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患得患失的心态让杨杜宁感觉有些心理失衡了,再没有在战场上那种随心所yù的痛快。
杨杜宁并不太想依靠自己的武力来做事情,他想的还是依靠正统的办法来混自己的仕途。
晚饭没吃杨杜宁便离开了石城,他回了一趟月城。
他不想惊动任何人,回来,只是做一些准备。
回来的时候,他有些对黄秋玲和阿乌的愧疚感,回去了居然都不见上一面。
这个夜里,杨杜宁根本没有睡觉。
他在思考。
第二天早上七点,杨杜宁接上陆嘉文和米小青,来到了哈哈乡。
今天的工作就是下去。
杨杜宁必须要走下去,去实实在在了解一些情况,在工作上他也要先做好准备。
车没有开,因为下面根本就不通公路了,全是山路。
哈哈乡下辖六个村,人口也就三千多人,分散在13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里。
由近及远,杨杜宁准备用上一个月的时间跑完六个村大部分地方,自然,陆嘉文也直接被“征用”了,反正他这个主任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有两个副主任架空他,所以他能抽得出时间来陪杨杜宁下去。
陆嘉文可是乡里极少数跑遍了哈哈乡的人之一。
今天早上,杨杜宁到林枫那里打了个招呼后,本来准备出发,后来一想不妥,又到曲楠办公室找到了乡长大人,亲自请了假,得到了曲楠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
曲楠对杨杜宁下去是真心支持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下去了,才会搞得清楚一些问题,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看资料是不可能完整了解的。
第一个要去的村是木子村。
木子村离乡zhèng fǔ所在地西北方大概有近三十公里远,是距离最远的一个村,也是路最难走的一个村。
三十多公里说起来不太远,但是放在这个平均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区,那可就不好走了。陆嘉文背了一个大包,里面装了一些干粮和电筒之类的东西,他说了,今天能在天黑前走到木子村就算是不错了。今天晚上只有借宿在村子里了。
杨杜宁可是专门准备了一个卫星电话,不然一进山,手机就没了信号成了废物了。
哈哈乡zhèng fǔ位于一个平坝,没有走多久,便进了山。
本应该是青山绿水的这里,迎面而来的却是光秃秃的山。杨杜宁心里不免有些失落,石城的木材快要卖完了!山上看不到几棵树,长得全是草,退耕还林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山体上还留有一些几年前还在使用的滑道,那是当年砍树后把树从滑道送下来时留下的,但现在树已经没有,这些滑道也就成了大山的伤痕,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才会愈合。
其实这里就算是毁林种地,也是没有多大收益,因为这里适合种水稻之类作物的地方太少,主要还是种一些土豆、包谷、荞麦之类的作物。
还有就是山脚处,太多被挖出来的山洞,如一颗颗失神的眼珠子,就那么密密麻麻布满山脚,这就是挖稀土矿留下的。
石城的稀土储量很大,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在蒙省,根本没有开发的条件,所以这里便是全国最大的稀土基地了。另外一点,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稀土矿藏位于华夏。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上的树木便渐渐多了起来,不是这些树没有利用价值,而是这路太难走了。
一条只有一米左右宽的山路,紧紧靠在山腰处,一路盘旋,不说送木材,就连走人都开始变得艰难了许多,有些地方宽度就只有不到五十厘米,人只能侧身小心通过。
看着脚下的近一百多米的山沟,没有走过这种山路的人怕已是吓得手脚发软,迈不动步子了。
这连接山里山外的唯一山路上,人还挺多,最让杨杜宁感叹的还是那些背着木柴行走在山路上的那些女人。
这些山里的女人个子都不高,就没看到超过一米六的,年龄差不多都在三十四岁的样子,但是长年困苦的生活让她们的有着远远超过实际年龄的容貌。
杨杜宁回想起前世自己曾经下过了一个可笑的结论:走在县城的街上,入眼,满是黑鸦鸦的一片,除了已婚妇女的白头包。不仅仅是指从多,而是黑发黑眼黑脸,再加上普遍以黑灰sè的衣服为主,全是黑。
更让杨杜宁记忆犹新的一次,还是前一世。
曾经有一天,杨杜宁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大概五十来岁的卖菜的山里妇女。黢黑的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背着一个背兜,里面有米,有一些生活rì用品,还有一块不大的肥肉。
山里人喜欢肥肉,不是不喜欢瘦肉,而是肥肉不仅仅是肉,还可以熬些油!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