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时期开始,城池的基本结构,便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模式。
居民区为坊,商业区为市,被严格分开,用墙垣各自封闭起来。
这就是传统的市坊制度,直到后面的隋唐之时,才会被打破。
市,古已有之,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的,《易·系辞》中就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
战国时在军 队驻屯的地方出现了军市。《史记·冯唐列传》载战国末年赵将李牧曾把“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 因此深得士卒喜爱。
。《战国策·齐策五》载苏秦对齐闵王说“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云云,说明齐国也有军市的设置。《商君书·垦令篇》主张加强对军市管 理,令军市“无有女子“,让“商人自给甲兵“,又令军市不得“私输粮者“等等,说明秦国也有军市。
陈维所来的郡城集市是规模较大的,仅次于庭尧都城的集市。
这里地方极大,有墙垣,有店铺,有货仓,有专门的机构和人管理。
摊位都是小本生意,上面的货物很是齐全;有店铺的多是食于官府的官商,其他一些邦交的小国等地的行商则需要租借位置来进行贸易。
时不时有黑衣小冠的市掾官带着持戈的兵卒,行走于市中巡视、收税,一切井然有序。
走着走,陈维便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眼前是一处接一处低矮的里闾。
不时有各色服饰,带着古怪笑意的男子出入,皂衣的隶臣则守在闾门接待,收取币帛。
而在一处门扉里,陈维还看见有半露白腻肩膀的女子朝外探头望来。见到他这一身打扮,她眼睛一亮,便用细腻的嗓子一声吆喝,呼啦啦,一群穿流行两色襦裙的浓妆女子就从闾中跑出来缠着陈维,他心中暗道一声不好,走错地方了,片刻后,陈维总算挤了出来,走到了他要去的地方。
看着围栏里的牛马,陈维犯了愁。
一头壮实的耕牛抵粟米五十石,一匹健康驮马也抵粟米五十石。
至于那些能骑乘奔驰,或者拉沉重驷马战车的良马,少了四百石粟米,休想换到,而且也别想用草秣糊弄,时不时还得喂粮食。
绕过这些精装的围栏,在旁边更为简陋的围栏里卖的则是驴和骡子,那些地方就远没有马栏那么华丽。
卖马的多是外来的商人,造型比较怪异;而卖驴和骡子的则以宏渊周边的商人为主。
面对这些马匹,陈恭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各个围栏之间走来走去,拿不定主意。
终于,他注意到一家卖骡子围栏上挂出的牌子有些奇特,那个牌子上有一副小画,画的是一个鸟窝里面有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像是在写字时无意画上去的,不仔细根本看不出。
陈维又兜了几个圈子,从这家卖骡子围栏隔壁右起第二家问起价钱,一家一家问下来,最后来到了这一家围栏前面。
“这骡子可是有主的?”
陈维大声问,卖主这时匆忙走过来,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这是个面容消瘦的汉子,年纪不大却满脸皱纹,头发上沾满了稻草渣。
陈维掏出令牌:“我是郡城督道仓吏陈维,眼下粮仓运输困难,仅需牲口运送,你这的骡子怎么卖?”
“大人,这等小事派个粮吏来不就好了,我这头骡子卖五斛粟,要不就是两匹帛,或是十五钱。”
陈维皱着头,眼下郡城正是用钱之时,郡守拨给他的钱两也不是很多,每一钱,都应该花在刀刃上:“这太贵了,能便宜些吗?”
卖主赶紧摆出一张苦相,摊开两只手:“官爷,您行行好,这郡城马上就要打仗了,可不安全呐,可不安稳啊,我多卖一点就能多拿到一些钱去买粮食。”听到卖主这么说,陈维的眼神里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卖主多次提到安这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稍现即逝,他缓缓笑着打趣:“你认为买到粮食就安全了?”
“当然不是,必须要逃离郡城,才能保证性命,居安思危嘛。”
“嗯……,你这些骡子,我都要了。”
陈维听到他这么说,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发现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个的谈话。于是陈维让卖主将骡子牵出,从怀里掏出钱两交给他。卖主千恩万谢地接过钱,还殷勤地为骡子套上了驮具。
两个人目光交错,都会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他又走访了几家驴马贩子的围栏,买了三头驴、两头耕牛和两匹马。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陈维将买来的所有牲畜赶到郡城仓里的马厩,谢绝了同僚一起去喝酒的建议,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
陈维目前是单身,邻居们都知道他还未有婚配,现在只有一个哑巴的老仆从帮他料理家务。
回到家以后,老仆人为陈恭端来一碗加了野菜的羊肉羹,还有两个煮熟的饼馕。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