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zw.) ps:求支持啊!后面就是一连串的战争,是铁血争霸了,十三求支持啊。bxzw.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
《三国志注》引《吴书》说,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严整,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说的通俗点,就是鲁肃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胸中满腹韬略,而且此人最主要的就是有远见,目光长远。
历史上鲁肃迁居东城时,袁术辟鲁肃为东城长,而鲁肃见袁术不能成大事,毅然不受。后鲁肃投靠孙权,与孙权谈论,明确提出了与曹cāo、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最又名的《榻上策》,后来由于鲁肃穷其一生连蜀对抗魏国,期间又是一个人单刀赴会,和关羽谈判,逼迫蜀国割让荆州三郡,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是鲁肃,而不是关羽。正是因为鲁肃促成吴蜀两国联合,才有三分天下。只不过后来,吕蒙消灭了关羽,夺得荆州后,以至于蜀吴两国相继被魏国消灭。可见,鲁肃以江东百姓着想,提出了联蜀抗魏的战略,这就足以证明鲁肃的远见。同时,鲁肃还是个儒将,统兵之才,不亚于当世的猛将。可以说,鲁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陈卫一边打量鲁肃,一边在脑中快速的翻看着历史的记忆。一时楞神,呆立在当场。
面对陈卫的惊讶,张辽和陈登则不明所以。莫非他们认识?
不太可能啊,要是他们认识,子忠应该会发现鲁肃的才能的。这鲁肃因为黄巾之乱和诸侯割据,才举家迁往这东城县。要不是这次和高顺共同夹击九江郡,也就没有机会屯兵于东城,也就不会有吕蒙的举荐鲁肃了。
当鲁肃来的第一天,陈登和鲁肃坐论天下大事,发现鲁肃心中所学不亚于他陈登。陈登自诩自己所学,非一州之才可比,但是和鲁肃秉烛夜谈后,发现鲁肃真乃奇才,二人便惺惺相惜。张辽也是很尊敬那些有才之士,于是虽然还没正式拜吕布为主,但是早已经将鲁肃当做自己一方的人了。等这次战役结束后,便将鲁肃正式举荐给吕布。bxzw.
所以陈登和张辽都道抑或不定的眼神看着陈卫。而鲁肃则保持那份温和的笑容。
被陈登和张辽那怪异的眼神盯着,终于让陈卫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呃,那个,请恕子忠失礼了!还请子敬先生见谅!”陈卫向鲁肃拱手歉意道。
鲁肃毕竟是初来乍到,又是个温和的长者,自然不会恃才傲物,对着陈卫回礼道:“肃见陈将军是xìng情中人,岂敢怪罪陈将军。”
陈登见陈卫疑惑,于是解释道:“子忠,你有所不知啊。这子敬乃是子明的结义兄弟,这次我大军驻扎在东城,才会有子明举荐子敬之事。“
“哦,原来是这样。历史上是说鲁肃和吕蒙结拜之事,但是没想到他们一早就认识了,这倒是出乎自己的意料。”陈卫在心中想道。
张辽这时道:“子敬先生,有一点也许你不知。这子忠在我军中,可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不管是对待下属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兵,抑或是平民百姓,都从来没有官威。所以你就不要叫陈将军了。跟我一样,叫子忠。”
一旁的陈卫无奈的道:“唉,文远,我想说的都被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哈哈哈!”
几人相视一笑,感觉气氛亲热的很。鲁肃新来,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当下道:“那好,我年长与子忠,我便唤子忠。”
陈卫谦虚道:“其实小子年纪尚轻,自是应该。”
陈登这时候,来到陈卫面前道:“子忠,为何你会在这儿?你不是在庐江吗?难道?”
陈登这一问,顿时让张辽和鲁肃止住了笑意,纷纷盯着陈卫。
陈卫这才想到自己来的目的,也不顾不得身上的疲惫,正sè道:“其实我前来,乃是奉了主公的命令而来!”于是陈卫便将吕布的命令和刘晔所谋,细细道来。bxzw.
当说完后,陈登和鲁肃默契般的相视一眼,眼中竟是赞赏。
陈卫见鲁肃和陈登二人“jiān笑”(在陈卫眼中,没事两个大老爷们傻笑,那就是jiān笑),问道:“文远,怎么了?有何不妥?”
张辽将陈卫引到案席般坐下,几人坐下之后,便将刚才几人细细商议的一番都说了出来。
陈卫听后,脸上故意表现出一副惊叹的表情,其实心中则是见多不怪了。毕竟历史上那些牛人又岂是有名无实之辈。
陈卫看了看坐在主位上的张辽,自从在下邳一别,发现张辽变化了很多。面容变得也更加坚毅,眼神变得犀利,在迎接自己时,张辽确实很激动,很兴奋,陈卫可以看出张辽的表现是率xìng而为。但是细心的陈卫也发现,张辽身上的气势与之前已经有所改变。现在的张辽多了份沉稳和冷静。已经颇具大将的大的将气质。这使陈卫想到了自己的义兄高顺。心中叹道:这才是历史上那个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张文远。看来吕布手下又多了一员大将。
陈卫站起身来,对着张辽道:“文远,主公命我前来除了要转达主公的命令之外,还有就是主公让我全凭听你调遣,至于怎么办,请文远示下。现在是关键时期,文远可不必顾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