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贞观十一年。已是阳春三月,今年却并不暖和。人们身上还穿着厚厚的衣服穿梭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全国的科举考试也拉开了序幕。
今年初春的科举考试是去年由于进行武举而没有进行,因此挪到今年初春举行。今年从各地来京城参加考试的人大概接近两千人。是历年中最多的。李世民也很重视此次科举。希望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能够为朝廷提拔一部分年少有为的新生力军。
在整个长安,呼声最高的要数左轩了。自从去年中秋诗会夺魁以后,他的名声在外。由于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左轩是可以参加考试的。并且以左轩现在在诗坛的声望,连皇上都叫好的诗情,相信应该把握性很大的。当然还需要有人保举。这个酒更不是问题了。相信只要左轩吭一声,估计有很多大臣愿意买这个人情的。
然而一切却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左轩并没有开始准备自己的科举。而是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自己的校舍建设和招生。按照他的想法,如果要将自己前世记忆中的一些科学知识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就必须要教会一群人去传播这些知识。光凭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
此时左轩的校舍建设也在紧张地进行着。他在自己居住的待贤坊的家后面又买了一套房子。呈四合院结构。进门之后,左轩花了五十两银子请人雕刻了一尊孔圣人的石像。当然这些事自己在年前就设计好的。今日将很快运来。然后,他将这所已经好久没有人住的庄园大概改造了一下。按照他的设想,从南大门进入以后,庭院中间就摆放孔子的塑像。西面和东面各有四间房舍。正北则是上房。将其改造成一个大的礼堂。估计能容纳一百多人。左轩觉得自己的学校最好保持在一百名以下,人在精而不在多。当然人多出韩信。可是此时除了自己教学以外,其他就根本找不到自己设想中的老师。就连魏征还相当于一个客卿。其次就是桌凳的设计。左轩则是直接设计成了前世的那种高桌子高板凳。跟国子监的设施完全不同。当然最后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招来学生的宿舍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左轩想将其做成一个准军事化管理的一个学校。为此,左轩专门找薛仁贵要了一位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叫刘彦来管理此事。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左轩特意将自己思路中整个管理模式给刘彦做了详细的安排。
三月底,天气终于暖和起来。路上的青草也伸长了自己的脖子,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在长安通往穆家村的路上,穆冲和穆兴则是性该彩烈地穿着绸缎装,坐着马车,朝着穆家村奔去。车内,穆冲兴冲冲地说道。
“此次回家,我想穆爷爷肯定很高兴。呵呵,我可是半年多,挣了三两银子呢。回家都可以喊娘亲给我说个媳妇了。”
“你才多大,就知道惦记这些东西?”穆兴笑着说道:“我觉着这次能让穆爷爷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可以让咱们两个带一个人去左公子开办的学校学习。虽然左公子说需要学习六年。但是,我相信以左公子的能耐,一定能叫出很好的学生的。”
“是啊!只有我们这些亲自在左公子手下做事的人知道他有多大能耐。可是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在看笑话呢。你说,这事左公子能办好吗?弄不好左公子自己天才的招牌可就彻底砸了。”穆冲有点担心地说道。
“那可不一定。你见过左公子什么时候做过没有把握的事情?此次左公子只招收七岁到九岁的人。我年龄大了三岁,你正好大了一岁。如果是去年你说多好?直接让你去,学到了回来再教我不就很好吗?”穆兴说道。
“就是。虽然咱们只有一个名额,可是我们到时候也可以喊他来教我们啊。你看,这短短半年,咱们见识了那么多东西,说不定比穆爷爷见识的还多呢。这半年多,我可是学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左公子做生意的一套,真让人惊奇。”穆冲微笑着,眼睛定定地看着前方。
就在这段时间,正如穆冲弟兄两人描述的一样,长安城的人们天天在议论两件事情。第一件事便是科举考试。而第二件事便是左轩的学堂招生。很多家长都不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八岁的孩童。一连几日,都没有哪个老百姓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的。而此时左轩却是迎来了一群让他非常头疼的人—乞丐。
长安城的乞丐们听说左轩开办免费学堂,并且还管吃管住,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就在左轩的招生告示贴出去以后,便有几百名乞丐从长安城的四面八方赶来,有年轻的,有老的。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小孩。
“左公子、左善人,您就收下我们吧。您看,我今年都二十六了,我只要您给口饭吃,我们不上课都行,不要工钱,给您免费干活怎么样?”说话的是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身体瘦弱。一副病恹恹的模样。这位乞丐说完,顿时下面的人都嚷嚷了起来。
“诸位安静、安静。听我说。这位壮士,您叫什么名字?”左轩问道。
“小人叫周宜。从河北来的。去年我们家乡去年涝灾,房屋没了,家人都被水淹没了。这不只能上天子脚下乞讨来了。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收下我们。”这个乞丐回答道。
左轩沉默了一会道:“这样吧。今天来的各位,我登记造册。明天开始,我将在西门外开灶施粥。凡是四体俱全者,每人一天一顿。身有残疾者,每日两餐。但是有个条件,还望你们答应。”左轩看着这些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乞丐,知道今日此事一定要妥善解决,要不自己以后没有办法办学。
“好。左公子真是大善人啊!”左轩刚说完,顿时周围的乞丐都大声地呼喊了起来。
“大家不要吵。请左公子说说您的条件。”这个周宜还是有点心眼,他知道左轩说的条件肯定不简单。
“我要求大家每日清晨起床,凡是年龄四十岁以下者,在延平门外朝西奔跑十里。能够坚持完者,中午才能领到一碗粥和一个馒头。如果中途跑不完者,将没有粥喝,你们看如何?”左轩跑出了这样一个条件。延平门便是紧挨着待贤坊的长安西门。
“这。。。好,我周宜答应了。愿意留下来的就在此等候,不愿意的就请离开。”乞丐周宜大声地朝着人群中说道。
“当然,九岁以下的都可以留下来。”左轩朗声说道:“另外,确实走不动的老人家我左轩不为难你们,你们将跟其他残疾者一样享受一日两餐的待遇。”
“好,我们一定做到。”一听说左轩所说的此事不是一个什么大的问题,很多人都大声地附和了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样至少自己的肚皮有了保障,不用经常饿一顿饱一顿的。随时还要遭别人的白眼。
“好,既然这样,我们就一言为定,从明日开始,我将在长安十里外的清风亭安排人职守。每人到达的人都可以领个牌子。但是要记住,领到牌子之后,务必于上午赶回来。我们以便统计牌子做饭。如果没有到来的,则视为自动弃权。并且每日的牌子编号都会发生变化。希望大家一定注意。今晚,我将先在西门外为大家先准备次饭,周宜我相信这些人你基本都认识,负责登记下。大家排好队,等准备好笔墨,在此登记。大家分成三队。符合学堂招手条件的额一队。四体健全的、四十岁一下的一队,其他的排成第三队。”左轩大声地喊道。
就这样,一场闹剧在长安那些达官贵人的眼中演变成了一场更大的闹剧。此时不远处,左轩快遗忘的一个人—左睿远远地看着这一幕,会心地笑了。
“你们看,那就是我那傻弟弟。居然做如此蠢事。释粥,我看他有多少钱够施舍?他真的以为自己很有钱是不?来人,给我将消息散步到整个长安,一定要让所有的乞丐都知道我们的左大善人此时所做的一切。”左睿哈哈地大笑着,给身边的人说道。
不一会,几乎整个长安的所有乞丐都来了。左轩一看,差不多有两千多人。心中更是发苦。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演变成这样。局面似乎有点不可控制啊。如果每天都有两千多的乞丐都来吃馒头喝粥。自己能撑得了好久。但是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此次从乞丐中一共挑选出了九名符合条件的孩子作为自己第一个班级的学生。看到这个人数,左轩基本还是都比较满意。至少有学生了。并且这些学生都没有家。以后这万家楼就是他们的家。相信不久以后,自己会有一帮更忠实的人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