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卿,为何要弹劾左卫将军霍去病”
纵然弹劾的是霍去病,杨政也知道其中的原因,语气仍旧不变的说道。
萧?在历史上是萧皇后之弟,为人比较正直,身为御史更是敢于直言。
不过弹劾挑错了时候,没有像其余大臣一样,觉察出政治立场的不同之处。
“陛下,臣听闻霍将军在北进一战中,对突厥人斩尽杀绝,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突厥仅仅是蛮夷,此举不符合中原礼数,有损天朝上国的风范。”
听到萧?的那两句话,部分文臣深以为然,认为霍去病的做法确实过于激进。
对付起草原蛮夷,将他们给彻底打怕,并臣服于大隋不就行了。
这么个斩尽杀绝,实在有损大隋的上国形象,自然不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毕竟,随着大隋展现出强大的武力,周边各国势力九不离十会前来朝贡。
自然而然,大隋的天朝上国形象,无疑显得十分重要。
唯有这么做,才可以树立起一个大国风范,重返古时的丰功伟业。
深受儒家影响的那一部分文臣,并不拒绝朝廷打突厥,想的却是要重新树立起上国形象。
这一条的话,说起来比较正常,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是采取这样一个方式。
归根到底,儒家那一套影响着古代的君臣,限制住旧有的风骨。
放在诸子百家争鸣那会,也就是秦汉时代以前,哪个蛮夷敢表现出不服气,那么便打到服气为止。
如果还不服气,已经是亡族灭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仔细查看起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一个微不可察的细节
五胡乱华之前,也就是秦汉时代之际,对付蛮夷的政策通常都比较铁血。
五胡乱华之后,也就是隋唐时代之际,对付蛮夷的政策通常比较柔和。
这就是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丧失秦汉风骨的情况下,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中,产生的一个根本改变。
正是由于有秦汉风骨的存在,即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仍旧可以轻松压制住,占据主导性的位置。
反之一样,没有秦汉风骨的强力压制,儒家则占据着主导性的位置,影响起具体的国策走向。
这就是,杨政致力想恢复的风骨,唯有如此,才可以形成秦汉那样的辉煌时代。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哪怕是汉朝名存实亡,接近政权交替的灭亡前夕,仍然可以轻松吊打一切蛮夷。
达到中土霸权的境地,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而出。
这一份强盛在几千年历史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再次拥有。
历史上的隋朝和唐朝是一个关键时期,简单点说,处在风骨复兴之中的阶段,有点类似于西方各国的文艺复兴。
只可惜,最终错过复兴的好时机,没能彻底的恢复过来,使儒家开始占据主导性的位置。
后来,显而易见
各种蛮夷在华夏大地先后建立政权,荼毒着华夏生灵,例如金、辽、西夏等等,?G失掉大片的疆土。
宋朝的崖山之后无中华,明朝的明亡之后无华夏,更是华夏大地的两大黑暗时代。
算上五胡乱华,已经是三个极其黑暗的时代
当然,这一句并不是出自日本,仅仅是持有相关的记载而已。
而是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宋败亡,哀叹山河破碎而神州陆沉。
因此,到头来,历史上的唐朝仅仅是继承秦汉遗风而已。
恰恰只是仅存的秦汉遗风,却是让唐朝迎来强盛,发挥着先祖留下来的辉煌余热。
从此以后,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汉独以强亡
这是那些文臣旧有观念下的具体缘由,而另外部分的大臣们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