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年就过去了。更新超快
初一下午给叔叔、婶婶们拜年。初二去拜外婆、舅舅、舅母的拜年,在二舅家萍和表弟兴喝了几顿酒,打了几趟牌,已经是初五了。
表兄弟依依不舍,分别时相约皖南再见。
“出差路过贵池,去玩。”兴邀萍。
萍说:“今年一定去!”
唉,明天又要班去了。
“供销茶话会”如期举行。这是每年春节后班第一会,也是必开的供销例会。
今年的“供销茶话会”气氛不是很和谐。主要是由于供销队伍的不断扩大,供销员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是货源之争。随着人员的增加,货源有时会变得紧张,“僧多粥少”,供销员常常为争抢货源发生冲突。
二是“关系”之争。所谓“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客户。这主要发生在老供销员和新供销员之间,老供销员资格老,新供销员“愣头青”,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些平时已经有过过节,这时候又喝了酒,谁怕谁哟!就在会骂骂咧咧,吵得一塌糊涂。
三是利益分配。长途与短途,即外省办事处人员与省内人员的利益分配。办事处既没有销售指标,又没有销售提成,这不仅不能制约办事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直接导致有工作能力的老供销员不愿去办事处。这不公平,办事处人员明显吃亏,最终也影响办事处的发展,损害集体的利益。
其实,问题与矛盾在所难免,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应该是发展中的矛盾。
就拿第三点来说,当初确立办事处人员只发津贴,不拿提成,是因为无法预料办事处的“前景”,无法为办事处设定任务,初衷也是为了保护外省办事处人员的“基本利益”――补发津贴,可以“旱涝保收”!再拿现在办事处的发展趋势来说,有好有差,也并不是“齐头并进”,全面平衡发展的。
这几年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引江电机厂前年的产值是700万元,去年已经达到1300万,几乎翻了一番。但同时面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一大批新开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单单小季镇生产发电机组的就有好几家。
“大家不要吵了!最后请沈记就当前形势给我们做指示。”主提会议的朱科长最后说。
虽说乡镇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相对国营、集体企业要灵活得多,但改革开放之初,体制依然沿袭国营、集体企业。
虽然已经试行厂长负责制,但厂长面还有记。引江电机厂的记原是小季镇下面一个村里的支,将近六十岁,耳朵非常聋。除非重大决策,一般生产会议他都不参加的。因为听不见,参加也没有用。乡镇企业本质就是一帮农民,开个会一般都非常吵。纵然如些,“聋”记依然只能听个大概。遇到发言喉咙小的,“聋”记就一脸茫然,根本听不清,白白浪费老人家宝贵的时间。说的紧张,听的作急,不如“聋”记会后看办公室主任整理的材料省事、省力、省心。虽然老记的聋耳朵相当于摆设,但大事都得要经过“聋”记点头才能拍板定案,俨然“太皇”。
见怪不怪。这种在现在看来非常奇怪的机制,在当时并不是引江电机厂一家,普遍存在。是共性,是通病。
沈隆记做重要讲话:“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我们将继续扩大供销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同时为调动供销员的积极性,厂部将重新制定销售提成和销售指标……驻外办事处人员不再守株待兔,也要主动出击,拓展市场,向所在省的县一级城镇发展……”
最后,朱科长宣布散会。
开完供销会,大家“朱元武登基――各登原位”。
青、明、萍和斌,准备从海坐船去武汉。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