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七十九章 “唱凤凰”(重新修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九章 “唱凤凰”(重新修改)(1 / 2)

:207:10124大年初一,萍一直睡到自然醒——

新年第一天是个好天气,灿烂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萍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还是不想起。

外面是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三九四九冰走”,现在是四九尾,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

“真舒适!”躺在热被窝里,萍心里想,冬天里睡懒觉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其实,有时幸福也很简单。

“哐、哐、哐、哐、哐、哐,咚锵、咚锵,咚咚锵……”传来锣鼓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萍知道,“唱凤凰”的来了。

“唱凤凰”是地方传统说唱文化,走家串户“说好话,唱喜词”,它源于古老的乞讨文化。“文革”“破四旧”期间,作为“糟粕”被禁止过。改革开放后,又自然恢复。

“唱凤凰”要能说会唱,特别是领唱者要具备相当的“口才”与“急才”,要能张口就来,现编现唱。可以说,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过去“唱凤凰”非常受追捧,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凤凰”唱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萍自然也不例外,只要听到锣鼓的“咚咚锵”声,心里就会涌起一股热流,那锣声鼓点,就像敲在萍的心坎。

萍赶紧起床,准备迎接“凤凰”。再不起母亲就会说了,“凤凰”来了是不作兴还睡在床的。

“凤凰”到了屋后头,父亲先放了一串“小鞭”迎接“凤凰”。

“锣鼓一打格排排,

小小凤凰到府来,

凤凰来到珍宝地,

千年富贵万年财。”

“锣鼓一打响堂堂,

新彻的瓦房真漂亮,

今年要把媳妇娶,

明年又把孙子抱。”

萍的母亲听到这一这段唱,心里特别开心,笑得合不拢嘴,连忙吩咐儿子先散一圈烟,让凤凰接着唱。

萍拿出不带过滤嘴的红牡丹香烟海产,给“唱凤凰”的每人散了一支。这还是萍在武汉找人买的一条,专门带回来过年用的。

当是香烟刚开始带过滤嘴,不过,人们还是喜欢抽不带过滤嘴的,“有劲”。6年前后,这种不带过滤嘴的红牡丹香烟海产,黑市高价卖到40块钱一条,相当于现在红中华的“价格”。它之所以“高贵”,还不完全是因为价格高的原因。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你有钱也买不到,特别是节日期间。

改革开放后,香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从几分钱一包的低档劣质烟向中高档次发展,品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香烟是什么?用当时最通俗、最流行的说法,是“介绍信”。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商业活动中,是用来打招呼的“见面礼”。与人见面不敬烟,普遍被视为“不懂礼”行为,请人办事常常会碰“钉子”。萍虽然不抽烟,但自从进入小季电机厂供销科后,身从来没有离开过香烟。可是说,萍亲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香烟“发展史”。

刚开始流行“大前门”。“大前门”,萍的家乡叫“二面分”,取大写“門”的字形看去像两扇敞开的门之意。“大前门”的档次相当于现在的玉溪牌香烟。但“大前门”也有好几处产地——海、青岛、郑州,海“大前门”最好当时所有商品,几乎都是海的好,青岛次之。红牡丹香烟也有北京生产的,同样不如海产的好卖。

随后云烟、贵烟渐渐占据市场,像“大重九”、“红塔山”等等,也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当然,各地人的喜好不尽相同,各地也会有自己生产的品牌。别的地方就不一一叙说。**前后,萍的家乡一度外烟非常流行,像“三五”、“万宝路”、“希尔顿”等等。不过,这也是后话。暂且不提。

“唱凤凰”的看到牡丹香烟,心里开心,唱得更加卖力。顺口就来了一个:

“锣鼓一打格京京,

看见个同志抽香烟,

一口香烟吸进嘴,

两股青龙冒天。”

“锣鼓一敲放光彩,

吉庆人家大门开。

凤凰点头又摆尾,

财源茂盛滚滚来。”

这些“唱凤凰”的,“文革”期间并没有闲着,农村成立“文艺宣传队”,他们改唱“革命样板演”。不但没有荒废“技艺”,反而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

“唱凤凰”的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五,大都在本村唱,初五之后,才到邻村去唱。古语说“凤凰不登无宝地”,所以人们认为,凤凰“飞”到哪里,那里就大吉大利,开门见喜。

“锣鼓一打响当当,

富贵人家顶兴旺,

恭喜发财好运到,

男女老少喜洋洋。”

“锣子一打响当当,

在场同志听我唱,

我唱凤凰有一桩,

一边唱来一边望,

一边望来一边唱,

一边唱来一边想,

看到什么唱什么,

看到哪桩唱哪桩,

越唱心里越高兴,

唱得你心里乐欢畅。”

一个“唱凤凰”的班子通常由五人组成。一人举凤凰,一人执大锣领唱,一人执鼓,一人执小锣,一人执钹,一人捧托盘收钱现在一般都是香烟。

“凤凰”以竹篾为骨架,外面用彩绸或彩纸制成,装在竹竿顶端。他们挨门逐户走,停下来时,首先向主人拜年:

“恭喜大发财,

元宝滚进来。

滚进不滚出,

多得用箩抬。”

接着便响起了锣声:“哐,咚咚锵……”举凤凰的开始摇动竹竿,凤凰“摇头摆尾”。

领唱都放开了噪子:

“锣鼓一打响当当,

一家老小喜洋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