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143|h:199|a:l|u:http://file1.qidian./chapters/20105/3/1569658634084925465486289426991.jpg]]]楔子
传说二万三千年前,天地本为一片混沌,其名曰:帝江。收藏*顶点~~网i。帝江浑浊不堪,犹如一口麻袋,其中暗淡无光。
又一万八千年,盘古从混沌之中孕育而出,拔其锐牙,为神斧,纵横一劈,化浊世为江山。
盘古力尽而亡,其毛发化为星辰,双眼化作日月,血液化作江河,骨骼化为山川。
华夏江山秀美,山川河流岂止百万。大山深邃,长年云雾缭绕,黎明百姓对其颇有敬畏之意,山中鬼神之说更是流传甚广。
自女娲造人以来,多少有志之士,对于修真问道,长生之法的追求,从未停息,亦不知疲倦。蜉蝣之人,亦愿摆脱尘世烦扰,脱胎换骨,以求得道。
若干年后,终有所大成。以极北冰雪莽原之昆仑仙地,东海瀚澜之蓬莱仙岛,终南茂林之终南仙山为首,相继涌现出若干修仙问道之圣地,一时间修道之风大盛,出得许多得道之士。羽化登仙者,亦不为少数。天下苍生受众神庇护,连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话说帝江死后,气精魂化为黄帝,黄帝统领华夏部落,历三世,传位颛顼。其时炎部首领名为共工,共工与颛顼不合,谋图篡位。
共工率上古巨熊“浮游”、人面蛇“相柳”与颛顼大战于昆仑,引得山崩地裂日月无光,天地苍生颇受其苦。而后龙人“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虎人“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大败共工于不周山下。
共工大骇,走投无路,率一十三骑合身去撞那不周天柱。一时间天地震动,万物失色,擎天支柱从中横断。天地失去支柱,向东海斜去,引得山洪爆发,焰山喷涌,妖魔邪神大肆作乱,世间苍生陷入炼狱之中。
其时昆仑之主陆吾道人,蓬莱之主蓬莱仙人,终南山之主青牛道人相聚东海之上,以商议救世之法。
时值夏季,海上风雨大兴,只见波涛汹涌间,三道巨光冲天而起,日月失色,乃三位神人作法。世人皆东面而望,以为异宝出世,叹为观止。
不出三日,天地震动,昆仑、蓬莱、终南山三处异响不断,山石爆裂,尘埃漫天而不见天日。三座巨山轰然之中缓然升起。历时七七四十九天,大山长得与天齐高,与地齐平,是为新天柱。
此天柱乃三位大仙精魂所化,可支撑得半边天幕。此时日月星辰渐入轮回,世间万物得其本体。
天下山河重布其位,极北冰雪消融化为荒漠。西天戈壁崩裂,因得共工残魂之厉化为冰雪之原。南天地势突陡化为百万大山。东海焰山喷发,填平海水化为赤红之崎峻丘壑。再往东处天穹依旧塌陷,妖魔鬼神不断涌出,生灵涂炭,寸草不生,是为混沌之地,穷凶极险。
再五百年,大劫之中侥存之凡人重养生息,于中原两河之间筑起家园。但四方之地皆是穷山恶水,常有妖魔野兽侵袭,实为苟延残喘。
是时天柱之上有神人下得凡来,将修真玄术广传于世人修习,以求生息。世人勤加锻炼,不久便有所成,修真门派如同入夜繁星,纷纷探头而出。其中修真法门各异,法宝修炼各异,不同门阀之间,仙术道法犹如百花齐放,一片鼎盛。但其中亦有名门正宗,高低之分。以三座柱山门下弟子为之翘楚.
北柱之山因其山顶乃九霄悬河,一帘银瀑自天上飞流直下,犹如玉帛,故得名“玉帛山”,玉帛门下弟子多修仙剑.
西柱之山中空一洞,环洞中建两座巨大孪殿,名曰日月殿,日月即为两仪,故得名“两仪山”,两仪门下弟子多修双剑。
南柱之山实是两棵巨木相互纠缠,修真弟子多居树冠之上,名曰“乘云木”,乘云门下多修仙棍。
三座巨柱共同撑起其下山河,统称为“三柱山”。三柱山乃是天下命脉,黎民百姓颇为敬仰,日夜膜拜。其上门派乃是仙人所创,实为名门正宗,门下弟子选拔严格,人数颇为精少,但任何一人都具有通天彻地之本领,为天下之守护神。
岁月越是长久,关于三柱山上的神仙传说越是多了起来,但由于那些神人高来高去,且来去如风,大多人不得见其面貌,从此之后,却成为了一个传说。而此时中原之内已可抵挡妖魔,百姓渐得安居乐业,又见一片太平之世。
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三柱庇护下的修**。
第一章绝症
日暮夕辉,一轮血日悬挂在西山的沿上。
一名约摸十岁的少年,坐在青瓦的屋顶之上,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一把小刀,正在专心的雕刻着,一只白兔已成形,这白兔毛发毕现,双眼含光,活脱脱犹如活物。如此手艺让人赞叹。
他迎着暮光,晚风轻袭,长发披肩,随意飘洒,发丝竟是和夕阳一般,同为赤红色。
远处天边,就在斜阳旁边,有一巨大的黑影高耸入云,那是一棵巨树的影子,隔了层层云暮,依然如此清晰,几乎近在眼前。
不过说它是一棵树又大约不妥,因为从浮游的凡人看来,它已经与苍穹为一体。
寰宇之间大约只有苍天才能与它齐平,**之中大约只有星辰才能睥睨它的冠稍。
这巨树枝叶生在晚霞之上,下有缕缕彩云烘托,真乃一片仙境。
“今天怎么还没有神仙路过呢”少年放下小刀,怔怔的望着那棵巨木,对这般仙境有着无限憧憬之意。
只是他脸色有些苍白,偶尔轻咳两声。
“有了有了!”他声音有些颤抖,带着几许兴奋,几许纤弱。
只见云端之上,不知何时,有三道异彩正划过天际,其后带起了三条长长的云线,不注意看时,还以为是三道霞光。它们与初显的繁星并行西上,以极快的速度向树冠飞去,不时便消失在了黑影之中。
少年一直注视着它们消失在树影之后,满意似地笑了笑,又拿起小刀,刻起了木头。
“玄云,你怎么又上房顶了?天色晚了小心着凉。”一位年到中年,却风韵犹在的美妇人在院中柔声喊到。
“知道了,娘。我待会就下去。”玄云应了一声,不去看她。
“哎这孩子。”妇人叹了一声,“药熬好了,放在你桌上,记得喝。”
“恩”玄云又懒懒的应了一声,向远处眺望过去。
屋檐之下乃是一条曲折的小路,它蜿蜒而上,伸展到了远处的山头上。路旁有些杂草野花,入夜时候白露皑皑,有些清冷。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行在山路上,他银发苍苍,看来已是花甲之年。但此刻面上完全没有老者的那般颓然,而是一脸喜色。他身旁有一位身穿方士服的中年男子搀扶着。
玄云远远望见他,大声叫道:“娘,爷爷回来了!还带了郎中。”
妇人在屋中应了一声,赶忙走出来:“玄云,你快下来,大夫远道而来,不要失礼了。”
“噢我这就下来。”玄云应声连忙站起身来,向檐角的木梯走去。
不多时老者便领了大夫到了门前,妇人赶快迎了上去,鞠躬道:“大夫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到寒舍饮杯茶水。”
那大夫长须一捋,笑道:“无妨,还是看病重要。”
“云儿,快过来。”妇人执起玄云的手,将他拉到前面。“快见过大夫。”
老者连忙道:“这位大夫姓薛,在这青竹山上观中修道,乃是远近闻名的神医,专治疑难杂症。”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