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乱世争鸣> 第二卷:战端起 第十章:重提法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战端起 第十章:重提法家?(1 / 2)

“从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图强”的理念和秦孝公锐意进取的想法不谋而合,之后商鞅又在大殿之上舌战群臣,驳倒了循礼守旧的反对派贵族,从而展开在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取得了卓越成效。

要想摆脱弱小的局面,秦国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在军事上,商鞅大举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商鞅建立了靠功劳说话的军功爵位制,不问出身,只要有实打实的军功,哪怕是奴隶也能得到升迁,也能得到房子和土地。

他将秦国的爵位分为了二十等,最低一等为公士,最高一等为彻侯,一个没有任何爵位的普通秦国士兵只要在战场上杀敌一人,便可获得公士爵位,从平民阶层变为贵族,而且国家还会根据军功和爵位发放相应的土地和房基地。

这一制度一经颁发,立刻引起了全国上下青壮年的热情,无数人踊跃参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就塑造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强大军队。”

张柒峰一口气把战国到秦一统说了个遍

“二哥,我说了这么多,你还不懂吗,宏渊不能在偏居一隅了,当今又是一个大争之世,我们只有变法图强,才可自保不被亡国啊!”

“你,你,你”张振朝气的说不出话来

张柒峰接着说道:“我在一艘商船上听说,山东六国,最近又开始准备新的变发了,可咱们宏渊呢?还是老样子,二哥,你也不想想,咱们都多久没有派游学士子去山东六国学习了。”

张振朝冷哼一声坐下:“你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在父王的寿宴上气父王的?”

“这是什么话,我这次回宫,是因为我找到了一位法家大才,只是那位先生还没到庭尧,按马车的速度推算,四五天后就应该到了。”

张振朝用着同情的目光看着自己这个傻弟弟:“法家三派:法、术、势,早在秦末消亡殆尽,就在侥幸存活下来的,也不可能轻易露面,唯一还有法家的知识的也就是杂家了,你怕不是被人骗了,传出去叫人耻笑,堂堂宏渊三公子,连诸子百家都分不清。”

张柒峰两手一摊:“不,那人真是法家”

这时候几个仆从端着冒着热气的菜呈上来,放到几案上,旁边还有几坛酒。

张柒峰解释道:“我星夜兼程,车马劳顿,可是好几天没吃上一顿好的了,二哥,咱们边吃边聊。”说罢,从一个鼎中拿起一块肉就放进嘴里咀嚼,汤汁充分的在嘴里游动,纯香四溢,火候刚刚好。

“不错,不错,这庖厨真不错,比我我在外面吃的做的好多了。”

“废话,这是宫里的御厨”

张柒峰嘴里嚼着肉,含糊不清道:“二哥,你也来一口”

“我没心情吃,你接着说”

“哦,那人给我说,商君的军功爵有两点最为重要

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就是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

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对了,说道爵位,咱们宏渊现在可是一片混乱啊,有的时候按周朝来,有的时候按楚国的来,真想不通,这是在做什么。”张柒峰说道。

“变法,变法,哪一次变法不是血流成河,三弟,你要知道,宏渊现在可是灾祸、匪患不断,这些尚未根治祛除,何谈变法?”

“我这次回来,便是为了这事来的,我请的那位先生,堪称再世商君,他有治宏渊之策,只要引荐给父王,居要职,则大事可图!”

两人正要继续聊下去,一位老奴慢慢悠悠的从外面走过来:“二位公子,王上召你们过去。”

……

秦二十级军功爵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爵位有五: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上为世袭贵族。士之后为庶人。

人有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皂以下是庶人和奴隶。

卿:上卿、亚卿。在齐国,孟子做过卿,是当时齐的三卿之一。

大夫: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楚的最高爵位叫执珪。

据说,楚国通缉伍员时曾规定“得五(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吕氏春秋·异宝篇》)。

昭阳曾“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战国策·齐策二》),景翠也是“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国策·东周策》)。

汉中之役,楚的“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战国策·楚策一》)。庄辛曾被封为阳陵君,爵为执珪(《战国策·楚策四》)。此外楚国还设有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三闾大夫(《楚辞·渔父》)等官爵。

大夫: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

楚的最高爵位叫执珪。据说,楚国通缉伍员时曾规定“得五(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吕氏春秋·异宝篇》)。

昭阳曾“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战国策·齐策二》),景翠也是“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国策·东周策》)。汉中之役,楚的“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战国策·楚策一》)。庄辛曾被封为阳陵君,爵为执珪(《战国策·楚策四》)。

此外楚国还设有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三闾大夫(《楚辞·渔父》)等官爵。

第一级:公士

公士,爵位名,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需要服役,只是身份略高于无爵的人。

第二级:上造

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高于公士,单仍需服役,上造爵位,可得两个住宅,配三头牛,蓄隶两人。

第二级上造的岁俸是一百石。

第三级:簪枭

簪枭是秦二十等爵的第三级,仍需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簪枭爵位可得田三顷,住宅三个。

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根据爵位不同而不同,簪枭可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第三级簪枭的岁俸是一百五十石。

第四级:不更

不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有这个爵位的人,可免充轮流服役的兵卒,其他仍需要服役。

第四级不更的岁俸是二百石。

第五级:大夫

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五级,它在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第六级:官大夫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