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乱世争鸣> 第二卷:封禅称帝 第七十六章:海盐之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封禅称帝 第七十六章:海盐之利(1 / 2)

元禾帝正在海内升平殿,那座早就建造好,但封禅典礼完成后,才更换的龙椅上,吃着御厨临时烹饪出的食物。

元禾帝并不像几百年前的齐桓公那样,是个吃货,这或许与他肠胃不好有关。天下的事千头万绪,元禾帝每日时间都很紧张,习惯一边吃一边运功祛毒,还要稳住灵气,时不时还要管理朝政。最后因为批阅入神,羹菜皆凉,却没吃上几口。加上人到中年,肠胃渐渐不行了,故每餐都只食少许,也不求奢华齐全,对近几年庭尧流行的花里胡哨的各种食物更不感兴趣,依然保持传统,简单的六道荤素羹饭即可。

谒者刘志用银针和自己的性命两次试毒完毕后,元禾帝才操持着筷箸,挑起一条烹熟的鲜鱼入口,却又皱起了眉。

“盐重了,有点咸。”张啸杀咂摸着嘴,皱了下眉头。

负责御膳的光禄寺雍人如临大祸,连忙跪倒在地,庖厨也被提溜来请罪,说虽然餐具鼎簋都是新带来的,但用的却是南方海鱼,海鱼肉里自有盐分,故而略重。

而这时齐使贺赭也恰好走到大殿外面,典客刘奉想进去禀报一下,却被贺赭拉住。

“不急,先听听看。”这个话题引起了贺赭的一些兴趣,尽管偷听他人说话是不好的行为……

大殿内,元禾帝倒也没大发雷霆,让庖厨起来,问他道:“所用之盐,是少府之盐还是本地盐?”

“是少府的盐。”庖厨很爱惜自己的性命,哪敢用来历不明的盐啊!

他补充道:“少府有两种盐,方马郡花马池青盐,和江南郡白盐,都是少府亲自派人去当地取得,运回庭尧储藏的……”

“天下之盐三分,两分出于齐,但少府为何不用齐地之盐?卿等可知?”元禾帝偏过头,问了群臣这个尖锐的问题。

群臣面面相觑,倒是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的中车府令徐芝,就是那位刀剑胡,他笑道:“皇上,花马池青盐出于边疆,色泽最佳,味道最正。而江南古称大夏,大夏之盐,和之美也。此两二,最适王者调味。而齐产盐虽多,但多数味涩,若是煎煮不当,还有一股焦苦味,这是庶人黔首之盐,岂能入于皇上之口?”

想不到徐芝在里面一踩一捧,刘奉只能匆忙为他打掩护:“中车府令只是无心之言,齐使不要在意。”

贺赭点点头:“理解,理解”

“虽是黔首之食,却是天下巨利。”

元禾帝环视左右:“少府的李絮何在?他不是博学么,还管着朝廷度支,且来与朕说说天下盐政。”

“皇上,李絮随一只商队去了西边。”廷尉任嗜站出来拱手道。

“要他时他不在,用不到他时声音却挺大。”

元禾帝有些不悦,看向任嗜:“我曾听卿说过,你当年为小吏时,也管过盐粮,那便由廷尉与朕略说一二。”

他也不挑人,一挥手,让任嗜在自己吃饭时在旁讲述。

任嗜笑道:“皇上,这盐看似寻常,天天都吃。但实际上,却足以决定人之生死,国家强弱!”

“哦?”元禾帝来了兴趣,让任嗜细细道来。

任嗜是搞实政起家的,很懂底层冷暖,便从他日常所见讲起。这人天天吃盐,贵族习以为常,有时候还会觉得盐重,但对于贫穷的黔首而言,吃不吃盐,那可是生死攸关的!

“无盐则无力,别说下地干活,连走路都觉得没气力,故人离不了盐。”

除了日常需要外,保存菜、肉、鱼等物,也是要靠盐来腌制,任嗜拿宏渊地界上最常见的两种食物“酱”和“菹”来打比方。

这两种东西,一个是菽豆捣碎腌制,乃军队出征必不可少的食物,咸得齁人,但一顿只需一小碟,干巴巴的粟米饭就能吃得有滋有味,也能补充秦兵所需的盐,让他们扛得动矛戟。“菹”也一样,就是腌制的蔬菜,主要是冬葵菜,这是农家常见的下饭菜。甚至还有齐地的海鱼,也是靠了就近用盐腌制,才能广销于内地,成了不少人一年到头唯一能吃上的肉食……

……

光禄寺

光禄寺,是秦代的一种制度。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光禄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凡祭祀,省牲镬、濯溉;三公摄祭,则为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光禄寺曰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

△太官署

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供祠宴朝会膳食。祭日,令白卿诣厨省牲镬,取明水、明火,帅宰人割牲,取毛血实豆,遂烹。

又实簠簋,设于馔幕之内。有府四人,史八人,监膳十人,监膳史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掌固四人。

光禄寺

光禄寺,是秦代的一种制度。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隋唐时期,光禄寺成为九寺之一。

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末复称郎中令。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魏、晋、南朝宋、齐及北魏均同。以后废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