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阵法应该是只能达到布阵者的境界,所以打到后面,最高境界的焦土人,是地境后期,我那会还是玄境巅峰,本来灵气用光了,我以为我会力竭而死,却意外参透,境界突破,借着突破地境这点力气,我一鼓作气,朝阵法四周打去,或许也是侥幸,当我打到一个土块的时候,阵法就消散了。”
高赋点点头:“那个土块,便是阵法的中枢?”
“对”关仪点点头,“对了,高兄,容不得咱们休息了,你快点备人马,进军郡城。”
高赋否定了这个决策:“平隶郡的郡城可不是那么好打的,三千戍卒,近万名乡勇,前面两座山,更是易守难攻啊。”
关仪苦口婆心地劝解道: “我们现在只有攻打郡城(罗城),搏一搏,倘若郡城攻下来,平隶郡,应该就只剩下,寒封城这一座孤城了,到时候,夺城还不是易如反掌?
寒封城这种蝇头小利,就让给蓝霍有怎么样?等咱们兄弟二人,活捉了平隶郡郡守,孙隶上将军,不得给咱俩升个都尉?”
关仪的说法,说的高赋有些心动,但他仍然心有余悸。
“咱们就剩一千五百多人了,能行呢?”
“从北太城里,找些男丁出来,归入沈军,给他们发个破皮甲,随便发点兵器,让这些宏渊人,来打宏渊人吧。”
“关兄真有信心?”
关仪举起酒杯,朝着高赋敬酒:“此战,必攻下罗城!干!”
“干!”高赋一饮而尽
……
内宫,元禾王张啸杀真正休息的地方,此时这里诺达的宫殿,就只有两个人,张啸杀与太医令,太医令苦笑道:“王上,是药三分毒,这大补之药,吃多了,也不亚于,那毒……”
张啸杀瞪了他一眼:“寡人不知道吗,咳咳,寡人这幅样子,你要寡人怎么出去,见群臣,别说了,咳咳,赶紧,熬药去。”
“是”太医令无奈的看了眼元禾王,随后作揖离开,他要回府,叫上学徒们,熬制补药去了。
张啸杀扶正自己的通天冠,穿好玄衣裳,走到铜镜面前,仔细地端详自己。
七十岁了,还是一脸胡子拉碴,不怒自威的形象,只是头发已经斑白,脸上的肉,也都有些松懈了。
元禾王看着眼前的自己,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当年秦始皇穿这身衣服的时候,又在想些什么呢?”
注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巩固统一,相继颁行了包括衣冠服饰等级的各种典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服装的样式和色调,以及各阶层人士应该穿着的表明其身份的服装。
秦始皇常戴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裳”,百官戴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秦代国祚甚短,只有15年,除了秦始皇按阴阳五行思想规定的服色外,一般服色仍是沿袭战国的习惯。秦国本处西陲,向来不似中原繁文缛节,服装样式较为简单,而且开始将古代常服的袍作为正式穿着。在军事上,也效法赵武灵王的胡服,即扬弃周制的上衣下裳之服,改为上襦下裤便于骑射的形式。
由于纺织技术改进的关系,使得战国以后的服装,由上衣下裳的形式,演变为连身的长衣,这种衣着在秦代非常普遍。
它的样式通常是把左边的衣襟加长,向右绕到背后,再绕回前面来,腰间以带子系住,并且往往用相间的颜色缝制,增加装饰的美感。
秦始皇规定的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秦人相信秦克周,应当以水克火,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就是水德,颜色崇尚黑色。这样,在秦代,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
秦始皇的衣冠服制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官员头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耳簪白笔。
书刀即在简牍上刻字或削改的刀。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当时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白笔是官吏随身所带记事用的笔。
博士、儒生是秦代十分重要的阶层,他们的服装表现出独特的一面,既拘泥于传统,又有所变革。他们穿着的衣服和当时流行的服装款式有所不同,但是质地却是一样的。
博士、儒生们衣着很朴素,通常是冬天穿缊袍,夏天穿褐衣,即便是居于朝中的官员,衣着也是一般,基本都够不上华丽。
农民的服装主要是由粗麻、葛等制作的褐衣、缊袍、襦等构成。
奴隶和刑徒最明显的标志是红色,是史书上所说的“赭衣徒”。这些人都不得戴冠饰,只允许戴粗麻制成的红色毡巾。
秦时也有裤子出现,源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骑马打猎时的穿着,样式跟现代的灯笼裤相似,汉族人在种田、捕鱼时也穿着这种裤子。
秦代服装主要受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秦代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身穿交领长衫,窄袖。
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因而妃嫔服色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但由于受五行思想的支配,妃嫔夏天穿“浅黄藂罗衫”,披“浅黄银泥云披”,而配以芙蓉冠、五色花罗裙、五色罗小扇和泥金鞋加以衬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