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会,是大唐天下最盛大的文人聚会。每年的诗会,都会有几千才子佳人来到芙蓉苑。为的是能够在诗会上取得个好名次,以便为秋后的科举打开自己的名声。可以说,中秋诗会是很多读书人一鸣惊人的最快的路。
今年的中秋诗会,更是万人潮涌。时间已到下午,所有的文人士子都汇聚在紫云楼前的广场上。在喧嚣中等待诗会的开始。当然也有很多旁观的人。此时整个芙蓉苑人山人海。其中不乏一些小商小贩穿梭其中。
时已傍晚,左轩正打算和薛仁贵去芙蓉苑。没有想到,不一会儿,一太监风风火火跑了进来传旨说,邀请左轩跟他一起观看天下才子诗会。左轩一惊。要知道这种荣幸只有魏征这样的人才会有。而很多三品一下的官员就没有这种荣耀了。
左轩来到皇宫,不一会,李世民的龙辇从承天门出来,左轩便是跟到后面。在禁军前呼后拥下,来到了芙蓉苑。此时皇帝驾到。所有的人都跪下。而禁军也走在前面,给皇帝的龙辇开了条道。
在推推让让中,左轩跟着李世民终于来到了紫云殿上面。左轩一看,上面有十几位大臣都等在上面。其中有魏征、房玄龄和太子的老师于志宁等。看到皇帝驾到,也都纷纷起身跪拜。
“众爱卿都平身吧!”李世民扫视了一眼众位大臣,便直接坐在了正中的龙椅之上。微笑中透出苦涩。看来都快两个月了,李世民还没有从丧失爱妻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
看到皇帝上座,所有楼下面的人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听他们敬爱的皇帝说话。
李世民定了定神,说道:“今日中秋佳节,我大唐今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安康,四海臣服。在此,我们举行中秋诗会,为的是推广我大唐文风。今日月圆之夜,诸位才子就以我大唐盛世为内容做诗。”李世民说道。
台下的众才子听到这个题目之后,心中有点呀然。以往,都是不限题材,而是直接作诗。做好了之后由诸位大人评鉴。所有的文人士子被分成十组,每一组由两位国子监的老师负责。当然人手不够,需要从大臣中间抽取。
此时所有的士子都在埋头苦思。在琢磨着诗句。此时的紫云殿上,李世民笑着说:“诸位大臣,既然都在这里,我们每人还是作诗一首怎么样?”
“遵命。”众人附和道。
“好。在这里,以魏爱卿学问最高,就从你先开始吧!”李世民端起了茶,抿了抿道。
“那老朽就献丑了。”魏征说着站了起来,思索了一会,便道:“浴血博江山,赢得太平世。愿君时时思,何日追尧舜。”
李世民一听,便哈哈笑起来:“魏爱卿,你可是时时不忘提醒我,如何做好一个好皇帝。你还真是用心良苦啊!好了,房大人,该你了。”
房玄龄站了起来,道:“臣可不比魏爱卿,才疏学浅,请容臣多想想。”说完,防线另站起来,徘徊起来。
过了大概一刻钟,李世民实在等不及了,说道:“房爱卿,你还是快点。我们可是都等急了啊!”
“好,圣上,容臣道来。月圆饮琼浆,君问何感之。四海升平时,万国皆臣服。”房玄龄终于憋出了这首诗。
“这……还勉强过的去。恩,万国臣服。不错。下一位。”李世民微笑着继续喊下一位大臣继续作诗。
就这样,夜晚来临时,整个芙蓉苑灯火通明。此时的中秋诗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时间大概过了将近半个时辰。十组人员将所选出的十副作品呈现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一一阅览着这些作品。至少他得排个序出来。他沉吟着,不一会,便甩出一副作品。这代表着这副作品排最末尾。
时间慢慢的推移。不一会,李世民便直接甩出了七副作品。手中还剩三副。随后他对大臣们说道:“你们来看看。”
魏征接过了三副诗稿,看了看,沉吟着递给了身旁的房玄龄。
就这样,这三首诗在众人手中流传了一遍。当然没有坐在下首左轩参与的份。说实话,在这种场合,左轩更愿意到下面人群中去。至少想动就动,想走就走。不像此时的他坐如针毡。觉得一点都不自在。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今晚的诗会终于亮榜了。众位大臣的讨论下,由一名太监宣读今天的结果。
“今天的诗会第三名:来自王睿铭的诗《出塞》。”太监说完,台下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一个布衣书生走上前来,众人纷纷让开。他跪在紫云殿前到:“谢主隆恩。”说罢,连磕了三个头。
左轩一看,这书生衣服破旧,估计是家境贫寒。但一对剑眉显现出其身上的一身正气。
太监念完之后,便开始念第二名:“今天的第二名是杜云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