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爱情不在左右间> 第4章 八千公里的时空爱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八千公里的时空爱情(1 / 2)

向北送完所有人,才回到自己家中。

洗漱后,他并没有多么强烈的睡意,就习惯性地打开邮箱,并没有收到方紫妍的邮件,于是就关了电脑及房间所有的灯,只拉上了卧室窗帘内里的白纱,靠在床头,任由窗外的月光洒进来。他看了看床头的时钟,凌晨两点十四分。214,让人很自然的从数字跳跃到爱情上。也很自然地想到刚才Safe的歌,两首爱情歌,两种不同的爱情,这让他想到和方紫妍的爱情,究竟会是刻骨铭心?还是奋不顾身?

初夏的月光略带凉意,让他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他在心里计算着时差。此时,法国时间应该是晚上八点十四分,两地的时差正好六小时。

他又想到,这样的夜晚方紫妍会在做些什么呢?

在餐厅里工作?在驱车去往某个他并不知道的地方?在与朋友小酌?在海边散步?又或是在欣赏一场音乐会?他觉得此时的思念如这眼前的月色一样浓厚。

和方紫妍“相识”是在两年前,向北从来就没想过有一天会选择网恋的方式走进爱情世界。

那是一个Blog开始风行的时代。

向北是在和方紫妍“相识”的前一年回国的,那时候“浦江之声”刚成立,他也是刚刚加入,事业上还没有《Sha

ghai向北》,除了每天固定的一档新闻播报时段外,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空闲,除了看书,便是整理以前的文字。和方紫妍相识的那一年,才有了《Sha

ghai向北》,也是为了节目,倪世强让他开通了Blog,想让他多一种与听众直接产生互动、粘性的媒介,通过粉丝量的增长来扩大个人及节目的知名度。就这样,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Blog——游离苏州河的鱼。

那一阵,写Blog是一种全民行为,但凡会用电脑的都会在几个门户网站上弄个一亩三分地儿,有事没事就在里面添个图片,加个音乐,拼凑三两个文字,弄得个个都像打了激素,异常亢奋,让人突然误以为中国文学的春天来了。当然,也不乏优秀的Blog,对于这样的Blog,向北自然不会错过。

起初,向北开Blog纯粹是因为倪世强的建议,并没有过强的文字欲,只是如消磨时光般将自己整理出来的以前所写的零碎儿字码儿全打包塞进去,只是担心时间久了这些零碎儿字码儿会佚失,以后就会少了很多念想儿。后来久了,给他留言的人越来越多,喜欢他文字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他重新有了文字的贪欲,“游离苏州河的鱼”便成了他所有情感及灵魂的寄放地。

向北对自己的文字向来都充满了信心。虽然他自中学时就在美国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但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在中学时就读完了父亲带到美国的所有中文书籍,并听从父亲的建议,坚持用中文写作。在他看来,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特别在表达爱情上,英文或其他语言的词汇显得那样匮乏和肤浅。

在“游离苏州河的鱼”开通快半年的时候,一位署名“恰如胭脂”的新博友频繁出现在向北的Blog的评论区,从名字上,向北隐约感觉到这是一位女性。可能是因为迟来的缘故,她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将评论塞满了向北的每一篇博文,不仅如此,留言箱里也挤满了她的祝福。

起初,向北不以为然,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倪世强口中所言的“粉丝”之一罢了。向北写Blog有个习惯,只管写,从不理会任何人的评论。但对于这个“恰如胭脂”,向北却充满了好奇,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认真的阅读完“恰如胭脂”的所有评论,这才觉得,对方是如此用心,而自己却如此幸运。她的每一段评论都能直达心扉,这让向北的好奇心愈发强烈,转而开始进入她的空间,想和她一样透过文字去了解、剖析这个人。

一开始,向北并没有被她的文字所吸引。只是这些文字让他进一步了解到对方和自己一样有着海外学习的经历,不同的是,他在美国,而方紫妍在法国,所处的国度和环境不同而已。这让他有些理解对方,毕竟不是所有身处海外的留学生都依旧会继续保持对中国文化的深研,“恰如胭脂”即是如此。也可能是因为她在法国呆得太久的缘故,词句表达过于“法式”,向北很直接的在评论区指出了这些问题,原以为对方会不以为然,让向北没想到的是,他的每一条评论,“恰如胭脂”都会虚心接受,并且会按他的建议对原文做出修改,这让向北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

其实,抛开文风不谈,从情感上来讲,“恰如胭脂”的文字很煽情,很能让人陷入一种思乡、空洞、孤寂、憧憬中,有些情感,直达向北内心,但凡是身处海外或是有海外经历的人,很容易就会产生文字上的共鸣。

会作文的人就会用文字讲故事,“恰如胭脂”是一个会用文字讲故事的人,而向北恰恰是那个会从文字中“听”故事的人。对她的了解,向北正是从那一个个的方块字中解析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交往也从Blog的评论区转到了E-mail,但他们始终都没有交换照片,更没有交换各自的通讯方式,在这件事情上,两人的意见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想在对方的内心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也算是对爱情的一种考证——究竟是“两情相悦”还是“郞才女貌”更能经受住考验,他们内心都很清楚,这样的爱情无疑是一场赌博,但为了各自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他们都决定为此一赌。

在来往的E-mail中,他们互相做了介绍:

“Hi,我就是那条游离苏州河的鱼,我是向北,生活在上海的一条幸福而安静的鱼。”

“向北,你好!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条鱼,有一天能与你一起游回苏州河。我是恰如胭脂,也是八千公里之外的方紫妍。”

……

今年正好是方紫妍在法国的第七年,对于七年的法国之旅,她觉得用中文“五味杂陈”来概括再适当不过。

七年前,当她还是一位刚成年的小姑娘时,对法国充满了浪漫的憧憬,在飞越八千公里的山川河流、落地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那一瞬,浪漫的憧憬全部被眼前的现实击的粉碎。她第一次要面临拖着两个大箱子独自到巴黎市区转车,走出机场的那一刻,甚至有点后悔没听爸爸的话直接购买到卡昂的联票。事宜至此,后悔无用,只能任由身边走过的法国人用诧异地眼神看着自己,倒是这些眼神起到了内激励的作用,让她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这些法国人的眼中,她要做一次勇敢的中国姑娘。有了这种内激励,坐上开往卡昂的火车时,她又继续着对未来的浪漫憧憬。

之所以选择卡昂,除了它面临大海,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和中国的许多城市一样,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海湾、灵秀的奥恩河、河港运河、中世纪的城堡和恢宏的教堂,更有米勒、布丹、莫奈、马勒尔泊、巴尔贝·道尔威利,福楼拜、莫泊桑、普鲁斯特、拉瓦朗德等众多在文学界、艺术界享有“泰斗”盛誉的“文人墨客”。这里原本应该是一座到处散布着历史芳香的城市,即使行走在空旷无人的广场上,也能感受到飘浮的空气中流淌着的艺术气息。可惜的是上世纪的一场战争——诺曼底战役破坏了美好的一切。现在的卡昂,不过是奠基于人们意识形态之上的一堆建筑而已,那些幸免于难的建筑,像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了人们膜拜的对象。

卡昂是诺曼底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虽然所有的建筑都出于二战之后的杰作,但是通过这些建筑不难看出卡昂人的怀旧情结。这座城市的绿化很好,奥恩河和河港运河治理的很好,洁净的河水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子民,也润养了这座城市里的万物之生命,正是这些生命,让这座城市显得更加靓丽。

卡昂的四季划分十分明显。四季交替中,卡昂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总是不尽相同,这其中,让方紫妍最心生喜欢的季节的当属秋季。秋季的卡昂是冷色调的,因为那些建筑的关系,即使到处都是金黄的落叶,也无法遮蔽。在所有的建筑中,方紫妍最喜欢中世纪的威廉城堡。据说这座城堡是英王威廉因为血亲结婚而被逐出家门,被放逐的威廉王子和马蒂尔达王妃来到卡昂后建立了属于他们的这座城堡,当时的这座城堡为王室所唾弃,甚至于遭到诅咒,不过,后世之人还是习惯性的将这座城堡视为“爱情城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爱情”的信仰依然不会改变!

在卡昂,方紫妍生活了五年,几乎占到了她在法国所有时间的70%。这五年里,她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学业、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结识了最好的闺蜜并见证了她幸福的婚姻、也开始和结束了一段长达四年的感情。那算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算是一段永远都不想再去提及的爱情,正是这段爱情把她从卡昂放逐到了巴黎。

原本,方紫妍并不喜欢巴黎,但是在法国的那几年,除了卡昂,只有巴黎相对熟悉一些,在她看来,相对熟悉的城市安全感也会多一些。幸好,向北的出现,让她开始喜欢上巴黎。

喜欢上巴黎是因为向北曾经跟她说过,上海和巴黎是两座有着相同气质的城市。巴黎有埃菲尔铁塔的雄伟,上海有东方明珠的璀璨;巴黎有塞纳河的美丽,上海有苏州河黄浦江的秀美;巴黎有香榭丽舍大道的华贵,上海有外滩、淮海路的雍容……正因为这些,不仅让她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还引发她对上海的无限憧憬!

在方紫妍看来,认识向北是上帝所赐予的最大惊喜!

其实,在方紫妍到法国的第一年就开始养成了写东西的习惯。一开始只是一种日记体的记录,谈不上文采,有点像新闻记者常说的“所见即所写”,“真实生活、点滴记载”是她早期文字的特点,就这样,五年下来,也积累到近二十万字。

她的Blog是远在国内的表妹代为开通的,最初只是想让她借助Blog展示一些生活点滴,这样可以让哈尔滨的父母随时了解她的生活状态,刚开始她只是发一些现时日常生活的动态,后来想到之前的那二十万字的文字,就在Blog上开了个《我的旅法生活》专区,没想到这个专区的反响很好,不仅国内的朋友关注到,连在法国的中国朋友也留言表示十分喜欢,希望她能坚持写作。原本她以为这些喜欢源自于自己的文采,直到向北的出现,她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文采。

方紫妍对于向北的“游离苏州河的鱼”,起初没能理解,直到一股气看完向北所有的博文后才明白,那是一种“远离繁华与浮躁,保持安静平和”的超然心态,这让她对向北又增加了几分喜爱,她希望在向北的影响下也能拥有这种超然心态。

向北的Blog只有纯粹的文字,没有其他。这是他开通Blog时给自己立下的一道界碑,“作文不逐利,只为有缘人。”他觉得,纯文字,可以有情感,却无关隐私,他更喜欢博采众和的是自己的文采和实力,而不是夺人眼球的隐私暴露。

方紫妍认为,向北是他见过的最有才华的男性,而这种才华,但凡登陆过向北Blog的人,只需细细浏览一阵就会发现——文风广泛、体裁多样。在向北所有的博文里,她最喜欢诗词作品,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体格律,都让人感觉美得心动。向北的作品很善于营造一种忧伤的氛围,但往往又点到即止,令人心碎欲绝之即却又不会落泪;他很善于用文字作画,让每个人在阅读时都能成为一位画家,于脑海之中挥毫泼墨,一幅丹青跃然而出,唯美,令人不忍触碰。

对于这样出众的男子,大抵都会认为必有故事深藏其中,方紫妍的好奇心也不例外。直到她看完那篇《致天堂的爱情》的文章——那是一篇关于爱情的散文,是写给一位已故女子的文字。方紫妍猜想,这大概就是向北深藏其中的故事吧。虽然文字中没有过多的去展开一段爱情,只是通过对爱情的凭吊延伸出一种无限思念之情。但是凭借女性天然地敏感性,她能感受到思念的背后,是一位男子的执着与哀伤、无奈与坚强,而这位男子,方紫妍能肯定是向北无疑。在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爱上了向北,虽然他还很陌生,但就是爱上了,没有理由。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么奇妙!

最初,方紫妍想试着走进向北的世界,但没有成功。向北的世界就象是上了一把锁,一把生了锈的锁,即便手中握有钥匙也无法打开。可能是方紫妍的性格中天生就有一种韧性,也可能是独自来到法国后环境赋予了她一种永不退缩的毅力。她不断尝试,不断在向北的Blog留下痕迹,而那些痕迹又引发了众多博友的热议,终于有一天,向北来到了她的Blog,并且留言:“谢谢你不断关注我!”虽然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可依旧像一剂激素一样刺激着她,令她更加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她在向北的留言后跟贴并且将这个跟贴复制到向北的留言板上:“欣赏你的文采,欣赏你对爱情的态度与执着,期待与你继续……”

虽然前期是如此的平静,但是一切仿佛注定,方紫妍和向北的爱情就这么开始了,在一种平淡无惊的状态下开始,没有明显的征兆,只有心有灵犀的微妙!

如果每段爱情的开始都要有个见证,那么方紫妍和向北的爱情见证就是那首《翅膀》——一首饱含怜惜、爱慕之情,令到每个怀春的少女为之心动的文字。

你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你落在八千公里之外的云上

那里的梧桐树

会在秋风中纷飞吗

海鸥飞处

谁在吹响那支故国的柳笛

夜也是一样的漆黑吗

空洞的斗室里

那缕思绪飘向何方

是你在流泪吗

夜色中

细数着那对翅膀上的羽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