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晴,常山郡上艾县鸭头山赵家村赵氏宗祠左“厢房”。
迷迷糊糊地醒来,陈安感到自己正靠在一个女人的怀里,头枕着的地方似乎有一对小小的“山丘”起伏着。
“公子,该喝药了。”女子边说边把一个盛着中药汤的陶碗轻轻地放在他的唇边。
陈安努力地支撑着自己的眼皮,看了一下陶碗里的汤药,然后又抬起头试着观察眼前这个抱他入怀的年轻女子——约莫十三四岁,还是个孩子(相对于现代人来说),年纪虽小脸部的皮肤却干燥粗糙(我国西部许多地方的小孩子,皮肤甚至不如东部沿海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固然是跟当地干燥的气候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不过被冻得红彤彤的两只小耳朵倒是给它的主人平添了几分童趣。
“目光清澈,眼神镇定,脸部肌肉亦松弛。年纪幼小,应该没有多少撒慌的经验。那么碗里的东西也应该如她所说是汤药没错了。”即使是在重病的情况下,陈安也丝毫没有降低自己的戒心。
“这是什么药?”虽然能确定小姑娘没有欺骗自己,但是陈安也不是那种给他什么东西他就喝什么东西的人。即使是为他治病的药,他也要问清楚了,才会喝。
“艾草,阿爷说能治百病。”小姑娘解释道。
“听说过用艾草洗草药浴或是辅助针灸治疗的,倒是没听说它还能治百病!”陈安知道艾草是什么东西,因为小时候在端午节,母亲都会用艾草给他洗澡。
“可是俺们村的人要是得了伤寒,都喝这种药。”
“那么他们的病全都好了?”
“·····”
陈安没有继续理会小姑娘,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还是很烫。没有体温计,他无法知道自己的体温到底是多少。头痛的症状也没有丝毫的缓解。
“算了,把我的背包拿来,我自己有带药。”他对小姑娘道。
于是,小姑娘吃力地(背包里有很多东西,所以重量不轻)将背包拖到他的跟前。
看着背包上那被解开的绳子和包里明显被动过的东西,陈安皱了皱眉。不过还好,背包里的东西虽然被动过,但是数量到是没有变少。
拿出感冒药和抗生素,陈安用小姑娘送来的温水服下。然后睡意再次袭来,他又沉沉的睡去了。
~~~~~~~~~~~~~~~~~分割线~~~~~~~~~~~~~~~~
陈安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他的身体情况比昨天好了许多。
夜里出了一次大汗,现在的体温已经降下来了。头还是有一点痛,不过他相信再休息几天就能好。
陈安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茅草的墙、茅草的屋顶,一块破木板按在“墙”上当作大门,“大门”两边有许多小洞,吹进徐徐冷风。自己身上盖着一件“被子”,一件由许多小块皮毛缝补在一起做成的“被子”。它于其说是被子,倒不如说是一皮袄子。如他猜的没错的话,那皮应该是兔子皮。
“这地方怎么会穷成这个样,就算是山区也不应该还有这样的茅草房。救我的人又为什么把我安排在这,难道他们就没有其它房子了?”陈安想不明白。
陈安感觉自己的脚有点麻,他试着动了动。
“嗯~”他的动作惊醒了正趴在他腿上睡觉的小姑娘。
“你怎么还在这里?”陈安不解道,
“阿爷命嫣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公子。”名叫嫣儿的小姑娘回答道。
嫣儿“独特”的说话方式和她对自己的称号让陈安有些不适应。
“那你阿爷在哪里,你能请他来一下吗?”
“好的,嫣儿这就去叫阿爷来。”
本来,陈安只是想让嫣儿去请她阿爷一个人,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嫣儿却带了一大票人回来。
在中国,无论是按照传统的中式礼仪还是西化了的现代礼仪,陈安都应该在嫣儿带人回来时起身相迎,因为他们是陈安救命恩人。可是,陈安现在却没有这么做。不是他没教养,而是因为连同嫣儿在内,这一群人的穿着打扮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
脚上穿的是木底的厚布鞋,身上穿的是宽大长袍,腰间绑着一根粗草绳,再加上盘在头上的长发。这一切都让陈安觉得不可思议。
看到他们的装扮,陈安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时就有的一个不好的预感现在愈来愈强烈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