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2 / 2)

不过等马车轮子转弯了,也就断了视野。

当初她们一家来长安,庄盖邑正在燕国查办谋逆案,并未当面辞行,乃是托他的结拜兄弟尤鲁转告的,一别数月,一直未曾再见。

今日远远见了,方知他又要去幽州打仗了,心里自然望着他能平安凯旋。

田氏并未与那年轻的牧平侯有过谋面,只知家里的埋在罪郡守府中的银钱,多亏他带了女儿进去,才能挖出来,这会儿也探头看了那满地的军士,则声道:

“这些儿郎不知都是谁家孩儿,家里必定牵肠挂肚的,盼着他们能打了胜仗,平平安安回家。”

田氏为人母的心,这刻也有着同样的企盼。

那宋家的仆妇也说是咧,和田氏两个聊了些家长里短,问季胥年庚几何,可有许人家,田氏道:

“还没,上半年我们母女才相聚,私心想将她留在家中,母女亲热,大点再替她说人家,她还不满十八呢,况她自己从不想这样的事,不过我替她操心罢了。”

如今女子都是羞说嫁人的,田氏在外人面前自是这样说的。

实则她认宋氏做孩子的姨母,也是有一份私心的,想给女儿说个茂陵邑的好人家。

毕竟家中在长安无亲无故,凭自己一介市井之妇,无非也就替女儿说个贩夫走卒,倒不是说看不上怎么的,只是心觉女儿能值得更好的,只恨自己没本事,不能替她寻那大户人家。

这不,宋氏来请她做客,她满口答应了,给季胥梳堕马髻,令她取了那竹子做的笄,戴了银簪耳坠子,穿上了藕色的裙儿。

也好让宋氏记住她有这么个标致女儿,来日有什么适龄的好儿郎,替着说合说合。

“谁说不是,前儿听说我们双英巷有个十三岁就嫁了人家的,未免太小了,我们夫人也说,嫁娶太早了,自己都尚且不懂得为人父母之道,怎么生养孩子呢,胥这岁数,倒是合适的,可以慢慢的相看了。”

边走边说,到了茂陵邑,这处的宅院明显更阔气,季胥家如今住的屋子是整条巷中最宽敞了,放在茂陵邑的高门大院之中,竟也逊色些。

斗拱的屋顶,朱漆的大门,威武的石狮子,一路映入眼帘,看得她们乍舌。

这茂陵邑这么富,还得追溯到先帝的一纸《迁茂陵令》,命那时家訾在三百万钱以上的巨富,一律迁徙在茂陵邑,直到现在,茂陵邑住的尽是豪门巨富。

“就是这儿,到了。”

仆妇探出去令开了门,田氏母女下了马车,跟着向宋氏院中而去。

田氏一路教她们待会儿记得叫人,凤、珠两个初来乍到,都很新鲜的看了两旁的景观,闻言都说记着了。

侧门边上一个丫头鬼鬼祟祟看了,跑到言老太太的院中,说:

“套了马车去接的,这会子已经进了后院了。”

言老太太穿的富贵,抹额上的一颗翡翠,有鸡蛋那么大,她老人家也不嫌脖子沉,天天都要戴着。

她嫁到言家时,言家还只是在函谷关外的一户杀猪为生的人家,巧合之下,她的君舅,也就是小幺该叫曾大父的,跟了人家到太原、上党郡一带贩盐。

那时还未施行盐铁官营,不少人家凭着盐、铁的买卖发家致富,成了一方豪强大户。

言家贩盐也赶上趟了,从破落杀猪户一跃成了三百万钱的巨富,达到了财富标准,后来又顺应了《迁茂陵令》,举家迁居到了长安附近的茂陵邑,成了关内民。

言老太太很是看不上那些关外民,如今听了丫头的回话,多有不悦,

“不过上赶着认了门穷亲戚,还要车接车送的,二百两说给就给了那田氏一家,连我这处也不禀告一声,把我言家的库房当做她的嫁妆箱子,随意拿取了,我看她的眼里是没我,没这个家,你去将永儿接来,现在就去!”

宋氏这处,正各处察看准备如何。

厨上忙得不行,案板剁肉笃笃作响,梁上还挂着新鲜上好的鹿肉,水里淘洗着清脆的绿叶菜,这是言家庄子上一大早现送来的。

陶釜里炖的河鼋羹,一打开来,各处飘满白花花的雾气。

“今日来的是贵客,你们务必用心做好了,事后我自有赏。”

诸人听了宋氏的话,都俯首应是。

宋氏又看了令人收拾的厢房,她是有心留田氏她们在这住几日的,因此屋子都收拾好了,听外头说:

“田姑来了,田姑来了!”

心中一喜,忙去相迎,只是走的急了,咳嗽了两声,喘得虚了两下,被丫头扶住了,慢慢的踱了几步。

只见丰姑早就带了小幺,在外头等了,这会儿将田氏她们领了进来,小幺高兴的手舞足蹈比划,拿着季胥给她的“雕胡”,爱不释手。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