,则仇国分明,还多说些甚么?孤是大元藩王,岂能受你伪朝之诱?”

凌冲笑道:“我朝圣主,德加海内,初亦以为大王心存忠义,要匡服元朝哩。若非今日元廷下诏,削夺大王的职权,而大王虎踞山西,不肯从命,圣主岂能教凌某来说大王?”

毛翼喝道:“使节无礼!我大元一统瓯宇,万世不朽,偶有奸臣作乱,谗害我主,我主若从了乱命,则是自毁长城。汝以为我主不忠耶?!”

凌冲“哈哈”大笑:“忠与不忠,还不是庙堂大老们说了算?你休与我讲这些门面话,各人心中,自有分数。”说着转向王保保:“我圣主英雄睿智,大王若肯归附,品爵不在今日之下,又不受鞑子的鸟气,岂不是好?”

王保保一拂衣袖:“休得妄言。你且退下,等我报书朱某。”说着,起身退到后堂去了。众将皆散,毛翼对凌冲一拱手:“大王承先王遗志,是断不肯降的,凌兄你何苦多劝?”凌冲摇摇头:“说甚么‘承先王遗志’,我看他并无意于匡扶元室,只是不甘居于我主之下哩。我为使节,这些话总要讲我,我也知劝他不回,只是形势所迫,好不为他担心。”

毛翼轻叹一声:“各自有命,且看天意罢。”行个礼,退了出去。

公事办完,王保保在后厅设宴,招待杞人和凌冲,由商心碧在旁服侍。凌冲见商心碧上了头,换作妇人装束,笑着拱手道:“先恭喜王兄了。”王保保笑笑说:“不过纳个妾侍而已,我还未曾恭喜凌兄与雪姑娘成亲哩。”他端起酒杯,又对杞人说道:“如此喜事,岂可不痛饮三杯?我与陈叔父也十五年未见了罢,此番重逢,不胜之喜。”

杞人也端起酒杯来:“日月穿梭,真个时光如同流水。去年我往大都去,绕道往河南你养父坟上祭奠,他昔日雄心万丈,今也做了一掊黄土……”王保保摇摇头:“古往今来,圣贤莫不有死,便陈叔父你勘破红尘,也终不得做万年神仙,感伤怎的?”

两人对饮了一杯酒,凌冲喝茶做陪。杞人想想,低声说道:“察罕本是沈丘一个田主,中年起兵,纵横河朔,殁后得封梁王,此生也算不枉的了。然时局动荡,诸将违命,你今虽领其兵,承其志,却不知异日结果究竟如何?”王保保苦笑道:“我是不肖子,今日弄做这般田地,便死后,怕不敢往见先王去哩。”

“王兄何必如此颓唐?”凌冲正色说道,“梁王号称兵马百万,中原厮杀一生,不能底定一瓯。王兄承袭父志,破孛罗、入大都,封王拜相,成就岂在梁王之下?世事多舛,饶你德并尧舜,才过孙吴,也难免落寞的一日,些许挫折,何必放在心上?”

王保保诧异地望着凌冲,凌冲继续说道:“元朝已失天心,故我大明兴起。逆天而行,岂有好结果的?顺时而动,才是英雄豪杰哩。兴衰成败,也都在王兄你一念之间……”王保保打断他的话,“嘿嘿”笑道:“凌兄休劝我。咱们内厅只论交情,不谈国事。我看那朱元璋外表似忠厚长者,实则其心忌刻狠毒,但看他瓜步溺杀小明王一事……”

凌冲惊问:“你说甚么?!”王保保笑道:“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定是他教廖永忠溺杀了韩林儿。此谋既成,他又隔得一年,等平灭了张氏才登基称帝,其能忍处,不下于勾践。我虽敬服其谋,然此种人平生最厌的,要我屈居其下,除非是斫了我头去哩!”

凌冲默然不语,连王保保都一口咬定杀害小明王是朱元璋的主使,使他长久存在心里的疑惑又加深了一分。其实他一直在逃避这件事的真相,他不由想到,自己是不是真的愿意接受真相呢?不管那幕后黑手是朱元璋还是彭素王。自己是不是有勇气去询问一下廖永忠呢?虽然对方未必肯说真话,但也总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吧。

※※※

陈杞人和凌冲在潞州才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中午,王保保就挥军北上太原,临行前,把回信和礼物交给凌冲,让他带回去给朱元璋。他问凌冲:“你们这便回建康去么?”凌冲也不瞒他,回答说:“还有些事,先往关中一行。”

王保保对陈杞人说:“如此,我有一信,托叔父带与李思齐。他常以长辈自傲,不见我的使者,陈叔父亦与先父平辈论交,他或肯相见哩。”杞人皱皱眉头:“你知我与李思齐,也只在罗山他庄院上见过一面,并无交情……”王保保笑着说:“请叔父助我,国难当前,教他休记旧恨,再出潼关来与我厮杀。他若仍不肯见你呵,也无别计,我也不怪叔父的。”

杞人只好答应,接下给李思齐的书信。凌冲叫手下先带着回信和礼物回建康去,自己只和杞人父子同行,西往关中而来。春节过后,关中诸将又纷纷往潼关增兵,关保也将统帅部进驻到最前线的阌乡,大战一触即发。潼关东西,两军都戒备森严,难以穿越,杞人父子只好越过伏牛山,绕道商南,偷渡武关,再进入陕西。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