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33:黄鹤楼耸立在蛇山峰岭,此时重建不久。!!!超!速!首!发
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历史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6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19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唐代黄鹤楼已具规模,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傍晚时分,萍离开黄鹤楼,走下蛇山,沿着武汉长江大桥引桥漫步桥头,伫立在长江边,望着滔滔东流的江水,脑海里浮现起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非常著名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使人愁。
崔颢这首咏黄鹤楼的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千古绝唱,并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连一代“诗仙”李白也不得不佩服地赞叹:“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头!”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此时、此地、此景,包括萍的心情,恰似崔颢诗中所描绘。只是鹦鹉洲早已不见,回头再望黄鹤楼,此楼也非当初之彼楼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使人愁。”江烟雾弥漫,波涛汹涌的江水让人发愁,勾起了萍的思乡之情:“我的故乡你在哪里啊?我已离开你很久、很久……”
想到这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脱口而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唉,还是回去!
醉里不知身是客。这天晚,萍一个人喝“闷酒”,“闷酒”伤人,容易醉。
萍醉醺醺坐在服务台前发呆。
“怎么不看电视?”值班服务员梅关心地间,“有元旦晚会呢!”
“不想看,”萍说。
“想家啦?”
“嗯,有点。”
萍虽然到武汉没有明、青他们来得早,但和服务员关系不错。可能是萍的性格不那么张狂,说话不那么粗鲁!尤其和梅有缘,萍刚来听不懂武汉话,与本地人语言勾通有困难,梅还主动、耐心教他说武汉话。
“月亮弯弯照九洲,
几家欢乐几家愁;
多少楼台饮美酒,
几家流落在外头……”
不知从那间客房传来的歌声,在进一步勾引萍的思乡之情。
“喜欢唐诗吗?”萍突然说,“我来背唐诗给你听!”
“好。”
“李白的《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鏡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的诗我也会,”梅笑了笑,也背诵起来。
“床头明月光,
疑是地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学老师教的,”梅笑着,得意地补充,“还没有还给老师,我的记性不错!”
“这首诗叫《静夜思》,也是咏月的,李白是最擅长写月的诗人,李白全集中与月亮有关的诗歌达320多首,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萍解释道,“李白爱月,连给女儿取名都忘不了月亮,叫‘月奴’;李白的死,也与月有关,是在酒醉之后‘入水捉月而死’……”
“知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吗?江南才子唐伯虎也有一首《把酒问月歌》。”萍继续给梅“讲课”。
“没听说过,”梅说:“背来听听。”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断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伯虎最佩服李白写月亮的,同时也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叹中,把月亮当做知音与寄托。全诗十六句,有九句提到李白,可见狂放不羁、自命不凡的唐伯虎是多么崇拜李白!”萍感叹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萍生怕梅听不懂,背诵后,要过纸和笔,又默写出来给梅看。
“李白的咏酒诗也很多,有人说李白的一生是由月亮、酒和诗歌勾兑而成的一生。我最喜欢的是《将进酒》,背给你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