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风氏部落成员认为伏羲诞生于一个巨大的蛋的说法,倒是符合我们的传统神话的。.26dd.cn
在我们的神话故事里,世界就诞生于一个巨大的“蛋”中。
古书上都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一团混沌,就像一个鸡蛋。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就生长在这个“巨蛋”中。
有一天,盘古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四周都是乌漆麻黑的,什么都看不见。这位老兄脾气不太好,伸手就从腰间拔出一只板斧来,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就是一通乱砍。只听得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鸡蛋”破壳了,世界也就这样诞生了:一些轻的、亮的东西往上飞,变成了天;一些重的、混浊的东西往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担心天和地还会再合拢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蹬着地,每天都很辛苦地这样支撑着天地。他的身体每天都在不断地增高,天和地的距离也就因此而不断地加大。直到有一天,这个顶天立地的巨神把天托到了离地九万里远,觉得天和地不可能再结合在一起了,他才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时他的气数已尽,这位巨神终于轰然倒下,寿终正寝。据说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身躯变成了五岳山川,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
那么,神话传说中的世界诞生的过程,有没有一点道理呢?
有一定的道理。宇宙的最初,的确也正如神话里所说的一样,像一个“巨蛋”。
只不过,真实情况远远没有那么浪漫。
这个世界的诞生,并不是什么盘古的几大斧头劈出来的,而是来源于一个宇宙大爆炸。
大约迄今200亿年前,那时所有的物质,包括我们今天见到的满天繁星,包括地球、月亮、太阳,都被紧紧地挤在一个巨大的“蛋”里。这个“蛋”的温度很高,高达1万亿℃,像个“大火球”。
“蛋”的外面,什么也没有,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乌漆麻黑。到了大概137亿年前,突然有一天,这个“大火球”发生了大爆炸,能量极高的粒子就像节日的礼花那样在空中爆炸开来。本来一无所有的虚空中,骤然诞生了时间和空间,并迅速向周围延展。
宇宙,在大爆炸中就这样宣告诞生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时空继续扩展充盈,而宇宙则渐渐冷却。当温度下降到大约100亿℃时,宇宙的演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出现了原子、分子。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这些原子、分子又演化成了气体云。气体云越积越多,越积越沉,最后终于不堪重负而坍陷收缩,成为一个一个的球体,群星就产生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很多行星、恒星等多种天体,都是气体云长期演化而成的产物。众多的星星构成了星系。大约51亿年前,太阳才开始形成。又过了大约5亿年,地球出现了,并成了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还在宇宙不断动乱的过程中,成功捕获了几颗属于自己的卫星,其中有一颗,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月亮。
这才是宇宙诞生的真正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的凭空臆想,而是有科学上的依据。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河外星系的绝大多数星系都在逐渐远离银河系。由此,科学家进一步推断:宇宙正在发生变化,它在逐渐膨胀,导致各个星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1948年,美籍俄国科学家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这个学说。他把宇宙膨胀的现象反向逆推,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时间倒流,那么在某个很早的时间,这些星系很有可能是“挤成一团”的。可是,这些挤成一团的物质,又怎么会演变成许多“碎片”呢?
宇宙发生过大爆炸,这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解释了。
口说无凭。能否找到一些大爆炸的遗迹,来证明宇宙曾经发生过大爆炸呢?
伽莫夫认为,大爆炸之后的宇宙,应该存得有一种微波辐射。如果能找到这些微波辐射,那就可以证实“宇宙大爆炸”确实是发生过的。1965年,美国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两位工程师,果真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余音”:一个相当于3.5开的噪声温度。他们反复研究,最后确定这个微波背景辐射就是传说中的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实际辐射温度是2.73开。天文学界将这一伟大发现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而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扯远了,我们还是来说说伏羲。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