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乱世争鸣> 第二卷:战端起 第十六章:感谢友军的馈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战端起 第十六章:感谢友军的馈赠(2 / 2)

喜地点头:“来都来了,当然进”

两人推开门,只有一位老者站在树下,手上还端着一碗茶。

“既然来了,就进来吧,那边石桌上有茶水点心,你们先填填肚子。”

欢天不知如何称呼面前的老者,便回答:“多谢……前辈?”

两人坐在石凳上,刘伯走过来,掏出刚刚那枚令牌:“此令牌,何人所予?”

喜地答道: “一年轻公子”

“姓什么?”

“姓王”

“去哪了?”

“去寒封城了”

刘伯点点头,信息都对上了:“你们与那男子,怎么认识的?”

欢天挠挠头:“这个……说来有些难以启齿……”

把邬山寨发生的事给老者讲了一遍,老者笑道:“幸好你们降了,不然就像那寨主何闵一样,被至刚至阳的阳纹火烧成渣滓了……”

欢天拱手道:“敢问老前辈,尊姓大名?”

老人摸着胡子,摆摆手:“老朽,太尉府管事,兼领书,是太尉王崇煊儿子的管家而已”

“太尉王崇煊的儿子……莫非是?”欢天反应过来

“就是你们劫持的那位王公子啊”

欢天拉着喜地当场跪了下来,一个巴掌扇红了自己的脸,随后叩首颤声说道:“晚辈不知道那是贵公子,竟狂妄的将其掳掠到山上去,晚辈死罪。”

刘伯摇摇头:“王公子给你们令牌,你们觉得,是为了让你们来这里领罪的么?”

欢天抬起头:“您的意思是?”

刘伯喝了口茶,将茶碗放石桌上:到“我问问你,你们山寨有多少人?兵器多少?甲胄多少?”

“我们山寨共有一千多人,兵器甲胄不多,多少生锈的铁器和老久的皮甲,平日里靠打劫来往的商队或官吏度日……”

刘伯有些嫌弃:“这么点啊……”

“你们会去府库,领二千副铁片扎甲,三千皮革甲,两千刀剑,一千戈矛,二十辆戎车,先就这么多吧,太多了你们也用不过来……”

一番话说的欢天喜地两人目瞪口呆,太尉府出手这么豪气么?

欢天问道:“敢问刘前辈?我等领了兵器做什么?”

刘伯看着眼前瘦高个和矮胖子,一瘦一高,一矮一胖:“公子为什么选了你们呢,真是不明白……

你们领了兵器,便是王禳灾的私兵,以后听他号令,愿否?若不愿,现在便可离去,我可以给你们几百两做盘缠。”

欢天立刻答应:“愿!当然愿,我等愿为王公子,肝脑涂地啊!”

喜地也接连点头:“是,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伯说道:“王氏开枝散叶,族中优秀的弟子众多,但在老朽看来,最优秀的莫过于禳灾小少爷,你们能跟着他,也是福分,我会派几名率长去你们那个山寨,训练你们,习兵法,懂局势,你们吃得了苦吗?”

“能,欢天愿吃苦”

“喜地也愿!”

“好,你二人即刻起为私兵队正,各掌五百人,来人啊。”

门外走进几个仆从

“带他们去府库领东西,在多派些兵卒去耒阳。”

“是”

走在去武库的路上,两人克制住心中的激动,但从脸上依旧能看出喜悦的神情,太尉的儿子,只要跟着他走,何愁不富贵?

但两人回到邬山寨后,才发现太尉之子的私兵没那么好当的,他们被那些自称是沐阳血骑的士卒进行了残酷的训练……

以至于几个月下来,喜地都瘦了一些……

还有一位老伙计,盗贼印,他这几个月也没闲着,带着盗贼到各地去偷盗,偷完又物归原主,只为加强手下的盗窃技巧。

这次战事,便是他手下的一个小盗,先发现的,这才通知了欢天喜地二人,两人商议下,带着三四百人来支援,打退了盗寇。

回到现在,喜地看向梁钟典:“耒阳匪患猖獗,我等驻扎在此地可以让兵卒以盗寇练手,缺兵时亦可捉拿盗寇充军,没有我们公子的令牌,恕我等不能一同前往,惩治沈人”两人起身拱手

“哪里,哪里,若不是两位解围,而今,跳下山崖的,就该是我梁钟典了。”一旁的士卒送来三碗水,梁钟典点点头。

“说来也怪,我本来便要去平隶郡赴任,去寒封城做一个率长,谁料遇到这种事情,唉。”

“寒封城?”欢天喜地两人表情有些怪异

梁钟典点点头:“对啊,怎么了?”

“我家公子便在寒封城”

“就是太尉之子?”

“正是,不如将军先去寒封城,那里有我家公子在,必然固若金汤,你们合并一处,必然能打退强敌。”

梁钟典站起身,举起身旁的水:“好,我便开赴寒封,这等苦寒之地,没有酒,两位,我便以水代酒了。”

欢天喜地二人也起身:“好,祝梁率长旗开得胜,打退了沈人,你可就是咱们宏渊的大功臣,说不定以后要去庭尧做官了。”

“哈哈哈,哪里,哪里,干!”梁钟典咕咚咕咚喝下水。

“干!”欢天喜地二人也举起碗,喝完,三人摔碗于地。

半个时辰后,两支队伍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不一样的是,梁钟典手下的甲士们都换上了新的甲胄,箭只也得到了补充。

还有盾牌、水袋、粮食,这些都来自“友军”的慷慨馈赠。

“出发!”这支已经不到百人的队伍,向着平隶郡的方向走去。

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是新生,还是死亡……

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最常出现的水果是桃、李、枣、栗,其次是梨、梅、杏、榛、柿、瓜、山楂、桑椹,其它如杞、花红、樱桃也偶而会出现。

这些大抵就是早期中国北方原生的温带果树,或者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物种。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柑橘类较早被运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常见了,所以不要再跟我说橘子为什么会出现了。

秦朝的主食,有“六谷”之说,即黍(黄米)、稷(小米)、稻(大米)、粱(糯小米)、麦(小麦)、苽(薏米)。调味品里的麦芽糖、蜂蜜、醋、梅、豆豉、花椒、姜、蓼、茱萸都有,但没有辣椒。

酒在秦朝也不普及,度数也不高。茶叶,在秦朝也不普及,但爱喝的人,肯定是有的。

(本章完)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