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沧海英雄色> 六、本是同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本是同门(2 / 2)

看见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姚扬对唐山道:“老爷子,大家都饿了,我们开席吧。”

唐山道:“好!咱们边吃边说。”

唐山极好清净,他在三十几岁时,已在江湖闯下赫赫名声,四十岁后突然隐居山野,不问时事。几十年来,江湖上很少有人提及这位“千手观音”。这次他七十大寿也只有贺家的人知道,来祝寿的除了张逸飞外,就仅有贺家的两个当家人和他们的几个亲子弟,江湖上的其他人皆不知这位老江湖正在庆祝他的古稀之年。

来的人不多,大家在一张大桌子上就坐了下来,不一会儿,仆人端上饭菜,大家给唐山斟上清酒,一番祝贺后,宴席开始了。

唐山七十大寿的正宴在昨天晚上已经开过,今天就算是一顿便餐,大家在桌子上首先问贺小文为何晚来一天,贺小文将一路发生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这些人一听这事,个个义愤填膺,要不是因为是在给唐山祝寿,贺清水就要马上带着贺家的人出去找这些胆敢在光天化日下侮辱栖霞山庄的人。

唐山问贺小文看出这些人的来路没有,贺小文道:“这些人的功夫很杂,不易看出他们的路数,只有那两个道士,使的是‘九宫派’的‘风云刀法’却是千真万确。”

“九宫派!?”贺清水问贺小文道:“那两个道士叫什么?”

贺小文道:“一个叫太极、另一个叫太乙。”

一听这两个名字,贺清山和贺清水都摇头道:“不会是这两人。”

九宫派历来与栖霞山庄交好,它的掌门太甲道长是贺家的老朋友,前不久贺清水从北方回来还见到过他,那时襄阳和樊城被蒙古军已经围困了一年了,太甲道长还专门问贺清水是不是蒙古人要大举入侵。意思是如果蒙古人要入侵大宋,武林中人也应该商讨一个应对之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宋这白花花的江山落入忽必烈的手中吧。

九宫派有道行的道士贺清山和贺清水大多都认识,太极和太乙都是这一派“太”字辈的高手,以他们在江湖上的名声是决计不可能作出这样的事的。

贺清山对贺小文道:“这两人多大年?长得什么样?”

贺小文描述了两个道士的相貌,说两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贺清山肯定道:“这两人绝不是太极太乙。”太极和太乙都是六十开外的人,再说外表也不是。

大家在那里揣测了半天,也没有个头绪。后来唐山道:“既然使的是‘风云刀法’,这两个道士必然和‘九宫派’有些牵连,派人去问一问太甲道长,总比我们在这里瞎猜好。”

唐远林道:“他们冒充太极太乙两位高手,‘九宫派’知道后也不会善罢甘休。”

贺清山和贺清水均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这两个道士借“九宫派”高手之名在外面败坏“九宫派”的名声,“九宫派”的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要是他们与栖霞山庄一同来查这几个人的下落,那可就事半功倍了。想到这,贺清山对唐远林道:“师弟说的是,就照师叔说的办。”

唐远声这时问贺小文道:“救你的那个人叫什么,是哪一派的?”

唐远声刚才听说有个年轻人在贺小文危难时救过她,当时就有几分不自然,心想那人要是自己就好了,这么重要的彩头都给别人抢去,实在是有些不爽。

听到小师叔问到罗启霖,贺小文不禁微微脸红,她道:“这人叫罗启霖,他说家住会稽人,无门无派。”

大家一听这名字,都觉得十分陌生。唐山在一边发着感叹道:“真是江山代代出新人啊!老夫隐居山野几十年,不知现在又出了几许英雄少年。”

贺小文轻描淡写地讲述了罗启霖相救的经过,大家都在点头,说侠义之士理当如此。唐远声在一旁听得却是酸溜溜的,贺小文表面上好象不是很在意罗启霖救她的事,但唐远声能感觉得到贺小文是有意如此,他还觉得这个叫罗启霖人已经在贺小文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贺小文轻轻带过罗启霖相救之事不过是为了掩饰她对罗启霖感觉,她肯定不想在座的其他人更多的知道她和罗启霖发生的事。

贺小文越是轻描淡写,唐远声越不是滋味,对那个叫罗启霖不禁产生了万分的嫉妒,心想什么“英雄少年”,有机会大家交交手,叫你知道我唐远声的手段,那时就知你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了。

想到这,唐远声禁不住问贺小文道:“那人什么长相?”

贺小文说了罗启霖的身高、体形、着装,仍然是轻描淡写。听的人都会觉得这人十分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唐远声可不这么想,他觉得罗启霖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贺清山问贺小文知不知道罗启霖住在什么地方,贺小文说知道,贺清山对贺小文和张逸飞叮嘱道:“下次有机会到会稽,带上礼品,一定去好好地谢谢人家。”贺小文和张逸飞都点头称是。

吃完饭后,大家坐下来歇息,唐山问贺清山和贺清水道“清山清水,我一向隐居,对外面的事知之甚少,你们可知道蒙古人到底想要什么?忽必烈是不是就要到南方来?”

贺清水答道:“师叔,前几年我因二哥的事到了中原,自端平年间蒙古和我大宋联手灭掉金朝后,蒙古人吞并了所有原来金国的领地,到现今咸淳五年,他们占领中原已经三十五年了,虽然大多汉人不愿意这样,但也无可奈何。那边汉人知道我是从这边过去的,无不痛骂这边的朝廷。”

唐远林和唐远声都不解的问道:“他们骂什么?”

贺清水道:“他们骂这边的朝廷没卵子。”

唐远声不解道:“没卵子?这话怎么讲?”

贺清山在一旁解释道:“中原的人说自靖康年间丢掉中原,高宗皇帝‘泥马渡江’逃到南方后,这么多年换了好几个皇帝,就硬是没有一个想要收复失地的。中原人说这边的朝廷只有媚态,没有骨气。就如男子没有卵子,与太监一般,师叔,您想太监是什么样。”

听到这,唐家和贺家的人都纷纷点头。

北宋在靖康年间金兵入侵中原,将宋朝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和后妃、公主、宗室、大臣三千多人从北宋的京城俘虏到黑龙江,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为高宗,改年号为建炎。

这个高宗皇帝和他的父亲徽宗赵佶、哥哥钦宗赵桓一样,都是软骨头,只知自己享乐,从不想收复河山。他当皇帝没多久,就从南京逃到扬州,罢免了主张收复失地的李纲宰相。

赵构南逃后,大将宗泽仍然坚守开封,并多次打败金军。中原的绿林豪杰杨进和王善率领几十万人马愿意听从宗泽的节制,共同御敌抗金,那时中原许多江湖绿林人士自愿起来,各处人马有上百万之巨。他们心向宋朝,不愿意接受金朝占领中原的事实,人人希望王师早日北上,驱除金人,平定中原。

宗泽深知中原的人心所向,他积极募兵储粮,准备渡过黄河,与金兵决战。宗泽为此二十几次上书,他知道赵构和他的一班朝臣已被金兵吓破了胆,所以在奏折上他还专门阐明了大宋在中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是在人和上他对赵构说:“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砦(寨)者,不知其几”。力请高宗赵构早日返回南京主持大局,增强将士们的信心。不料赵构不但不想再回北方,反而害怕宗泽兵强马壮,在外生变。他不仅不给宗泽支持,还专门派人来监督他,给宗泽设置重重障碍。

已是七十岁的宗泽忧愤成疾,在最后一次上书请求赵构返京的建议被置之不理后,宗泽悲痛不已,他念着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含恨而死。

后来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岳飞在蔡州、开封一带抗击金兵,整日想着要报靖康国耻、迎还被金人俘虏的徽钦两帝回国,赵构却已经是花天酒地,忘了父兄还在敌国受辱。绍兴十年,驻守郾城的岳飞以轻骑大破金兀术的精兵“拐子马”后,前锋直抵朱仙镇,金兀术为避岳家军,已下令将随军老幼送回河北,此时恢复中原已是指日可待。

就在前线捷报频传之时,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心求和,竟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得令后岳飞愤慨万分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回朝后,河南州县又为金军所占。赵构秦桧极力求和,金军统帅兀术为去掉岳飞这个劲敌,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而赵构秦桧为了满足金兀术的条件,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大将张宪杀死在风波亭。

南宋自毁长城。

自绍兴议和后,南宋对金奉表称臣、贡银割地,从高宗到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和现在的度宗,一百五十余年,就再也没有象样的北伐,仅有的三次与金朝的交战也是非败即伤,无功而返。

后来蒙古人联合南宋灭了金朝,中原却成了成吉思汉子孙们的囊中之物。几十年后蒙古人厉兵秣马、东征西伐,越来越强大,他们早就对鱼米之乡的江南虎视耽耽。

淳佑末年,蒙古皇帝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大军从甘肃经青海、四川至云南,灭了大理和吐蕃王朝,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保佑末年,蒙哥亲自上阵,率主力兵分三路进攻四川,而忽必烈则率蒙古精锐从云南、广西北上进攻潭州(今长沙)及鄂州(今武昌)。蒙哥计划先攻下四川,大军再顺流而下,沿长江直达鄂州,与忽必烈会师,然后东下南宋都城临安,彻底消灭南宋。不料蒙哥的军队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城遭南宋军民拼死抵抗,蒙哥亲自攻城,为炮石所伤,死于军中。忽必烈为夺皇位,遂撤消了对鄂州的进攻,急忙退兵返回北面,南宋得以苟延残喘。

南宋景定初年,忽必烈即位,成了蒙古大汗。在咸淳二年即派兵围攻南宋的军事要地襄阳、樊城。到眼下两城已被困一年,城里岌岌可危。饶是如此,宋度宗把朝廷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依然不理朝政,每日花天酒地,把天下大事当儿戏,好好的一个锦绣江山已是危机万分。

贺清山贺清水和唐山等人谈起大宋的前程,无不痛骂昏君当道,奸臣横行。想着大宋就要失落,均扼腕叹息。

唐山问贺清山贺清云以后有何打算,贺清山道:“眼下江湖上的几个门派正在商量,看能不能给围困中的襄阳和樊城予以援助,前不久,‘云龙派’的护法长老刘宜江率十几个子弟到襄樊去探路,可那里的元军防守严密,硬是没有找到机会,结果是无功而返。现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山庄和‘云龙派’的刘宜江、“九宫派”的太甲道长计议约请江湖各路豪杰在明年清明时节到栖霞山庄共商援助襄樊之计,所以待给师叔作完寿后,我就到九宫山去会太甲道长,为清明之会做些准备,顺道也查查那两个自称太极太乙之人。”

唐山点头道:“如此甚好,援救襄樊事关重大,要好好计议,切不可孟浪行事。”

贺清山和贺清水都道:“师叔说的是。”贺清水道“到时如果两位师弟有空,不妨到山庄来小住一些时候,看看热闹,师叔您看行不行。”

在贺清山贺清水心里是极希望唐山能出面主持明年的清明会,但他们知唐山隐居多年,就是唐远林唐远声两兄弟也极少在江湖行走,要唐山出面,恐怕会十分困难。

唐山想了一下,转身对唐氏兄弟道:“怎么样,师哥请你们,你们想不想去啊?”

唐远林还未发言,唐远声抢先道:“当然想去。”说完不自觉的瞟了一下贺小文一眼。

“让我们长长见识也好。”唐远林道

唐山略一沉思,点头道:“既然是两位师哥相邀,我看明年清明你们兄弟二人就去一趟吧,一是替我为你们的师伯扫墓,二是拜见师伯母,三是去见见世面,看有什么忙可以帮的。你们觉得这样行不行”最后这句话唐山是对贺清山和贺清水讲的。

“如此最好,到时我让文虎他们来接他的两位师叔。”贺清山知道唐氏兄弟极少出门,怕他们找不到方向,所以这样说。

唐山道:“让他们自己来。唉――以他们的功夫,去了别添乱就是了,忙怕是帮不上啊。我要是年轻十岁,一定会亲自去会会这些江湖英雄,也为解救襄樊出点力。真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唐远声问道:“师兄,为何不快一点,一定要等到明年清明,拖那么长,现在襄樊事紧,可以马上召集江湖义士早做主张啊!”说着唐远声又偷看了贺小文一眼,心中甚是激动。

贺清山笑道:“师弟有所不知,这些江湖好汉整日在外行走,又分散在四面八方,要把大家聚齐,很要费些周折,急切不得。”

唐远声道:“还真没有想到这一节呢。”

此时天色已晚,贺清山和贺清水领自家子弟给唐山道了晚安,大家各自回房歇息。临走时,唐薇从唐山的怀抱中跑出来拉着张逸飞的手说:“喂,小孩,明天早上我要听你吹笛,你可不要偷懒,要早点起来,要不然我可要到床上去拉你了。”

张逸飞听唐薇又叫自己“小孩”,心中十分不高兴,要不是师父师叔还有小文姐姐在这,他可就要出言教训这个自大的小姑娘了。唐山和贺清山等人听唐薇这样叫张逸飞,不禁哈哈大笑。唐远林则在一旁对唐薇道:“小薇不得无礼。”

贺清山对张逸飞道:“明早就给你师姐再吹一曲吧。”

既然是师父这样说,张逸飞当然只有从命了,他对贺清山点了点头。唐薇见此高兴地跳了起来拍着手道:“好!好!好!咱们可一言为定。”说完两眼直看着张逸飞,张逸飞又对唐薇点点头,大家就分头散去。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