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南宋风流> 第一百零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一章(1 / 2)

第一百零一章

卸去那象征着兵部尚书的权利外衣。此时的汤思退头发花白,身着黑色锦衣,就如一个残烛的老人般,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借着侍女上菜的当儿,苏墨小心的打量着这位权臣,这位汤尚书虽已年近花甲,但观其一生却极为不平凡;秦桧在相位时,汤思退就是秦桧的心腹之一,可见其一般。

秦桧死了,汤思退却取而代之,不禁坐了三年的宰相,更是一举成为主和派的领头人,而且还是朝中几大势力种最为雄厚的一支。

历史上记载,汤思退在北伐失败后,被孝宗派去与金议和,只是汤思退不仅议和没成,反而使得金兵自清河口渡过淮河,宋军节节败退。朝野强烈谴责其议和撤备之罪,汤思退被罢官,并在贬往永州途中,忧悸而死。

四十九年如梦。

八千里路为家。

思量骨肉在天涯,

暗觉盈盈泪洒。

玉殿两朝拜相,

金旨七度宣麻。

番思世事总如华,

枉做一场话靶。

这是汤思退被谪回老家处州景宁鹤溪,但未至老家已逝途中,其生命历程中留下的最后一首西江月词,名为《被谪怀感》。

孝宗性格优柔寡断,所以,汤思退的死可以说是为孝宗背的黑锅,“枉做一场话靶,”可见汤思退最后的无奈与凄惨。

不过,因苏墨的意外穿越,此时却已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太多,眼前这位汤尚书恐怕也勿需再做那“话靶。”

苏墨在打量汤思退,汤思退也同样在琢磨着苏墨,看着眼前身着锦衣,显得意气风发的年轻吏部侍郎,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嫉妒心思,他爬了一辈子,才爬到目前的位子,虽然几年前位极人臣,但却被侍御史陈俊卿以“挟巧作之心,济倾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的理由罢去相位。接下来的几年潜伏,汤思退无时不刻的想要重登相位,可惜,一直竟寻不得半分机会。

当今皇帝有意中兴,收复中原半壁江山,朝中主战派势大,身为主和派领头人的日子却日渐难熬。

听闻小孙子的亲家的二子在追求徒南的女儿,汤思退自然举双手赞成,可惜那司徒南的女儿心中似早有意中人,经调查之下,却是一个明不经传的保议郎;本以为一纸奏折下去,让这个保议郎知难而退,然而,这却是他终生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

接着,这位低的不能再低,矮的不能在矮的保议郎却屡次得到皇上的重用,军机处的设想者、北伐会议的参与者,最后乃至娶了权知枢密院事司徒南的女儿,成为军方重臣的女婿,就连成婚当日,皇上与两位宰相都前去祝贺。六部尚书、大臣更是堵满了苏府。

当时的喧闹场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再其被皇上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后,汤思退知道此时人家早非吴下阿蒙,索性也就不再前去招惹。

然而,在得知儿子的考课评估至吏部一个多月仍杳无音信时,汤思退知道,此事怕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到底是谁敢动汤家,不说朝中有他这个从二品的兵部尚书在,就是其身为主和派的领头人的身份都能吓爬下一大批官员。

在他仔细调查吏部后,最后得知,那背后搞鬼的人就是那位曾与他有怨的吏部左侍郎苏墨。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小小怨结早就已被汤思退忘却,而且在最初对方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本以为对方是个君子般,也将那小小的怨结忘却。可惜,时过境迁,在一个月后,对方却故意将儿子的考课评估扣下,汤思退终于知道,人家根本就没忘却。

敢与汤家针锋相对之人无疑都是有着深厚的背景,要单说这苏墨只是个吏部侍郎的话,汤思退瞅都不会瞅一眼,只要遣手下官员在早朝一纸弹劾奏折上去,等待这位侍郎的就是被贬。

可惜这位吏部侍郎不只有一个身份,他还是权知枢密院事司徒南的女婿,更是皇上器重的臣子。

经仔细斟酌之后,汤思退就决定宴请苏墨,在他以为,对方无疑是要报以前的那点小小的旧怨。要他服软,年轻人嘛,就是气盛。

既然对方想要他这个兵部尚书、朝中大臣服软,他也不介意摆上一桌宴席,算是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待一旁的曼妙侍女倒上酒后,汤思退挥了挥手,众女子会意,鱼贯而出。

汤思退笑了笑,端起酒杯,道:“两位大人初到吏部上任时,本官忙于兵部诸多事物,一直无缘宴请祝贺两位大人,今日,正巧借此机会,本官在此恭贺两位大人了。”说罢,一饮而尽。

不说汤思退本身品级就比苏墨、陆游两人高出一级,就是其身为主和派领头人的身份就丝毫不压于张浚、司徒南这一批重臣的权势,苏墨虽与汤思退有怨,面上却也不敢对这位权臣有丝毫不敬,连忙道:“大人客气。”说罢,端起酒杯,也是一饮而尽。

陆游也忙校同苏墨。

谦虚是中国传统美德。纵古论今,乃至全世界,中国人是做得最好的。

不论这位汤尚书到底是否真心恭贺,这份谦虚就足以让苏墨收起心中的那抹轻视。而这位宦海沉浮了一辈子,整日里应对朝堂之上主战派的弹劾与谩骂的主和派领头人,那苍老佝偻的身躯上所蕴含的能量也不得不让苏墨小心应对,与张浚、司徒南、汤思退这种成了精了的“老妖怪”相比,他还只不过是一只刚刚出道的小狐狸罢了。

对于苏墨的“识时务”,汤思退显然很满意,年轻人嘛,就是好面子。只要给他一个台阶下,那点小小旧怨自然算不了,也许还会因此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与司徒南交好。

汤思退拿起筷子,道:“二位大人请用,这桌上的二十四道菜可都是富贵楼的招牌菜,并且由已封勺的元华师傅亲手所做,二位大人可不要错过。”

不管是元华还是扁华,苏墨都不在意,做菜的说穿了就是个厨子,看着满桌的菜肴,苏墨不禁咽了口口水,拿起筷子,笑道:“那下官就不客气了。”

说着,夹了口鲨鱼皮脍。

见苏墨咽下,汤思退笑道:“如何?”

苏墨出口赞道:“海鱼沙玉皮,翦脍金齑酽。远持享佳宾,岂用饰宝剑。予贫食几稀,君爱则已泛。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这鲨鱼皮脍确实美味,名不虚传。”

鲨鱼皮脍是鲨鱼皮经过加工并细切成丝后,经各种调料精制而成,非常珍贵。梅尧臣曾获友人馈赠,写下了《答持国遗鲨鱼皮脍》一诗。

而苏墨所吟的:海鱼沙玉皮,翦脍金齑酽。远持享佳宾,岂用饰宝剑。予贫食几稀,君爱则已泛。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就是出自其《宛陵集》中。

注意,这里的鲨鱼皮脍并非鱼翅,在宋朝,鱼翅还并未登上食坛。

苏墨又扫了几眼满桌的菜肴,一眼便看出,桌上的菜肴都非凡品,恐怕一道菜都是上百两的银子,系数二十四道菜,一桌下来。估摸着有三千两银子。

叹了口气,道:“叫尚书大人破费了。”

汤思退满不在意的挥了挥手,道:“一桌宴席而已,本官还算付的起。”

陆游嘴角抽动,显然是面对桌上精贵的菜肴动不下去筷子, 他并非毫无见识之人,自然也知晓这一桌饭菜的价值,几千两的银子啊,足够一百户平常百姓家一年的花用了。

苏墨倒毫不在意,宋朝经济发达,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丝绸之路的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而向来地位低下的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50%,而在巅峰时期,更是达到了骇人的98.5%。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