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苗家在四姓中, 一直充当的是智囊的角色。
这可能是为从一开始苗家的祖宗就是出谋划策拿主意的那,也是跟苗家历代男人身都不大好有关。
身不够强壮就多脑,再加上苗家后来富裕起来, 为了培养后辈子嗣,苗家的男人都读过书。
知道的多,想得也就更多, 再加上为纂风镇的特殊性质,少不了会海上和陆地一起关注,久而久之, 也就勘破了不少真相。
可这些真相对薄春山来,不亚当头棒喝!
他鉴没有出过海, 所知有限, 只通过自己的所知分析出了一些东西,可这些全然没有苗双城所的透彻。
为何没办法把敌人拦在家门之?
除了地方卫所和水师,很大一部分还是和利益有关。
只有这两处都, 那些海商才能把货运出大晋,赚得钵满盆满, 那些背后势力才能瓜分银子。没见着这次寇乱闹得如此厉害, 反倒是海商们都笑了, 为海盗少了。
那每次大晋闹倭, 是倭人侵略,还是还有其他的原?
这后面的事太复杂, 所想的每一层可能,都让薄春山觉得这南晋已经烂透了,怪不得肃王能将整南晋玩弄鼓掌之中,难怪他从始至终就没想要在南晋称帝,宁愿另起炉灶, 难道邵千户郁郁不得志,难怪……
可再多的难怪,都是这片天地烘炉之苟且偷生的蝼蚁,难怪又如何,还是要求活。
他倒是有心了!
薄春山看了苗双城一眼,倒也悟他为何会这一番话。
不过合则两利之事,他也不会拒绝。
……
临走时,薄春山还是从苗双城那拿走了一笔银子。
等他走后,姚清道:“他真能答应?”
“合则两利之事,他不可能不答应。”苗双城喝着茶,淡淡道。
其今天这件事,白了就是两人合伙唱了一出双簧,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而且我也没有任何虚假之言,他也应该白。”
.
薄春山本来打算的是近两月里哪也不去,等顾玉汝生产完再。
可苗双城得没错,时机不等人。
家里要安顿,县里、甚至是巡检司那都得安顿,他现在摊子越铺越大,不可能走就走。
县里交给熊瑞,巡检司交给钟山和总旗,只有家里薄春山一直拖着,直面都安顿好了才和顾玉汝。
“你想出海一趟?”
薄春山将苗双城的话大致了一遍,又道:“纂风镇的人已经很久没出过海了,第一趟出去赶着海盗少的时候最好,苗双城打算这趟出去探探路子,最好能再购置一批火器,这样以后再出去也不怕遇上海盗。”
“那什么时候能回来?”
“只去六横岛,来回一趟要不了多久,我尽量赶在你生之前回。”
似乎看出顾玉汝没有不愿的意,薄春山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感慨她的善解人意。
殊不知,当他要出海时,顾玉汝就有种命中注定之感。
……
前世的镇海王,很少有人知道他名讳,多是叫他六横岛主或是镇海王。
其出身来历不详,人只知其应该出生草莽,可能是宁州或州人士,他在异军突起成为六横岛岛主之后,做事风格奇诡,但后来经许多人分析,还是有迹可循。
六横岛作为当时最大的走私港口,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毕竟开门都是做生意的。而东南海一带除了那些红毛夷人及大晋的一些走私海商以,便是东南沿海各国的一些流民、商人,而其中又以倭国浪人最多。
这些倭国浪人国家战乱不止,再加上岛国生存资源有限,只能走上去沿海各国侵扰劫掠这条路,厌恶这群倭人的不在少数,但许多人都各式各样的原选择置若罔顾。
海盗(海商)们做事都讲究利益,没有利益冲突没人会自己给自己找事。
唯独这位六横岛岛主,他厌恶倭人是出了名的,多次出手对付倭人,虽都师出有名,但这‘有名’怎么看怎么勉强,人猜测极大可能是为他深恨倭人,至为何深恨倭人,那就不为人所知了。
总之这也给后来六横岛主反盗为官,带着手打倭寇埋了伏笔,以至大家倒也不诧异他这种径,毕竟没受朝廷招安之前,他就一直对付倭人。
……
前世顾玉汝知道关‘镇海王’的一些事,都是通过民间的一些传闻,所知有限。
她毕竟是妇道人家,虽官夫人的身份,知道一些平常人不知道的事,但法深入其中,又身在北晋,只能知道一些表面的。
前世由北晋是脱离南晋建朝立国的,所以北晋的人对南晋多有关注,知道南晋闹倭闹得厉害,不如北晋太平,北晋人在庆幸自己身在北晋的同时,自然少不了会议论南晋的一些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