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和七年一月十日清晨,常山国真定县
陈安站在原木高台上,开始了以后每天都会有的清晨训话.
“记住,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纪律、是阵型。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而只有纪律没有阵型的军队,即使打了胜仗,付出的代价也会是非常惊人的。所以,本公子对你们的训练,主要就集中在这两点上。”
“纪律方面,本公子编写了《天义军军纪简要》,一共是十条。全军上下,无论官兵,两天内都要做到倒背如流。本公子会不定时的抽查,要是到时候背不出来,无论他是谁,都要重打十五军棍。”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遍天义军军纪简要。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一切缴获要归公;
三: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四:不强买强卖;
五:待人说话要和气;
六:借东西要还;
七:损坏东西要赔;
八:不许损坏庄稼;
九:不许调戏妇女;
十:不许虐待俘虏。”
《天义军军纪简要》是陈安几乎照搬了后世某支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是用词稍有修改而已。
“凡是违反以上十条的,都将交由军法官处置。现在的军法官由本公子亲自兼任。”
“这是纪律方面的,至于阵型方面,就由本公子身边的这位孙战孙教习来教导大家。他在我大汉边军服役多年,身经百战。大家对他的教导一定要认真学习。”陈安为众人引荐孙老头道。
“都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众人大声应道。
“好,军纪教导正式开始!”
老六、行五各自领着自己队伍的士兵,开始教导起了自己也是刚刚才背流利的《军纪简要》。
天义军的军制是陈安参考了自己记忆中的东西方各个国家、各个朝代的军事制度而制定下来的。当然了,这其中最主要的参考对象还是他现在所处的东汉的军事制度。
陈安制定的《天义军14年版编制》主要是这样的:五人一伍,设伍长一人、副伍长一人;五个伍外加一什长和一指导员组成一什,一什27人;四个什外加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人、指导员一人组成一队,一队111人。三个队外加连长一人、副连长一人、政委一人、勤务兵三人、旗手一人、护旗手两人组成一连,一连342人。三个连外加营长一人、副营长一人、政委一人・・・・・・组成一营,一营人数视情况而定,在一千两百人到一千五百人之间。
不过陈安现在只是招募到了两百个流民,所以现阶段的天义军之编制了甲乙两个队,且甲乙两个队也只有三个什的编制而不是陈安设想中的四个什。
甲队的队长是行五、副队长和指导员都空置;乙队的队长是老六,同甲队一样,副队长和队指导员也空置。之所以空置,既是因为现阶段人少,陈安自己能够比较容易的指挥队伍所以用不着太多基层军官;也是因为陈安手里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至于剩下的疯子、小狗蛋等人,分别担任了甲乙两个队下属的各个什的什长。
分别是:甲队一什什长疯子、二什什长赵打虎(小狗蛋),三什什长赵风。乙队一什什长老九、二什什长赵云、三什什长是从流民中提拔的一个叫张力的人。
至于各什的副什长、指导员,同样空缺,待三天的突击训练结束后,举行比武大赛再从中选拔。
“公子,人咱们是招到了,可是武器的问题怎么解决?将士们不能一直拿着木棍啊!”在老六等人给新兵们教授《天义军军纪简要》的时候,暂时无事可做的孙老头说道。
“是啊!我也正为此事发愁呢。买兵器的钱咱们倒是不缺,我还有三十多两黄金。可是去哪里买那么多兵器啊?两百多人用的兵器,光是用料就得上千斤精铁。咱们要是一次买那么多精铁必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这是我现在不愿意冒的风险。”陈安烦恼道。
“公子若信得过,小老儿倒是有熟人,可以想办法搞来几千斤的精铁。”孙老头颇为自得道。
“噢!是什么人,信得过吗?”
“小老儿在边军时候的战友,家里有个小铁矿,不仅自己挖矿还自己炼铁。虽然几千斤有点多,但是小老儿不妨去试试看。”
“哦!私人也可以挖矿炼铁吗?”陈安可是知道朝廷有盐铁专卖制度的。就像“前世”时候烟草专卖一样。
“当然可以啊!公子怎会不知道?”孙老头很是奇怪。
其实陈安不知道的是,东汉在它的初期确实实行了严格的盐铁专卖制度,但是从和帝起,朝廷废除了盐铁的专卖政策而实行民营征税制度,不过政府专卖也仍然存在,一直到东汉末年。
“即使如此,那买回来的几千斤精铁怎么办,我们也没有铁匠啊!”
“这也好办,公子可记得小老儿说过什么兵器最适合军中使用?”
“当然记得,是长枪嘛!”
“不错,既然用长枪,那么只要有铁制枪头即可,其他的完全可以使用咱们周围这些砍不完的木头。至于枪头的制作嘛,只要在铁水出炉后直接倒入模具中就可铸造出来。只是这样的枪头质量肯定不如打造出来的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